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高纯Ti和Si为靶材,在不同偏压下于Ar/N2气氛中溅射沉积了Ti-Si-N纳米复合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划痕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界面结合力和摩擦系数与偏压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溅射Ti-Si-N膜层结构为nc-TiN/a-Si3N4/a-和nc-TiSi2复合结构.纳米复合膜的XRD谱图出现(200)、(111)、(220)和(222)面衍射峰,其中的择优取向为(200)面.在偏压为-150V时,薄膜XRD谱图中出现TiSi2(311)面衍射峰.发现适当施加负偏压,有利于获得细小、均匀、致密和平整的Ti-Si-N纳米复合膜.在偏压为-120V时沉积的复合膜组织和性能最好,其表面粗糙度为3.26nm,界面结合强度为53N,平均摩擦系数为0.11.说明偏压对磁控溅射Ti-Si-N纳米复合膜的微结构和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N2气氛和600℃基体温度下交替溅射Ti和Al靶并通过沉积过程中Ti和Al原子间的互扩散制备了(Ti,Al)N纳米晶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Al)N膜具有细小、致密和光滑的表面结构.在交替沉积过程中Ti原子会被较小的Al原子取代,形成面心立方结构的(Ti,Al)N薄膜,并存在(200)面择优取向.与TiN薄膜相比,(Ti,Al)N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格常数均有所下降;(Ti,Al)N薄膜的硬度H明显提高,而弹性模量E却稍有降低,其结果使H3/E2比值大幅提高,薄膜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增强.(Ti,Al)N纳米晶薄膜的高性能主要归因于固溶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超声剥离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经旋涂和滴涂工艺制备成膜,再经一步还原获得石墨烯薄膜.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经一步和两步还原制备出石墨烯后再经旋涂成膜的工艺.同时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石墨烯的分散效果,分析了不同还原工艺对石墨烯薄膜方电阻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石墨烯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旋涂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更均匀、透光率更高;DMF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两步还原得到的石墨烯薄膜的导电性能明显优于一步还原.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双金属Pd/Co纳米立方体。讨论了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双金属Pd/Co纳米立方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可以简单的制备出双金属Pd/Co纳米立方体,并且反应的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制备的双金属Pd/Co纳米立方体的尺寸越小,形貌更均匀,纳米颗粒的分散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和晶粒尺寸的氧纳米化铝纳米薄膜;通过XRD及AFM分析表征了烧结温度对纳米氧化铝薄膜的晶型及颗粒尺寸变化的影响。在900℃烧结时,氧化铝结构薄膜样品以非晶相和γ-Al2O3共存,颗粒尺寸50纳米;当烧结温度为950℃时开始向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几乎不变,有小颗粒生成,1050℃时基本完成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15纳米,1200℃时基本完成向α-Al2O3的转变,颗粒尺寸20纳米,在晶型转变过程中其晶粒尺寸由大变小而后再变大。  相似文献   

6.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蜂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V,峰电流约高45 mA·cm-2.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合成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有序纳米凹坑阵列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表面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对所制备的金属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有序纳米点阵列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纳米点的直径约为100 nm,高度约为45 nm,以六边形有序排列,密度约为2×1013个/m2.  相似文献   

8.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纳米TiO2 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TiO2 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 的晶粒度随着长大.而且当水解pH~1,热处理温度达到 2 70℃时就已经有 43 %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出现.通过计算发现,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 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 的晶粒度大得多.将制备的纳米TiO2 应用于染料电池,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材料块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块体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研究比较了不同纳米CeO2含量的锌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和硬度,找出了耐蚀性和硬度最好时CeO2的最佳含量范围。结果表明,纳米CeO2颗粒的加入能显著提高金属的耐蚀性、硬度和金属结构的致密均匀性。并于纳米CeO2含量在1%时显示了最佳的耐蚀性、硬度和微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将金纳米颗粒加入到生物酶膜中来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分析了电极的反应机理和金纳米颗粒对电极电流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电极的性能测定。实验表明,引入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电极响应灵敏度,制备的传感器抗干扰性强,稳定性高,成本较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薄膜制备过程中溅射靶材的利用率很低,导致薄膜材料制备成本很高。以自制的高纯度纳米晶镍锌钴/二氧化硅复合铁氧体粉体为原料,冷等静压后高温烧结制备得到铁氧体复合靶材。用XRD、EPMA和SEM分析靶材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靶材为镍锌钴铁氧体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收缩率达14.37%,能在高真空多功能磁控溅射仪正常工作,并成功制备得到性能良好的软磁薄膜。整个制备过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行,大大降低了靶材的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的渗硼温度和渗硼时间对9Si Cr钢渗层厚度及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从渗硼层综合力学性能和对基体性能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9Si Cr钢最佳的渗硼工艺方案为渗硼温度880℃,渗硼时间5h,渗层厚度达到74.0μm,表面硬度为1450HV。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中水回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A/O法与膜组件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水回用于冲厕.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能够脱氮等优点,可以作为中水站的标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硅灰石陶瓷沉积于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硅灰石涂层,对涂层的工艺、结构和性能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制备了硅灰石TiO2 复合涂层、硅灰石ZrO2 复合涂层和硅酸二钙涂层,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证实:等离子喷涂硅灰石涂层、硅酸二钙涂层以及W7T3、W3Z7、W7Z3三种复合涂层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又与钛合金基体有较高的结合强度,是较有应用前途的骨替换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热法、电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制备RGO/WO3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方法对RGO/WO3复合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简述了RGO/WO3复合薄膜在电致变色显示器、气体传感器、光催化上的应用,对RGO/WO3复合薄膜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水热法在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碳纤维纸上制备了不同形貌、尺寸的低维氧化钼纳米结构,并对其进行碳化处理,获得碳化钼纳米结构。发现碳化钼电解水析氢性能优于氧化钼电解水析氢性能,且在水热温度160°C、水热时间6h和前驱体钼酸铵(AHM)溶液的浓度10%条件下,获得的碳化钼纳米结构的电解水析氢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设计、制作了PDMS薄膜阀压电泵,给出了由PMMA和PDMS构成的压电泵的基本结构,比较了悬臂梁和两端固支两种结构PDMS薄膜单向阀的压电泵性能,得出结论:在中低频下,悬臂梁结构阀压电泵输出流量大,在560 V,530 Hz下,悬臂梁结构阀压电泵最大输出流量为273.42 ml/min;相同条件下,两端固支阀压电泵最大输出流量为212.76 ml/min。两端固支阀具有优良的高频特性,在268.8 V,1110Hz下,悬臂梁阀压电泵的最大输出流量为135.57ml/min;相同条件下两端固支阀压电泵最大流量为227.08 ml/min。  相似文献   

19.
制备纯度高、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的Sn O2纳米微球的关键是制备条件的优化。本文通过优化反应过程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加入氢氧化钠和表面活性剂的量以探寻Sn O2纳米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3,锡源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比值为2:1,在温度为200℃下反应6h,制备所得的Sn O2纳米微球的微观结构和形貌最佳。  相似文献   

20.
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粒径单分散SiO2纳米微球,垂直沉积法制备了SiO2三维光子晶体薄膜.通过SEM研究了SiO2光子晶体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薄膜内裂痕形成原因与克服办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光子晶体的带隙位置,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光子晶体带隙随着SiO2微球粒径增加带隙红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