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服务营销是将营销理念引入图书馆服务中,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益.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我国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的开展情况,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营销主要仔在服务营销得不到图书馆组织的重视、缺乏有效的图书馆服务营销评估体系以及图书馆营销人才缺乏等问题,据此,应制定营销规划、普及服务营销理论、加强营销素质的培养、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调查,发现"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开放率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栏目设置混乱等问题,提出"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应树立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加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多渠道、多方位加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杨木容 《图书馆学刊》2012,34(11):68-69,88
针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中关于图书信息服务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介绍了图书信息的特色服务,并针对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意见,为高校图书馆今后的图书信息服务实践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中南六省高校图书馆2005年年会在长沙隆重召开由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图书馆承办的中南六省高校图书馆2005年年会,于2005年10月23~25日在长沙新闻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六省高等学校60多个图书馆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湖南大学图书馆馆长郑章飞教授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彭小奇教授,湖南省图书馆馆长、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张勇研究馆员,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科技情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肖雪葵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网上服务调查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学科馆员服务进行调查,从学科馆员服务在图书馆网站服务栏目中的位置、在网页中提供的服务内容、联络体系等方面着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学科馆员网上服务平台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金秋送爽,菊花飘香,2007年11月1日至6日,“转型期高校图书馆工作高级研讨班暨中南六省(区)高校图书馆学术年会”在郑州市嵩山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各方面领导与嘉宾、任课专家、中南六省高校图工委负责人和来自海南、  相似文献   

7.
以"211"工程院校为调查对象,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学科化服务的现状.并就深化学科化服务的技术手段、宣传推广及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系统的目标定位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图书馆的代表——南内华达学院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进行解构分析,梳理其总体目标定位、资源目标定位和服务目标定位,归纳为以"消除信息障碍、提高信息技能"为主旨的目标体系框架,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制定合理的目标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基于Web2.0技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构建了Web2.0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并深入分析了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征,指出了We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金秋送爽,菊花飘香,2007年11月1日-6日,"转型期高校图书馆工作高级研讨班暨中南六省(区)高校图书馆学术年会"在郑州市嵩山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各方面领导与嘉宾、任课专家、中南六省高校图工委负责人和来自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六省(区)以及重庆市的高校图书馆馆长、专家、论文作者共计1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得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因人文关怀的推动而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的结论。针对个性化信息服务不正确的理解与执行会影响和阻碍服务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建议图书馆从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还原个性化服务的人文关怀本色,继续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发挥个性化服务的真正效益。  相似文献   

12.
周久凤 《晋图学刊》2004,(6):1-3,40
对"知识服务不能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论点进行质疑,认为知识服务是知识社会对图书情报机构提出的新要求,知识服务能力是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能力。同时认为,馆员素质是制约知识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重大影响,也考验着高校图书馆的应急服务能力。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探讨非常态化情境下的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以期为高校图书馆今后提升应急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研法、在线访谈法与实例分析法,梳理武汉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在疫情期间开展应急服务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应急服务能力面临着对于电子教参建设的关注度不高、体现图情优势的专业性特色不多、线上培训和咨询反馈的渠道有限、馆员能力和资源远程访问系统不足等问题。提高应急服务与管理的认识和规划、提升数字资源远程获取能力、提供全方位的分层服务保障、搭建基于用户需求的咨询平台、加强馆员的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将成为改善高校图书馆应急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资源发现系统架构下的信息服务模式中,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有效感知成为首要环节,而提供以关联数据为核心的数据服务使得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服务向知识集成服务转变。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建议、开发模式、服务架构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图书馆,是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收藏与提供的中心,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责无旁贷。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并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息服务演进中的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资源体系服务系统”,资源建设上致力于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上致力于信息的自由平等获取。图书馆、书店、因特网、信息咨询公司等服务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竞争、不断整合,共同构成了完整而富有生机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要主动参与现有竞争,又要在资源格局、服务格局和用户格局中不断拓展“竞争蓝海”。  相似文献   

17.
BALLS联合信息咨询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联合信息服务的创新举措。它改变了以往信息咨询服务分散在各个成员馆的局面,构建了功能强大统一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各成员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保障BALLS学科化联合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成员馆导航、与用户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规范信息服务以及联合培养学科馆员。它的成立和进一步发展必将使整个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建立高校学科分馆的必要性,探讨了高校学科分馆的管理体制、学科文献资源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以及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提出了学科分馆要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推行垂直学科服务、提供信息集成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谢欢 《图书馆》2011,(6):101-103
美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历史悠久,健全的法律保障、与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公民的主动参与、完善的利用机制是促进美国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因素。与美国相比,中国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的时间短,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政府信息、服务对象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开展。中国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制订与完善,为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此外图书馆自身也要积极参与到政府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同时通过努力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面对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公共图书馆该如何应对?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魏大威和廖永霞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在面对2019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并提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还需要图书馆不断健全应急机制、完善应对策略、强化自身能力,才能更充分地做好服务保障;柯平指出,建立图书馆应急服务机制,包括应急保障机制、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并提出了关于图书馆应急服务机制的十个方面的建议;张智雄结合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组织开展的以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为代表的应急情报服务工作的体会,总结了面对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专业图书馆应急服务组织的几点认识,强调在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下专业化的情报组织整编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王有强结合国际图书馆界相关实践经验,提出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在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决策、研究、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文献支撑服务作用;滕五晓提出,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用系统思维构建以读者为本、以能力提升为宗旨的图书馆应急服务;周璐调研报道了新冠疫情暴发后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应急服务情况,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市民服务的公共机构,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急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