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ng63-64R259;R248E056;35;45;E;E056_35;E056_45;李林;59-60双柏酊/蜜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苏嫱;冯桂芳;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 广东湛江524043,广东湛江524043软组织损伤,急性;;双柏酊;;双柏蜜目的观察双柏酊/蜜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9例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先用双柏酊冷敷后用双柏蜜热敷,对照组69例使用活络油配合超短波理疗,观察两组止痛、消肿,祛淤及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  相似文献   

2.
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认已造成日本纯种大耳白兔双后肢和臀部为急性软组织外伤模型,应用WQ 型液体弹性波治疗康复仪所产生和传输的液体弹性波对其进行治疗,右侧作治疗组,左侧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病理学的表现显示WQ 型液体弹性波治疗康复仪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确有治疗作用,特别对血肿的吸收.消散和减轻创伤所致的炎症反应作用显著.本文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国家跆拳道专项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运动员损伤部位多以足、踝、膝、大腿为多见;损伤性质多为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及肌肉拉伤.研究认为,造成损伤的原因多为负荷过重造成机体疲劳、自我保护不当和准备活动不充分等所致.研究认为运动员应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训练水平,重视对急性损伤的及时处理,这样可有效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液体弹性波治疗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的病人126例,总有效率为84.9%,作者提出了应用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液体弹性波治疗软组织损伤是一个前人尚未涉及到的问题,本文对其机理进行了某些讨论,认为,运用WQ 型液体弹性波治疗康复仪治疗软组织损伤确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将310名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痛点局部按摩组、通经活络按摩组、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各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不同按摩方法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通经活络按摩法对于下肢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上肢和躯干;通经活络按摩法对拉伤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挫伤和扭伤;三组患者中采用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治疗的效果最佳,而痛点局部按摩组和通经活络按摩组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经活络按摩结合局部按摩更易促进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因此在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通经活络按摩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指压止血法结合冷敷处理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指压止血法结合冷敷的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冷敷的方法。对实验前后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踝关节的周径有显著差异(P〈0.05);跖屈、背屈、内翻、外翻差异非常显著(P〈0.叭);踝关节的疼痛度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指压止血法结合冷敷相对于单纯的冷敷对减轻踝关节的肿胀程度、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降低踝关节的疼痛度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考的松类激素局部封闭对慢性运动损伤的短期疗效良好,但治疗慢性劳损性损伤时中远期复发率较高。骨折和具有组织断裂的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以及损伤诊断不明时不要用考的松类激素局部封闭。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即使没有组织断裂也应慎用考的松类激素局部封闭?  相似文献   

8.
压痛点是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存在严重困扰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通过对其分布特点、形成机制、治疗方法进展的探讨,为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法治疗运动训练中肌肉软组织损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T90-1型电脑电刺激肌肉力量训练仪》先后在国家田径队、举重队和部分省市体工队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一附属医院和西安红十字会骨伤科医院等单位进行了数千人次的电刺激肌肉软组织损伤康复的实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疗法在促进训练后局部肌肉的放松与恢复、高水平运动员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1一般资料2005-2006年共收治18例急性软组织损伤的重竞技项目运动员(不包括轻度及重度软组织损伤运动员),年龄最大25岁,最小16岁。所收治的病例中股四头肌损伤7例绳肌损伤6例,小腿三头肌损伤5例。2研究方法患者伤后48 h后开始每日一次的综合治疗,包括加密针灸,电针,电烤灯,火罐  相似文献   

11.
郑氏新伤药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伤后 7天以内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例 60例 ,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使用郑氏新伤药水和市售正骨水。观察用药后疼痛、肿胀、压痛、功能状况、药物止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谱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新伤药水具有显著的消肿 (P <0 0 1 )、缓解压痛 (P <0 0 1 )的作用。其临床疗程平均为 7 67± 2 47天 ,临床显效率 90 % ,较对照组 50 %的临床显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室观察用药后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慢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病理变化的分析,论述其处理原则、治疗手段及其具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脑损伤是小儿期最主要的运动功能障碍性残疾病,且多伴有智力低下和语言功能障碍,以往治疗该疾病,多采用高压氧治疗、神经营养药物、细胞因子、中药及针灸等方法,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实验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为小儿脑损伤治疗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药穴位离子导入,治疗运动员各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168例,收到了疗程短,治疗次数少,疗效高的效果。它是目前治疗运动创伤较为理想的手段。本文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与仪器性能的优劣有关外,还与中药的配方是否合理,药物的浓度是否得当,纯净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主穴和配穴是否准确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肩周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五十岁以上者多见,又称五十肩,老年肩。其特点: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故有“肩凝”“冻结肩”之称。发病原因多为年老体弱,筋肉不健,操劳过度,使肩部筋肉长期过于疲劳,失于气血之德养。也有因感受风寒所致,故又称“漏后风”;或者搬动重物使后部组织急性损伤造成。其症状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尤其夜间疼痛加剧,痛如刀雄针刺,影响睡眠、穿衣、梳头等日常活动。肩周炎病临床上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治疗周期长,或多或少地留有余疾。对一些重症患者收效缓慢,采用综合治疗法,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消除疼…  相似文献   

16.
胸部软组织损伤是常见伤病之一。据临床收集的病例,我们把胸部软组织损伤分为四类,即胸壁挫伤、胸部捩伤(主要见于胸大肌损伤)、胸部屏气伤和胸部挤压伤,其中以胸部挫伤发生率最高。胸部损伤如果治疗失当,将久而不愈,使伤员蒙受较大痛苦。在1984年11月至1985年3月之内,我们采用针刺疗法共治门诊病人10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针刺治疗102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51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9岁,平均46.8岁;病程最长的1年零5个月,最短的1天,平均23.1天。本组102例共针刺231次,平均每例针刺2.2次。在102例胸部软组织损伤中,胸壁挫伤78例,占76.6%;胸部捩伤12例,占11.7%;胸部屏气伤8例,占7.8%;胸部挤压伤4例,占3.9%。  相似文献   

17.
细胞穿膜肽S4(13)衍生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携带核酸分子进入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抗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穿膜机理目前尚不明确。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分别搭建单个及多个S4(13)在不同的质膜和水溶液中的模型,结合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增强采样模拟,通过轨迹分析探究单个及多个S4(13)与不同质膜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个S4(13)分子与细菌质膜的相互作用比与真核生物质膜的更强,而在水溶液和真核生物质膜模型中,多个S4(13)分子则倾向于聚集形成四聚体,表明其穿膜机理与四聚体胶束结构有关。本项工作从分子层面上探讨了细胞穿膜肽S4(13)的穿膜机理,为S4(13)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实践和典型病例的研究,总结了一套踝关节损伤的针刺疗法。并认定该疗法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的优点,可用于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创伤中最常见的伤病,由于其发生率高,恢复较慢,往往给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上对这种损伤的治疗,普遍采用传统的中药粉外敷疗法。但是由于直接使用中药粉外敷,不仅造成运动员患者活动不便,而且极易发生皮肤过敏,更重要的是药物的效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改革中药剂型,提高疗效,研制适合运动训练的新型中药外用制剂是运动创伤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5年1-12期刊发的全部论文进行研究,对其所用的研究方法及数据应用、统计分析类型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教育学学科领域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定量与实证研究得到较好的发展,研究水平和层次得到提升,学术规范受到重视。但仍存在工作体会多、规范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思辩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等问题。建议加强人才培养,采用先进技术,创新教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