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简要介绍信息交流行为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的交流工具对用户信息交流行为的影响,并利用问卷调查探讨本科生的信息交流行为,提出和构建了本科生的信息交流行为模式,包括信息交流的主体和动机、信息交流的内容、信息交流的类型和工具三方面,最后在Web2.0环境下对本科生的信息交流行为提出引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信息交流的体系与服务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经典科学信息交流体系的几种Ⅰ型模式,提出科学信息交流体系的Ⅱ型模式。论述Ⅱ型模式的5种形式(私人交流、公共域或公共机构仓库、商业性左线出版、非商业性在线出版和作者付费开放出版),认为由于Ⅱ型模式业已形成,传统“纸”链文摘与索引服务模式(即Ⅰ型服务模式)已基本上被取代。  相似文献   

3.
Web2.0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河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46-49,82
介绍Web2.0的定义以及相关技术,指出Web2.0在信息交流方面有三大革新:将六度空间理论和长尾理论应用于信息交流,以微内容为信息交流的基础。通过对传统信息交流理论,交流体系,交流效果,交流控制影响的分析,展现Web2.0带来的极大变革。认为Web2.0时代网络信息交流有三个发展方向:交流方法一体化,网络服务更加细化和大量微中心变为中心。提出基于Web2.0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学术信息交流的变化——网络信息交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讨论学术信息交流过程和交流模式的变化,认为学术信息交流正处于以印刷本交流方式为主向网络信息交流方式为主转变的过渡期,但是由于不同学科存在各自的交流特点,以及科学协会的不同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种方式将不同程度地被各学科交流所利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交流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信息交流的定义、方式、特点的论述,揭示了信息交流对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应该重视信息交流,并对信息交流在知识创新中的阻碍作用进行了冲析。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岌秋 《图书馆学刊》2009,31(10):78-80
虚拟社区是指一群有共同兴趣或需求的人借助计算机网络持续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社会集合体。信息交流决定了虚拟社区的形成,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分化,推动了虚拟社区的发展。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看,虚拟社区的主体可以划分成浏览者、潜水者、参与者和管理者4种类型。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包括信息获取和信息共享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提供反馈是一项增强用户动机和参与的重要设计。研究反馈信息对公众科学志愿者参与表现的激励效应,为改进公众科学项目的反馈信息设计及提高志愿者参与表现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过程] 基于反馈干预理论框架,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沉浸理论,构建反馈类型及反馈效价对公众科学项目志愿者的参与体验及参与表现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探讨反馈类型与反馈效价的交互作用。实证采用2(反馈类型:描述型vs.评价型)×2(反馈效价:积极vs.消极)组间实验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在公众科学项目中,反馈类型与反馈效价对志愿者参与体验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志愿者在评价型反馈中比描述型反馈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积极反馈中比消极反馈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及沉浸体验。反馈类型与反馈效价对自我效能感具有交互效应,在消极反馈中,志愿者在评价型反馈中比描述型反馈有更高的自我效能。志愿者的参与体验对参与表现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研究信息交流的复杂过程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在分析信息交流本质的基础上,选取最能反映信息交流本质的特征进行可视化,给出一个信息交流可视化的ICV模型,设计原型系统说明其可行性,在企业决策、社会问题分析中的实用性;最后指出下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出版对科技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出版是科技信息交流的一个基本环节。本文从科技信息交流过程、机构与信息工作及信息交流效果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网络出版对科技信息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面向创新活动的信息交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信息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及创新过程中信息交流的特点.指出在创新活动中存在以非正式交流和信息共享与知识转移为主的内部信息交流模式;在信息生态环境下,以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为主的外部信息交流模式,并介绍了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清末岭南革命报刊风起云涌,致力于在下层社会传播革命思想。在报刊传播实际中,阅报所、演讲等中介形式推进了在识字率极低的下层社会进行的报刊推广。一方面,报刊阅读改变了下层社会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是清末知识阶层"启蒙"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岭南革命报刊与政党及政治关系密切,阅报活动也是革命思想传播的手段。革命思想从报人到下民、从革命理想到武装起义,各种阅报活动在下层社会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强大的"鼓吹"之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必要性,并针对馆员与读者沟通的障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图书馆信息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借助大众传播理论来认识图书馆工作十分必要。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培养分析理论”“知识沟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个人差异理论”对图书馆工作影响巨大。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4.
沟通在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馆员和读者在沟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参考咨询服务中沟通障碍的相应对策。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 Deja.com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 ,通过检索实例说明 Deja.com的使用方法 ,对 Deja.com上的中文信息资源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拉斯韦尔的研究传统缺乏传承为切入点,重新解读了拉斯韦尔60年前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提出目前传播学界以拉斯韦尔模式代替拉斯韦尔的传播观念,忽略了拉斯韦尔传播观念中丰富的内涵,建议要在完整的学术语境中理解它的内容。在讨论拉斯韦尔研究传统缺乏传承的问题时,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过于追求对策研究,忽视了理论研究自身的规律,没有提出真正具有吸力力和理论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查新员与项目委托人之间的沟通是科技查新工作的核心,笔者在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出现的现实情况的把握基础上,认为高校的科技查新业务在坚持对话理论的沟通原则上,本着平等、理解和互动的沟通模式、遵循意见领袖理论的沟通方法、减少漏斗理论在沟通中出现的障碍才能有效保证科技查新的质量。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8.
《Communication Teacher》2013,27(4):97-99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how relational levels of meanings are communicated through nonverbal behaviors in a cultural context

Course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Gendered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9.
Academic entitlement, a term used to reflect students' expectation for success regardless of personal effort, has become a growing issue at many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beliefs (i.e., academic entitlement, grade orientation, learner orientation, self-efficacy) and their motive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ir instructor. Participants were 184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completed a series of self-report scales. Students' level of academic entitlemen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grade orientation but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ir self-efficacy. Results of a canonical correlation revealed that students who were learning oriented, but not grade oriented, and possessed self-efficacy communicated with their instructor for relational and participatory reasons. Students who were academically entitled and grade oriented communicated with their instructor for sycophantic reason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or participatory reasons but not for functional reasons.  相似文献   

20.
James C. McCroskey passed away on December 27, 2012. He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the study of human communication. He led the field in in-field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Perhaps his most lasting contribution is naming and measuring communication constructs. James C. McCroskey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 as a past edit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 and contributing author. This essay is a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remembrance of James C. McCrosk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