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时,一般都是把洋葱根用0.01%亚甲基蓝溶液染色,然后等量地放在盛有等量的CaCl_2溶液和蒸馏水的小烧杯中进行对比实验。当然,这样做,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是否一定要用CaCl_2溶液呢?CaCl_3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呢?本人做了两组实验。一、用其他盐代替CaCl_2做实验取(NH_4)_2SO_4、Na_2SO_4、K_2SO_4、MgSO_4、Al_2(SO_4)_3、ZnSO_4、KAl(SO_4)_2、Na_2SO_3、NH_4Cl、NSCl、KCl、MgCl_2、ZnCl_2、HgCl_2、BaCl_2、AlCl_3、KI、KBr、Nal、NaBr、NH_4NO3、KNO_3、NSNO3、…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在对这些性质的理解上有片面性又是相当普遍的,以下的调查考试题的错误答案可以说明这一点。 调查考试题 错误答案 1.能在试管中稀释浓H_2SO_4吗? 不能 2.浓H_2SO_4滴在蓝色石芯纸上 很快碳化 3.CaCO_3粉末放入浓H_2SO_4中 不反应 4.脱脂棉放入浓H_2SO_4中 立即变黑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做“卤素性质”这一无机实验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分别选用HCL和H_2SO_4做酸性环境,KGLO_3和KL的反应结果不同.(教材中并无明确指出用何种酸为介质)按常规示明,这一反应的结果应得到:黑色的碘析出,同时放出黄绿色的气体—氯气.在实验时,有的同学得到了这一结果;有的则只看到黄绿色的气体放出;有的同学看到的只是黑色物析出;有个别学生则什么现象也看不到.针对这一情况,我选用了6N的HCL溶液和不同浓度的H_2SO_4溶液做介质.做了如下实验:(见实验报告)从实验事实可以看到:用稀H_2SO_4溶液做环境,由于平衡比例关系,得不到氯气,得到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的培养.而尤以思维能力为关键.思维能力取决于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创造性.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1.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适用性.教学时,引导学生将零散化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使知识有序贮存.经常性地进行变题讨论训练.例如: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题中.往往需判定分子中是否有不饱和健的数目,而判断方法教课书中并未出现.这就需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学过程中.需严格落实双基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同时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多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例如:为了准确掌握H_2S与SO_2的反应.设计如下习题:①在饱和H_2S溶液中.通入SO_2气体.反应方程为,现象为.②将等体积H_2S液与Na_2SO_3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的硫酸,有黄色沉淀产生,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则H_2S与Na_2SO_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③常温下100mLH_2S和O_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到原来状态.剩下35mL气体,请问原混合气体中H_2S和0_2各多少毫升?第①  相似文献   

5.
根据煤炭燃烧过程中SO_2的排放工艺,论述了煤炭在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的三类脱硫技术及其实现方法,并提出应因地制宜并科学的选择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6.
1.希夫试剂遇醛类都显紫红色吗?2.为什么希夫试剂遇甲醛显紫红色,加浓H_2SO_4颜色不消失,而其它醛与希夫试剂所呈的颜色加浓H_2SO_4退去? 对希夫试剂这两个问题,笔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下面略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希夫试剂遇醛类都显紫红色吗?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有机化学书上都是这样叙述的:“希夫试剂又称品红醛试剂,它与醛类作用显紫红色,反应很灵敏,而酮类不与希夫试剂作用,因此希夫试剂常用于鉴别醛和酮”。  相似文献   

7.
条件电位是氧化还原滴定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必须搞清它的函义并准确地加以运用.全国高等师专《分析化学》(第二版)在该章所举例题,与条件电位定义不符,易引起学习者对概念混淆.p235页例题,在1.0mol·L~(-1)的H_2SO_4介质中,以0.1000mol·L~(-1)的Ce(SO_4)_2标准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的FeSO_4溶液.p236页所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8.
SO_2是一种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如果微封不严,就会污染环境。为此,我们设计了图示的装置。 W形玻璃管可由一根玻璃管加工弯曲而成。当O_2通过Ⅰ处时,在加热条件下,与  相似文献   

9.
新编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有一道参考题:“今有四瓶无色钠盐溶液,已知它们是NaCl、Na_2SO_4、NaHCO_3和Na_2CO_3,怎样鉴别它们?”书上给出的解法是:  相似文献   

10.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都是无色剧毒气体。中学教材要求制取或使用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时,必须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鉴于普通中学、农村中学(包括部分重点中学在内)实验及设备尚不完善等实际困难。现将有关H_2S和SO_2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联合装置,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锰和浓硫酸的反应,几乎所有无机化学的教科书中都提到了,但各种教材中对生成物的描述出入很大,作者查阅有关文献并做了验证,证明反应产物是深绿色的Mn_2(SO_4)_3,该物质在浓硫酸中可以稳定存在至少十八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H_2S和SO_2反应演示实验教板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实验操作如下:1.A是H_2S发生装置,内放10克硫比亚铁,从上面长颈漏斗处注入盐酸,打开螺旋夹F使盐酸硫过,直到FeS全部浸在盐酸中,就有H_2S气体产生·用螺旋夹F控制H_2S气体流量,在B处盐酸中可看到H_2S气体流过的量.  相似文献   

