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经Bond编制的DSQ问卷(路敦跃修订的中文版本)对徐州师范大学201名学生施测,探讨大学生心理防御方式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结论:大学生总体上多采用成熟的防御方式,在三种防御因子(成熟型、不成熟型、中间型)上存在着年级、性别和专业的差异。掩饰因子上显示多数学生掩饰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对779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其中,体育392名、非体育专业387名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表现出了整体不成熟度较高的倾向,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升华方式的频度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防御方式更具有积极倾向.大学生群体中,女性大学生的掩饰倾向显著高于男性.掩饰方式的差异只存在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而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北省师范院校大学生进行《体育倾向性量表》的测量,检验该量表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析,以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体育倾向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工具;师范院校大学生在情感体验、主观规范和主观控制感等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体育态度维度和体育倾向性整体的得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存在差异,理科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科技人员身体锻炼与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15名某科研所科技人员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女性科技人员参加锻炼的比例低于男性科技人员科技人员,30岁组的科技人员参加锻炼的比例低于其它年龄组的科技人员.身体锻炼与成熟防御方式正相关,与中间防御方式、不成熟防御方式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正相关,并且"经常锻炼组"和"偶尔锻炼组"在中间防御方式的隔离因子和心理健康的敌对因子上显著低于"从不锻炼组".表明:参加锻炼有助于科技人员改善防御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便为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备因素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在消极因素上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三、大四的学生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大一学生;4)不同生源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趋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受性别、年级、专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编的IAT(内隐联想测验)测得大学生内隐自尊是普遍存在的,蒙汉大学生在内隐自尊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外显自尊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和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掩饰因子与心理健康中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自尊类型个体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投射、幻想、抱怨和躯体化上存在差异;高自尊个体(两种高外显自尊)在心理症状各维度上显著的低于低自尊(两种低外显自尊)个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 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风险认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 SCL- 90 (症状自评量表 )对西安体院体育专业学生抽取样本 6 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与普通大学生样本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按心理不适水平的五级评分标准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属于轻度水平 :2 )体育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样本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体育专业低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 ;4 )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专题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以参加 2 0 0 0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的 2 4个高校体育专业代表队 ,19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其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赞成提高入学选拔标准 ;对学校学习环境趋于满意评价 ,但在评价等级之间 ,总体上存在着性别差异。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向上 ,对未来的发展表现出自我实现的高位追求趋向。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14所院校1 380(男928,女452)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就业压力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男女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的体育行为和意识表现,得出高校体育教育场域中存在:体育教学中的性别屏蔽现象、体育师资结构上的性别隔离现象、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分化现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刻板现象以及课外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偏失现象等结论。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加以分析,指出追求教育平等的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成为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认同和性别行为的强化等强有力手段,也是直接导致男女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结果上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新入学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状况进行了研究.并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 男生和女生人格特征在P、N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2)个性特征与体质健康程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人格特征具有外向倾向(E)及情绪稳定(N)特征的学生,其体质健康状况处于较高的水平;人格特征具有内向倾向及不稳定特征的学生,其体质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身体形象与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性别和学习专业对我国普通大学生的身体形象的影响,并探索客观的身体成分与主观的身体形象的关系。为此,随机抽样选取了文、理工、医类男女大学生190名,并对他们进行"多维身体自我关联量表"、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脂肪比例的测试。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但男女学生在自我外表评价、体重忧虑、体重归类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相对较低的身体外表的评价和较高的体重焦虑,反映了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社会文化的压力、自我表征的动机和自身脂肪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湖北省15所高校的77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表现特征,以及不同特质焦虑水平学生的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类高校的成熟应对方式有显差异,体育院校学生的得分高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得分;不成熟应对方式不存在显差异。男女生的求助得分有显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其它分量表得分无显差异。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应对方式有显性差异,中、低焦虑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显高于高焦虑,其不成熟方式得分显低于高焦虑,高焦虑与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得分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试法和数理分析法对大学生的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保持适宜体重,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体重偏低和超重或肥胖的学生。男、女生的BMI在均值和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BMI的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女生仰卧起坐以及男1000米/女800米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超重或肥胖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差。体重正常与体重偏低者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上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军训对大学入校新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效应。方法:以488名入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和评定;采用体质测量的方法对其体质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军训前后体质指标和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经过军训后,大学新生台阶指数、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坐位体前屈较军训前有显著增加(P〈0.05),BMI较军训前有降低趋势,但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SCL-90检测结果显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抑郁因子和总均分较军训前极显著降低(P〈0.01),精神病性、恐怖因子较军训前显著降低(P〈0.05),偏执因子较军训前有降低趋势,但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性别对比发现,军训前后男大学生的变化没有女大学生明显。结论:军训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存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对女大学生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艺术类院校是高校中一类相对特殊的学校,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改进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提供依据。通过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五所艺术类院校的2009、2010级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艺术类院校本科生体质平均分为71.6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各年级对学生体质总分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即大二男生的体质优于大一男生,而大二女生体质较大一女生差;学生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上肢力量一般,心肺耐力和下肢力量较差。  相似文献   

18.
利用Bootstrap交叉验证的方法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问题解决纬度在体育锻炼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0193,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为[-0.0433 -0.0053],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28.4%;其他8个应对方式纬度中介效应都不显著.结论认为,积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