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国维强调文学的形象性,他的“隔”与“不隔”的理论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形象性的论述。王国维说的“不隔”,就是“话语都在目前”,指的是形象鲜明;他说的“隔”,就是“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实际上指的是形象的模糊性、不清晰性。他要求文学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反对形象模糊、“终隔一层”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近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的命题,作者本人似未清晰的界定,现当代理论家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众说纷纭。在现代语境下,"隔"与"不隔"是否依然有其生命力?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这都是值得高呼"现代转化"的当下中国学人思考的问题。在对各个理论家的观点进行分析后,对"隔"与"不隔"作出综合的界定,并根据现代理论语境,尤其是在接受美学背景下做简要的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与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一道把缥缈难踪的道家思想具体化为静、深、远的诗意空间,充分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对山水林泉的热切渴求与畅神悦意的精神需求。古典园林这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空间的营造与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密不可分。"隔"的作用表现为:"隔"以求静、达深、致远。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了四则来论"隔与不隔",这是其词话理论"境界"说中论述最多的.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观点来源于中西方美学的共同影响.叔本华的"直观"理论、中国古文论中的"景显情隐"说,都对其"隔与不隔"说的提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于传统美学观点“隔”与“不隔”(透)的阐述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基本倾向,即作为艺术处理的“隔”被排斥在外,与王国维的美学理论观点基本一致:褒“不隔”而贬“隔”,而本则认为这有片面性,因而专对“隔”的艺术处理及美学效果作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全面地论述了文学作品要达到“不隔”的艺术审美效果所具备的因素:诗人的伟大人格,真挚的情感体验,自然的表达,乃至更高妙的“无我境界”的创造。这显然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以哲学、美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座丰碑。他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一直为人称道,其中“隔与不隔”这种品评文学实践的理论新标准,更让人们保持了长久的研究兴趣。把它置入文学创作真实境界的视野,再从《人间词话》的本身出发,我们可以获得文学语言的真率、文学想象的真切和文学情感的真挚三种真实境界。  相似文献   

8.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人间词话》虽未有其准确含义,但这对概念自提出至今,有众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探究。本文在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不隔"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其中隐含的自然生命观,以及在自然生命观下回归生命主体,并探讨个人感觉表达的可能性,如何才能达到"不隔"之境。  相似文献   

9.
苏州园林作为层次感极强的人居空间,其间用了很多“隔”的手法。这“隔”的手段包括高墙回廊、假山曲水、门窗板壁、帘幕、落地罩、博古架诸如此类,通过比照研究,可以概括出苏州园林空间处理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0.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自提出至今,众多学人对其内涵进行了探究,但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立足于“境界”这一审美形式,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所提出来的——那么,不站在对《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境界”内涵的理解上,仅摘章寻句的求解,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11.
"语音表达单位及其表达效果"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理解相比较,表达可能更为重要。语音,是语言的表达要素之一。文章基于建立"语音表达论"的目的,主要从音节节奏、声调平仄、韵母押韵、双声叠韵和叠音等方面,分析了语音表达单位及其体现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脸表情识别是当前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它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对人脸表情识别系统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人脸表情特征提取和人脸表情分类,分别做了详细分析和归纳。最后,总结了人脸表情识别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语义语法与表达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政论文翻译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原因,为政论文的翻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表达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表达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数学教学表达具有数学知识表达、数学问题解决表达、数学体验表达、数学生活表达等多种形式.数学教学表达策略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充分的时空条件,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与使用的学问,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语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交际双方话语的理解与表达,从而关系到交际能否成功。该文拟从语境的理解,上下文的理解,时间与地点的理解,背景知识的理解以及理解与表达应得体准确几方面阐述语境在理解与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表达的教育学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达是个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展现。在个体的生存、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学的视域里,表达是具有多元意义的教育术语。表达的教育学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于教育的结果,而且贯穿于教育的过程,更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表达存在着多方面的缺失。为此,应在充分认识表达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措施提高表达的质量,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虚实表达是英汉翻译中通常采用的变通翻译技巧.所谓的虚表达,即把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化的处理,而实表达即把抽象化概念或属性的词进行具体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表达受到广泛关注,这样一种以网络空间为场所,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事务的新型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隐忧。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表达是我们在翻译时必经的过程,而关联理论中的交际明示推理,最佳关联等一些基本概念可以让我们有根据地推理出所要表达出的语言,从而也说明了翻译的过程就是演绎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苏联波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6):36-37,50
本文从辨证的角度出发,对模糊语言的精确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语言的模糊性是与精确性相对立的一种客观实在,是人类有效地进行交际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