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古籍整理与利用的重要性工作,其发展目标是更新图书馆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古籍资源共享,是解决古籍善本保存与利用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欧美一些国家的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资料保存与利用行为标准进行了陈述和探讨.从中归纳出欧美一些图书馆行业行为规范的几个要点,为国内同行在馆藏古籍善本以及名人字画等珍贵文献的保存与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欧美图书馆古籍善本收藏与利用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欧关一些国家的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资料保存与利用行为标准进行了陈述和探讨。从中归纳出欧美一些图书馆行业行为规范的几个要点,为国内同行在馆藏古籍善本以及名人字画等珍贵文献的保存与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于200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会上发表论文40余篇。内容包括善本古籍的保护,善本古籍的修复,以及善本古籍的再生保护等等。本文对会议论文进行了综合评述与重点引述。  相似文献   

5.
肖爱斌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132-135
古籍善本是我国重要历史文化的瑰宝,对其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十分重要。针对目前古籍善本保存、管理和利用的不足以及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古籍善本电子化存储、整理、检索等的特点,我们综合应用图像处理、分析和识别等技术,分布数据库的复制和同步技术研究,设计了一套古籍善本电子化管理系统。本文主要是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技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略论图书馆善本古籍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善本古籍因年代久,历经磨难,虽留存在世,但往往破损严重。古籍修复作为传统的古籍保护方法之一,肩负着抢救珍贵古籍,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善本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善本古籍修复的材料要求和修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略论述。指出古籍修复是图书馆善本古籍保护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中华再造善本在我国古籍保存和管理上的重要意义,从5个方面对如何验收和更好地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党和国家关于保护和利用古籍的一贯政策 ,基于我国古籍善本的保护现状 ,2 0 0 1年 ,文化部、财政部以国家图书馆为基地 ,对现存古籍的收藏保存现状进行了调查 ,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 ,2 0 0 2年 5月 ,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旨在“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 ,利用现代出版印刷技术 ,将分藏于各地各种机构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大规模地复制出版 ,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 ,使珍稀的孤本、善本 ,化身千百 ,嘉惠学林。 2 0 0 2年 1 2月 1 9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华再造善本》编纂出版座谈会 ,李岚清副总理出席了座谈会。会上 ,领导同志和部分专家做了重要讲话。今特刊出孙家正部长、金立群副部长、李致忠先生三篇讲话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文献的酸度对文献的保存寿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掌握善本古籍特藏文献的酸化状况,笔者于2001年对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特藏文献纸张的酸度进行了全面检测,取得了大量而又十分珍贵的数据。本文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特藏文献酸度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还提出了对善本古籍特藏文献防酸去酸建议。对于掌握善本古籍特藏文献的酸度现状,以及制定防酸、去酸计划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档案和古籍善本制成材料本身含有霉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附着其上的霉菌孢子就会生长繁殖,对档案和古籍善本的长久保存造成危害,严重影响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籍善本数字化的尝试——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述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古籍善本是图书馆中使用与保管矛盾最为突出的文献 ,而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数字化。它的全文数据录入应以保持原貌为根本。上海图书馆研制的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 ,将馆藏善本古籍的全文数据以图像形式录入光盘 ,并对标引、检索、查阅等功能进行了开发 ,为古籍善本的数字化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2.
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籍的保护与开发相互关联,古籍的开发-维护-再开发-再维护是古籍价值得以传承的良性循环系统,而开发古籍是启动该系统的原动力.必须放开思路,多视角地拓宽古籍利用的渠道,使古籍开发融人文化产业.在数字化基础上,着重古籍信息的增值性开发,如建立中国文化元素数据库或加工其他古籍文化增值产品,使增值产品为广大世人所用.目前我国古籍开发的思路和手段单一,利用面较窄,在数字化过程巾损坏古籍的问题严重.应借鉴台湾地区开发古籍的经验,让社会各界参与古籍数字化的公开征选计划;同时应建立与数字化紧密结合的古籍开发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在古籍开发过程中要制定严厉的惩罚与监管制度,加大对损坏古籍的惩罚力度.表2.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古籍收藏与管理规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图书馆现有古籍工作规章的考察,了解我国图书馆古籍服务政策的总体情况。发现在缺乏法律和行业规范的背景下,各图书馆的规章存在较大差异。然后尝试分析我国图书馆古籍服务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建议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平衡古籍的收藏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相似文献   

15.
国外图书馆古籍保管与利用制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文献调研、网上资料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收集了国外图书馆有关古籍工作的期刊论文、职业规范、方针政策、法律条文等资料,综述了支撑国外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制度因素,分析了这些制度的特点及存在基础。研究发现,国外图书馆保管与利用制度由一系列行业规范及图书馆规章所构成,其内容涵盖古籍收集、整理(分编)、日常保管、失窃危机处理、展览、出售等众多方面;这些制度反映了国外图书馆职业试图在不同需要、不同立场、不同权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值得我国图书馆职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旖  赵心  刘菡  张靖 《图书馆论坛》2020,(3):107-114
文章识读并遴选重要文献,围绕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构建进行内容梳理和阐释。首先从古籍保护学科名称、学科属性、现有理论体系、学科建设方式、准备工作等方面呈现古籍保护研究基本问题,再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方案、培养层次、职业资格制度方面展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古籍保护学科建设迫切性已被学界认同,但学科定位存在争议;现有知识体系有待细化充实、核心内容有待厘清;学科建设应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宜依托图书情报领域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献保护与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单位之一,国家图书馆建立了国内首家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并陆续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设备与专业的保护人才专门从事文献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论文详细介绍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现状,并对实验室的未来进行展望和规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一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障碍。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成就,通过问卷调查和材料分析,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应由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建议:启动古籍保护事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保护措施与财政优先支持政策;制定规划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格式变换策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凝练知识;降低古籍保护中的风险,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对于这些资料的整理、揭示及研究将对中西文化发展及交流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DCRM(B)、RDA两个规则的基础上,以美国各机构珍稀文献规则实施情况及PCC标准记录要求为参考依据,结合RDA(3R)的要求,提出本地化规则中一些难点与重点的解决建议,探究适合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编目规则的路径,也为其他类似图书馆的外文古籍书目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大学注重图书馆建设,强调广泛采购书籍,图书馆藏书涉及多种学科,目类众多。大学图书馆的书籍主要来源于继承、抽取本校部分经费购买、国内外捐赠以及出版图书。书籍进入大学图书馆后,已采用西方图书分类法等进行归类,同时进行登记入册和整理清洁,对阅览师生进行规范。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藏书活动已在中西沟通交流和图书馆学基础上迅速发展,对于保证书籍完善保存、方便师生阅览等有所裨益。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为当前大学图书馆所继承,并奠定了我国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