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语第十册读写训练重点提要(四)——前后照应,首尾连贯○龙宅俊(省教委教研室“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册第二个侧重指导写的训练重点,也是全套小语教材中设置的最后一个训练重点,安排在第五组教材中。〔训练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前后照应,写文章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2.
本组课文的重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前后照应”的训练。掌握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才能把文章各部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人读后对所写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更深刻。重点讲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忌日所作。课  相似文献   

3.
这篇课文通过对老水牛爷爷,从外貌到性格的记叙描写,塑造了一个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的“老水牛”形象。同时注意了前后照应,使文章层次清楚,联系紧密。教学时,可用下列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相似文献   

4.
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在前面讲过了,后面还有必要交代一下;有的内容虽然主要放在后面说,但是有必要在前面提一下。这种写法能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更加密切,起到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五年制第八册33课《老水牛爷爷》,就是运用照应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老水牛爷爷和蔼可亲、言语不多、乐于助人而不计报酬的人物形象。教学这一课,  相似文献   

5.
照应也叫"呼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要有所交待。照应的技巧,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使用、安排材料的问题。使用得体,能使材料起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有了照应,就容易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紧密,使结构更紧凑,中心表达得更鲜明,能更好地引起读者思考、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7.
何谓照应?照应就是文章中前面讲过的有关情况,到后面要有个交代,有个着落;有的主要内容放在后面说,但在前面应该先提一下,或者暗示一下,通常叫做伏笔。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凡是跟小说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一概得毫不留情地删掉。要是您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末在第二或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枪,那管枪就不必挂在那儿。”在这里,作家把文章的前后照应巧妙地比喻为“挂枪”和“开枪”,说得多么形象。照应可以使文章连成一体,结构严谨,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使读者不致产生怀疑或者感到突然,可以使读者对文章留下更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学写文章,写到哪里就是哪里,前边写到的事后面没有交代,后面讲到的问题前边没有伏笔,看了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注意到前后照应。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前后贯通、相互照应呢?一、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课文最后写道:“她(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难日牢记…  相似文献   

9.
《前后照应》是六年制第十册第七组课文的“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先拟出思考题:(1)什么是前后照应?(2)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学写文章,写到哪里就是哪里,前边写到的事后面没有交代,后面讲到的问题前边没有伏笔,让人看了莫名其妙。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注意到前后照应。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呢?一、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课文最后具体写道:“她(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日牢记…  相似文献   

11.
要学会照应     
“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呼应,文章前面写的内容,后面要适当交代。一位作家说:“如果你前面写房间里挂着一把刀,后面的文章就要交代这把刀用在什么地方。不然前面写的这把刀就没有用,是多余的。”由此可见,文章一定要前后照应。照应的方法可分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2.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无时不有,无处不有,无事不有。”这是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说法。这一观点,同样涵盖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比如,文章本身有前后的照应,承上启下的过渡,而“前与后”“上与下”就是内容的有机联系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其间蕴含着“一”与“三”的辩证;还有“学  相似文献   

13.
问:什么是首尾照应? 答:一篇文章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边说过的话,提到的事,后边得有个照应。使前边说的话有个着落或补充、发挥;后边说的话,提到的事,前边也应该有个交代或暗示。这样,文章的前后才能贯穿起来,脉络清楚,各部分联系得紧密。这就是所谓的首尾照应。  相似文献   

14.
许多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妙不可言的饮食妙联佳对,点缀于经营活动场所,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而且能招徕盈门顾客,赢得好的经济效益。“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正邪;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据说此联是江南某地一家餐馆里的门联,写得前后照应,明白如话,不少人竞相笔抄口诵,使该馆生意格外兴隆。“四季棒槌拿到手;一年国货卖出头。”这是一家烧饼店的门联。它把打烧饼用的工具、圆圆的烧饼形象、一年四季的辛苦经营,联系在一起,真叫人赞不绝口。“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该联系一名士为河北…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照应和替代一样,是避免重复、连接上下文的手段之一。但是,照应是意义上的,而替代则是结构上的。”(李基安,1998:503)。这一论述似乎明析了照应和替代的联系和区别。Ouirk含混地把两者定义方“替代形式及其先行词的一种约束关系。”Lyons和Bloomfield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回指含义的底层是替代原则”,而且对照应的理解必须和其所指物的理解相结合。各家对替代与照应的联系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以意义和结构为标准,将照应(reference)和替代(substitution)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6.
小语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点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缺乏科学性。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小语教师在教学中抽出课文中的一段话,甚至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分析其所谓的深刻含义,深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汇?把好端端的一篇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还有一些小语教师在教学时重复训练、死记硬背,这使学生的思维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语教学根直于现实,更加注重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写(第三单元);二、抓住事物的静、动态特点,把内容写得具体而生动(第四单元);三、注意文章的前后照应,即不仅注意文章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联,而且注意语句的前后呼应连贯,使写出的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第七单  相似文献   

19.
《十六年前的回忆》记叙了李大钊烈士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文中的三个“前后照应”起到了帮助读者了解内容、加深理解和感受的作用。教学本文,不仅应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李大钊烈士的伟大形象,进行革命思想教育:还应渗透“前后照应”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出下面的三步学法:①读文质疑、②找出照应、③领会作用,为学习后面的同类课文,完成单元重点  相似文献   

20.
【能力定位】文章的层次、段落要前后连贯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需要通过“过渡”的手法使其连接起来。“过渡”在文章各部分之间起连接转换作用 ,使文章上下连贯 ,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呼应和说明 ,目的是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为完整和透彻。总之 ,过渡和照应都是使文章脉络清晰、文气通畅、内容严密、结构紧凑的重要手段 ,写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这两种写作技巧。“过渡”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在表示各段落或层次间并列、因果、承接等关系时 ,需要适当地过渡 ;在叙事中内容上有转折时 ,需要过渡 ;在总结上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