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康德批判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学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魅力.在康德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通过研究康德的自由与意志思想,笔者认识到:教育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应引导人们从纪律中寻找自由,应引导人们自律.  相似文献   

2.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3.
审美时间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时间问题贯穿康德批判哲学的始终,是理解康德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就显现出审美独特的时间性内涵;对康德美学时间性内涵的分析进一步凸显出当代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当代美学及审美时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体育审美教育理念的解读,将体育划归于审美教育轨迹之中。并分析了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价值和功能等内蕴,认为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体育中的美,通过体育美的感受,从而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动机,最终,为健康身体带来精神自由活动,养成健全的体魄。体育审美教育价值是以美启真、以美扬善。通过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保证体育审美教育的功能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代美学家中马采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马采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在美学方面。生命一词是解读马采先生美学思想的关键,对美的重视贯穿始终。生命的信仰是审美地生存,诗意地栖居。因此,马采从美的本质、态度、价值三方面来谈生命对美的孜孜追求。对美学的执著是马采一生的信仰,审美也是人们生命的信仰,人们一直在发现美、创造美,所有的努力都是让生命更美,生活更美,世界更美,追求美是人们基于生命最坚定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工具主义的贫困以及美学的世俗转向使得经济美学的建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经济美学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美和经济学的工具美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是通过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既是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兼具美学内涵,成为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核心思想;此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蕴含着"简洁美"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今天,马克思经济美学思想对"以人为本"发展观以及和谐经济观的建构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是实践美学及后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点.一切美的其它范畴由此发轫而来.但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无论如何论争,都难以取得建设性成就.笔者认为美学研究要摆脱如此困境,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基点,其"美本质"即"人本质"的思想观点值得商榷.审美发生及美本质所依赖的因素不仅仅是人的一般本质,而人的智能发展水平,是决定审美发生及美本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庄子》一书,尤其是其中的《达生》篇,几乎没有直接论述美的相关问题,却蕴含了一些宝贵的美学思想。《达生》的主旨在谈养神,却涉及了自然无为之美、"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创造自由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大生命观的视角看,审美发生不存在主客对象的对立,解构此主客关系后,也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而是生命本来面目之空性显化在一切现象之中的和谐不二之存在美。一切美学现象,就是由这种本性自然显化的。美,是人类思想的界定,当思想从人类意识中生起,美丑也就建立了。在此视野下,为表述的方便,当首先辨清"本质"和"本性"的差异。随之,对审美发生的理解,就可以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提升到"审美发生是本性力量的显象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罗斯金的一部小说《金河王》作为结构上的切入点,从中提取"自然"与"道德"这两个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元素,指出无论是在对美与自然的体悟,还是美与道德的思辨之中,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始终关注审美主体的感受,以及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对主体引发的道德思考,体现出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论相结合的特点。罗斯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西方古典美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理论家。  相似文献   

12.
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当代中国生态美学中比较成熟、比较有影响力的体系之一。他的生态美学之路可以分为自然之路、历史之路和现实之路。他以生态审美场为元范畴,提出"美在整生"的崭新命题,将系统生成、系统生存、系统生长的"整生"作为审美的本质和本原,建立了立体旋升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网络辩证法,指出美的理想在于绿色艺术人生的、实现审美的生态自由的美生王国。  相似文献   

13.
道德意志自由本体能否"呈现",人对此本体是否具有"智的直觉",是20世纪新儒学理论代表牟宗三与康德对判的中心论题,也是牟宗三新儒学核心之心体论拱心石.这一争论聚焦于心体是否可能以"当下顿现"取代对未来的信仰.牟氏的心体圆顿缺乏实践中介而终究落实于心体自身的审美境界感,并以更为自觉、强烈的现代性时间观批判重构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牟氏道德哲学及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现代性意义实质是美学性的.牟宗三哲学的美学性质是超出牟氏儒家伦理本位情结并被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与中国美学史均忽视的一大课题.牟氏坚持道德心体超出审美境界的本体"呈现"与"直觉",实际突破了通常囿于艺术形式美与情趣生活美的美学视域而凸显出作为伦理行动的美.牟氏的道德理想主义心体论复现并发展了作为中国儒家美学深层代表的伦理行动美,而中国美学研究长期以道家美学及艺术学研究为主干.牟氏围绕伦理审美境界对心体意向宏大而精微的研究,客观上为20世纪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并成就了一种根基于中国传统的元美学.  相似文献   

14.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入,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任继泽 《美育学刊》2022,13(1):43-51
在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中,美和艺术始终与自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审美的自由如何走向现实、影响现实,如何疗愈近代以来不自由的社会状况,这些问题在德国古典美学本身及后世对其的研究中,或不受重视,或解决得过于随意。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和美学体系,通过对社会弊病与艺术作品、艺术类型的分析来对现实给予关注,从中可以看出在面对"散文气"的社会时,美和艺术在"英雄时代""幽默艺术"与"反讽精神"这三个层面所能产生的教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对各自音乐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影响。在对于二者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中,人们不难发现,在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中贯穿着儒家的"礼乐"、"教化"等思想的同时,又不失道家"大音希声"之理性的对于绝对美、纯净美的追求。三者的音乐美学思想虽然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同时又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具有极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视角探究武术美学。分析认为,在实践美学中武术活动作为审美对象,审美性质上具有"和谐""张力"等美学特征,武术活动中体现了"主客观统一""天人合一""自由形式"的美学思想。武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从"主体性实践哲学"角度分析有着理论的自洽性。分析旨在为当代武术的套路编创与演练提供新的理论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8.
卢梭"倒转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了康德以极大的启发。卢梭在张扬理性的高亢的主旋律中,反思启蒙运动的内在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这激发了康德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并成为其终身研究的核心问题。卢梭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回归自然,康德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超越自然。康德以"人有善的倾向"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现象界"和"物自体"的世界二元划分为哲学背景,以"自然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教育二元划分为理论根据,以其关心的"自由意志"为侧重点,提出了教育应该实现由"自然教育"向"实践的教育"的转变,从"现世教育"走向"未来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摘要:体育教育肩负着传授体育知识、传承体育文化、培育体育精神的重任。目前体育价值导向迷失,导致了体育教育工具性倾向、功利性膨胀与人文价值缺失等异化现象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应尽快回归到体育价值本位。通过文献研究法提炼了席勒、康德等人美学和哲学思想中的游戏思想,归纳出游戏的4种内在精神:自由精神、秩序精神、体验精神和无功利精神,并以理性思辨的方式论证了游戏与体育之间存在着的内在相通的精神气质。提出“游戏精神”应是体育教育追求的本意,将游戏精神渗透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这是体育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更是破解目前体育教育发展瓶颈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的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审美方式上、审美心理上和审美理想上。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审美差异将会相互渗透,相互融洽。只有不断的研究、探索,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这对于进一步搞好中外交往中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