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对是杂志出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组稿、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等组成有机的整体。但在实际工作中,校对往往不被重视,有的人认为这是“雕虫小技”,只要读过几年书就会干。其实不然,校对工作看似简单,但仔细钻下去,仍有很多学问。一、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一本杂志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论文的质量。校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内容最好的杂志,如果印刷出来后出了差错,使读者不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就会造成不好影响。只有达到内容好,文字表达好,出版好,才能使一本杂志从内容到形式都完美,而这最后一项工作主要是靠校对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校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与校对●杨希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很多都曾亲自参加过校对工作,有的还在这方面作出过不小的成绩,然而,参加校对工作最多、对校对工作贡献最大、事迹最感人的还是要数鲁迅先生。第一,鲁迅强调校对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在鲁迅看来,...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校对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标 《编辑学报》1991,3(1):31-34
科技期刊的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诚然,校对工作的目的是消灭校样中存在的拣字、排版等程序中造成的错误。消灭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稿形式已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化,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一摞纸稿,而是一张磁盘或电子邮件,既是“原稿”,又是“校样”,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简化了,甚至可以取消专门校对科室和人员,实行编校合一,或是请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校对。这样一来,校对工作不被重视,校对人员地位不高,高学历校对人才纷纷流失。校对工作真的可以弱化吗?  相似文献   

5.
分类(块)校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建霞  刘荷芬 《编辑学报》2005,17(4):252-252
科技期刊中的专业术语很多,引用文献多,图表、公式复杂,所以,较之社科类期刊,校对工作费时费力[1].如何提高科技期刊校对时的纠错水平,把错误降到最少,除了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外,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新的校对方法和校对技巧.  相似文献   

6.
陈敬根 《出版科学》2010,18(1):23-25
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校对工作的这一属性,加之减编增效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出版机构广泛采取编校合一、撤销校对专业机构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书刊质量下降。本文从功能性态、地位作用、历史溯源等方面分析校对的特性,指出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被动性,是书刊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校对专业机构建制独立,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7.
翻阅近年出版的书刊,发现鲁鱼亥豕,错别字往往很多。一般都归咎于校对人员。现在有的校对人员水平低,质量差,这当然是书刊错别字多的一个原因。其实原因并不简单,因素很多,也涉及到印刷厂排字工人水平和工作态度,作者水平等等。但我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责任编辑。这又涉及到所谓编校合一问题。所谓编校合一,不是指把编辑和校对的全部工作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8.
现代校对管理的四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要讨论现代校对管理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因为建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现代校对管理体系,是当代校对实践和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有如下缘由:"第一,当代校对主体日趋多元化,社外校对已经成为校对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校对主体多元和校对活动社外循环,传统的校对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建立并完善适应新情况的现代校对管理体系。"第二,当代编辑工作的重心已向策划转移,加之出版周期日益缩短,有的稿子编辑加工比较粗疏,造成原稿留错增多,校对环节补充和完善编辑工作的功能日益凸显,固守“对原稿负责”的传统校对管理理念,必然造…  相似文献   

9.
也谈科技期刊的校对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重要性已为编辑同仁所共知。校对质量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假定一本期刊的论文原稿学术水平很高,编辑加工质量也很好,可是校对一关不认真,差错很多,那就前功尽弃,呈现在读者、作者面前的不可能是一本优秀完美的期刊。 校对工作不是“猫对猫,狗对狗,按葫芦画瓢,稍有些文化的人都能把它做好”的简单而机械的工作。校对工作也有其方法和技巧,除通常的对校、折校、读校和通读外,对科技期刊来说,还需采用宏观分项校对、微观逐字校对和作者校对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科技期刊校对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晓萍 《编辑学报》1996,8(4):195-196
对科技期刊校对工作的几点体会姚晓萍科技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期刊中存在大量的图表、浩繁的数学公式、繁杂的外文字母和各种参考文献、附录等,使得刊物的校对内容一分庞杂、琐碎,稍有疏漏,就会造成无可换回的损失。笔者从事责任校对工作多年,愿把自己不成熟的工作经...  相似文献   

