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但是,并非4岁儿童均能通过错误信念任务,不同个体之间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探查心理理论发展差异成为近年心理理论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错误信念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发展心理学家常常通过儿童对他人信念的认知来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本研究以两项错误信念任务、家庭环境量表及同伴提名法为研究工具,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和幼儿同伴关系特征,探讨家庭和同伴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为4岁.(2)同伴地位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显著影响.(3)社会偏好性、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和家庭娱乐性均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3到4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发展相关。文章在回顾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常成人被试和脑损伤被试两类研究介绍了当前有关成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执行功能是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儿童为被试,借鉴以往假装游戏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进行假装游戏训练,以此探讨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戏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即假装游戏的训练促进了3-4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2)在后测的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年龄效应极其显著,即训练后,实验组4岁儿童与3岁组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差异显著.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新范式.本研究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及运用进行了探讨,在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表现、年龄特点、性别特点、通过水平特点和任务一致性特点以及儿童心理理论运用的特点等方面得出了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研究者一般把达到对“错误信念”——他人或自己的一些与现实不一致的信念的理解作为儿童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时才能达到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导致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家庭是造成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出现差异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哈尔滨3所幼儿园共242名3~5岁学前儿童,采用四种心理理论任务、家庭环境量表、同伴提名法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为4岁,二级认知能力在5岁以后有很好的发展;受欢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较高,而被拒绝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较低;家庭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和社会偏好可以有效的预测儿童心理理论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探讨心理理论对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同伴间积极的交往会促进个体心理理论的能力的发展。本文依据同伴关系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一定的教育对策,以便为我们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采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湛江市1441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4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2)学龄前女童心理健康发展总体状况比男孩好;在3~4岁时,男女童动作能力发展在性别上达到显著性差异;在4~5岁,男女童语言能力发展在性别上统计学差异显著;5~6岁男女童心理行为发展在认知领域和语言能力领域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余能力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3)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受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亲密度越高,知识性、组织性越高,矛盾性越小,越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特征研究对于早期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采用不同的刺激材料考察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4岁儿童不具有心理旋转能力,4~5岁儿童开始形成心理旋转能力,大部分5~6岁儿童已具有对图形的旋转能力。4~6岁儿童的旋转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不同的刺激材料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设置课程,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35名3-5岁流动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1)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也越稳固,且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是否独生子女对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影响显著,非独生子女被试心理理论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影响显著,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越好;(4)家庭功能类型中,中间型与平衡型、中间型与极端型家庭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家庭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家庭,且家庭亲密度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为促进流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流动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精神关爱,经常与其交流、谈话;应鼓励子女更多地与他人交往,并为其提供假装游戏的机会;应努力营造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亲密、家庭功能健全的家庭氛围,多与子女进行情感层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第三次浪潮,自20世纪80年以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的感知、注意、认知、情绪及社会交往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只有形成一定程度的启蒙心理,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能力,才能学会如何针对发生的事件作出正确的情绪反应,进而完善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由于特殊儿童在感知、注意、认知、情绪以及社会交往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者由此开始关注自闭症、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本文探讨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当今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心理知识发展研究的新趋势。该文介绍儿童心理理论的实验范式及其存在的争议;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概括阐述自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以来的几个研究方向和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心理理论的发展动向和新趋势,以期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是认知发展领域里一个新的研究热潮。该文从心理理论概念入手,介绍了心理理论知识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认为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形成的有家庭、语言、同伴交往、文化环境等因素,并提出要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以更好的帮助儿童发展心理理论能力,最后对心理理论的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领域,对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学者采用不同的心理理论任务证实,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严重缺损.文章重点分析了语言、执行功能、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干预等内外在因素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不断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对象的年龄和范围,更加注重开展系统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采用失言和白谎两种心理理论任务对小学2、4、6年级90名儿童进行测量,考察心理理论水平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总体上有明显发展,但儿童对失言和白谎的理解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2)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的心理理论成绩显著地好于男孩。男孩和女孩在心理理论发展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训练对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者选取了3~4岁儿童共122名,通过错误信念任务和语言控制任务,筛选出59名被试参加实验,并将被试按年龄、性别平均分配到三个组:故事组、信念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训练.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训练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训练效应具有长期性;4岁儿童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3岁儿童.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理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心理理论的概念入手,着重探讨了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研究范式以及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心理理论的发展动向和新趋势,以期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58名3~5岁藏族在园幼儿为实验对象,试图探究藏族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一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族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年龄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结论有着跨文化的一致性,但也存在重要差异。藏族儿童在5.5岁时才基本形成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较国内外其他儿童晚一到半岁;3岁以后能理解外表与事实的区别;4岁以后能同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念;5.5岁掌握他人行为预测任务。藏族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沈家国 《文教资料》2009,(23):153-154
心理弹力是儿童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所表现的灵活机智能力.这种心理能力通过内、外部的"保护性因素",能减轻恶劣环境对儿童的消极影响,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家庭、学校教师、儿童个体、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弹力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