13.
对还原三氧化二铁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的冶炼是使矿石中化合态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而还原成游离态的金属单质。 即:M~(n+)+ne→M 工业炼铁是用焦炭在高炉内产生CO来还原氧化铁(Fe_2O_3),反应式为: C+O_2点燃CO_2; CO_2+C高温2CO; Fe_2O_3+3CO高温2Fe+3CO_2。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高炉炼铁的原理,实验室中常用甲酸与浓H_2SO_4进行脱羧反应来制取CO气体。即:  相似文献   

14.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课本的方法看来简单,易做,但不易得到好的效果。我经过反复实验,认为铜片的大小,反应温度和硫酸浓度对此实验影响极大。现分述如下。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机理实际上是先生成Cu_2S、CuS,这些中间物质进而与浓硫酸作用转化为CuSo_4,并放出SO_2。认为黑色物质为氧化铜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浓硫酸具有酸的性质,较易与碱性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实验室里,有许多物质由于易被氧化,易被分解及其它原因,其溶液不易长久放置,使用时必须新配制,若需暂时保存,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一、易被氧化的溶液 1.亚铁盐溶液 由于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Fe~(3+)而变质,如FeSO_4、FeCl_2。 4FeSO_4+O_2+2H_2O=4Fe(OH)SO_4 4FeCl_2+O_2+2H_2O=dfe(OH)Cl_2 从下面的电极电势值: 在酸性介质中:Fe~(3+)+e Fe~(2+) E~0=0.770V 在碱性介质中: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 SO_2+Ca(OH)_2=CaSO_3↓+H_2O因亚硫酸钙不溶于水,所以从理论上讲应出现溶液浑浊现象。但是用实验做出这一现象,却是十分困难的,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难点。现介绍用简易方法做出这一实验。 第一步 制取二氧化硫。用18毫米×200毫米的具支试管带单孔塞配一分液漏斗,支管接导气管,装入亚硫酸钠和硫酸,如图1所示。或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加入铜片和浓硫酸。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中含有大量无机盐离子,包括K~+、Na~+Ca~(2+)、Mg~(2-)、Fe~(2+)、HPO_4~(2-)、Cl~-、SO_4~(2-)及微量Mn~(2+)、Co~2、Ni~(2+)、Zn~(2+)等。其中Na~+、K~+、Ca~(2+)、Mg~(2+)在肌肉应激及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在肌肉活动时,细胞内离子增加或减少,以适应肌肉工作的需要。而不适当的肌肉活动则可改变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平衡,使肌肉结构受损,功能下降;严重的甚至可改变血浆离子成分,影响心血管系统等整体功能。本文对肌细胞内Ca、Mg、K、Na等几种重要离子在肌肉活动中的变化、调节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一、组装多用气体发生器所需器材组装一套多用气体发生器,需要下列器材:三口烧瓶一个、分液漏斗一个、铁三脚架一个、单孔橡胶塞一个、无孔胶塞两个、导气管(不同型号,见下文附图)各一支、排液管一支、铁夹子一只、乳胶管一段、尖嘴管一支。制备某些气体还要配备合适的温度计和酒精灯。二、多用气体发生器的用途与优点1.多功能。在初中、高中化学教材的实验要制取的所有气体中,除甲烷不适宜用此种发生器制取外,其余所有气体都可用此发生器制备。这种多用气体发生器能制备的气体共有15种:H_2、O_2、CO_2、Cl_2、HCl、H_2S、NH_3、SO_2…  相似文献   

19.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指出:“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16.8℃,沸点44.8℃。”初学者对此常常感到困惑,既然三氧化硫的熔点低于常温,则三氧化硫在常温下不应是晶体而应是液体。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对三氧化硫在常温下的状态加以验证。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取二段铜质导线去掉塑料外皮,即为二束铜丝。将胶塞中间烫一与铜丝直径相同的孔,并在铜丝上涂上一层凡士林,使铜丝能在胶塞中上、下滑动。待用。2.在试管(Ⅰ)中加入5毫升的浓H_2SO_4,试管(Ⅲ)中加入同体积的浓HNO_3。在…  相似文献   

20.
中学胶体溶液的性质实验通常是用可溶性硅酸盐和酸来制备硅酸溶胶的。如:这样制得的硅酸溶胶常常不能满足硅酸胶体溶液的三个性质实验。如:①经微热,硅酸溶胶并不变成硅酸凝胶。②经l—3分钟常温放置硅酸溶胶并不转化为硅酸凝胶。③经加入Fe(OH)_3带正电荷的溶胶或NaCl,(NH_4)_2SO_4等电解质,并不出现硅酸沉淀或凝胶。经反复实验证明,上述三个实验要求所用的硅酸盐和酸都有严格的浓度,用量和pH值范围,否则实验不成功。按下列数据配制的Na_2SiO_3溶液和稀HC1,均能使实验圆满成功。1.稀HC1溶液的配制:A:36—38%分析纯HC1与蒸馏水配成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