11.
校对人员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边干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目前各出版单位的校对人员普遍不足,即使人手不缺,任务也常常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安排校对人员离职培训或进修显然不太现实。因此,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及工作之余,自我安排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向书本学习。校对人员应该根据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阅读和学习一些书籍,使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申萍 《新闻窗》2007,(1):64-64
在较长时期的校对工作中,不时发现校对员虽然工作十分认真,可是差错仍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很多差错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单纯就稿子校对稿子是发现不了的。因此,要研究和掌握差错发生的规律,从源头上就把它清除掉。  相似文献   

13.
微机排版的校对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技术工作,它要求编校人员不仅要逐字逐句核对原稿,还要熟悉编排规范,具备一定的校对技巧和专业方面的知识。为此笔者着重谈一下微机排版的校对经验技巧问题。 目前我们不少有经验的编、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根据铅印这种活版印刷的工艺特点,总结了一套校对经验,如角校——防止铅版在搬动过程中碰撞四角,边校——防止铅版四周倒塌而造成错误等等。现在在科技期刊中不少刊物都采用了微机排版,使刊物质量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强调坚持质量第一,校对是出版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出版高质量发展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推进校对高质量管理。本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出版特别是图书校对工作实际,就实施高质量校对管理提出建议,包括优化校对责任管理,切实提升校对工作质量;优化校对队伍管理,不断增加优质校对力量供给;优化校对信息化管理,努力提高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优化校对激励管理,积极增强校对人员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校对统筹管理,大力推进校对工作可持续发展,着力服务和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也谈科技期刊的校对技巧温树伟校对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重要性已为编辑同仁所共知。校对质量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假定一本期刊的论文原稿学术水平很高,编辑加工质量也很好,可是校对一关不认真,差错很多,那就前功尽弃,呈现在读者、作者面前的不可...  相似文献   

16.
一、校对在出版社的地位校对工作是出版社整个业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被称作是编辑的继续。可以设想:一部内容质量好,而且条理清楚的原稿,它的编辑加工是不多的。这时,出版社要把这本书出好,主要工作就落在校对身上。如果校对没有校好,错别字很多,这就不是一本好书。另外,在目前“定稿发排”还没有完全做到的情况下,一部编辑加工繁重而又急于发排的原稿,往往会遗留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当然要在以后看清样时由责任编辑加以弥补。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进行初、二、三校的时  相似文献   

17.
校对活动,首先表现为对校样或原稿的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校样与原稿存在的差错。只有观察到位,才能保真;观察不到位,就会留错,就是校对的失察。一、校对的观察 校对的认识过程是从校样与原稿的观察而来的。所以,观察是校对认识的前提。没有观察活动,就没有感觉、知觉、思维的活动。目前图书的错漏中,很多是失察而造成的。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一校应消灭排版差错90%,二校消灭一校遗留差错的80%。实际上,校对活动中不达标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不达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观察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校对观察侧重于探索、发现,观察的结果一般需要经过验证(分析、推理、判断)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18.
文稿校对是文字撰写、编辑的延续,是各类公文发布、书籍印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校对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文稿的质量,因此当前文稿校对工作人员应当对文稿校对工作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校对的定义,探讨文稿校对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来概括文稿校对工作开展的一些规律,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文稿校对工作开展产生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脑打字在报纸出版业的广泛运用,无疑给报纸的编校工作带来快捷、方便。同时,也给新时期编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对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应当说,绝大多数从事校对工作的同志都是认真的、负责的,并且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的,但为什么仍不断出现错误?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电脑打出的初样差错中分析,便会发现一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和199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接连举办了两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中国版协向全体优秀校对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校对的任务,不仅是校正排版差错,还要发现原稿差错;校对工作可以补编辑工作之不足,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中国版协对校对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把校对工作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