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战略联盟的角度,整合基于资源的观点和组织学习的理论,提出了不同战略导向、联盟动机和创新方式的关系概念模型.研究表明,市场导向促进销售动机型联盟,企业家导向促进学习动机型联盟;销售动机型联盟促进渐进创新,学习动机型联盟促进突变创新,从而为学界关于战略导向和创新关系的争论提供了联盟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技术竞争战略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核心.依据创新SWOT分析框架,以上海某一典型的新材料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考察企业核心技术资源创新、产业核心技术资源创新、顾客需求创新、战略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竞争战略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经济对民营科技企业产生生的影响及民营科技企业与新经济内在契合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在新经济时代发展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天和防务、成都振芯科技等9家典型军民融合型企业为对象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了军民融合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的四层次模型。研究发现:外部动因迫使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作为战略层指引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资源基础、组织结构、创新机制为辅助支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价值主张以及价值获取三维度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军民融合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也为同类型企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创新动机是激发企业家和技术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创新动机和创新行为的企业才可能产生创新绩效。本文借鉴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分类,将创新动机分为内源性创新动机、外源性创新动机和混合性创新动机三种类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解释企业家和技术员工的创新动机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江苏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6.
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特征与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民营科技企业重新界定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征和创新绩效。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障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铁军  吴添祖 《软科学》2002,16(6):61-63
本文对浙江各地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障碍,将创新动力分为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政策激励四类,并归纳出对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推动最大的创新动力;同时,分析了阻碍创新的因素,把创新障碍分为经济方面因素、能力方面因素和其他方面因素,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模式与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研究和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与管理制度,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成长、融资、内部管理以及政府的宏观支持体系、民营科技企业二次创业等,探寻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二次创业的瓶颈制约因素,提出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的政府支持体系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战略对策,为政府制定民营科技企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21世纪知识经济的迫近将民营科技企业推向了历史的潮头,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民营科技企业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将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创业时期机动灵活的"民营机制"将优势不再,民营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所暴露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如产权纠纷,管理落后,投资分散等等,都将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今后发展的因素.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探寻贴近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的发展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障碍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科技企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全球高科技领域竞争及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兼有"民营"和"科技"双重制度特征,其发展壮大受到融资渠道障碍的严重制约.本文剖析了基于投资者视野的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特征和渠道障碍,提出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1.
王宇良  戚雁俊 《学会》2013,(7):19-26
基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实现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理念,围绕科协组织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了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和惠利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一定的差异或缺失,阶段性论文发表、课题研发和专利申请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标志。科协资源优势在于助企惠工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大有作为,提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当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02,20(5):534-538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独特的组织行为 ,是由技术家族创新和战略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组成的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技术家族创新、战略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中国情景下企业技术能力在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以创新绩效和创新管理体系作为衡量创新型企业的两项指标,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了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形成的影响。然后应用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对创新型企业的测量量表及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都有显著影响,但创新战略在技术能力与创新型企业间起了中介作用,因此技术能力需要与创新战略有效匹配才能对创新管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发展的核心,对多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判和比较能为企业更加了解行业内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基于区间数的相关理论,提出用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多级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及利用区间数排序的可能度法对多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及排序的综合性方法,并结合了某行业内五家企业的具体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资源异质性对企业核心性形成影响的概念模型。在将资源异质性划分为组织资源异质性和关系资源异质性两个维度的基础上,试图对资源异质性与企业核心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跨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做出探讨,通过实证分析解析了影响企业核心性形成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方勇  王姗姗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62-167
针对目前研究中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相对分离状况,将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纳入资源拼凑理论,构建技术与市场融合的企业4种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双元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特别是其组合关系对企业资源拼凑的影响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电子信息领域等239家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均有利于企业开展资源拼凑,探索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资源拼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探索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与资源拼凑之间关系不显著,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与企业资源拼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探索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影响企业资源拼凑行为.基于研究发现,对促进企业积极进行资源拼凑提出注重资源配置、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加强技术与市场的联系、避免信息和资源不对称等问题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组织创新的基础,员工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文章通过选取北京和河南地区10家企业的员工为调查样本,探索了员工创新行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员工大五人格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员工的人格特质中的认真性、开放性和外向性对创新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甄选、用好和开发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组合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式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资源结构有机化和高度化的核心动因,对单个技术创新的分析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系统的观点、从战略的高度和组合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本文即从组合的角度,结合浙江省典型企业的具体事例,对技术创新的新模式——组合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式作一探讨,对技术创新管理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员工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如何激发雇员的创新行为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对64家企业320名员工就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氛围和员工创新行为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跨层次分析表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积极影响会受到创新氛围的部分中介调节作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会直接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在组织内部构建创新氛围来影响雇员的创新行为.这个结论既揭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员工行为的内部社会氛围作用机制,而且还整合了宏观与微观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前盛行的股东价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局限于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的讨论,无意于价值创造的研究;“创新企业”的公司治理理论提出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公司治理是创新内涵的本质要求,公司治理必须把关于创新过程基本特征的理解纳入其中,这些观点区别于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有益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