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大道形上学为基础的美学,生态美学的本源性即它的大道性。生态美学的大道本源性首先表现在它超越主客二分对立,回到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圆融共舞的浑然一体性。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主体论美学不能保证人与自然万物的本源一体性,因而遮蔽了生态美。生态美学的大道本源性还表现于超越本质与现象的二元对立,回到本质与现象未分、源泉涌动的大化流行,以保证生态美的样态性,即美在时间中的涌动和变化之特质。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美学发展之途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既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又存在对实践美学的某些误解,有些论点本身也存在争议。美学发展的突破途径在于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美”与“真”是艺术美学的重要范畴 ,在不同时代的艺术中它们的地位有所侧重。而总体地讲 ,在西方现代美术发展的过程中 ,“美”与“真”是此消彼长 ,出现了重“真”不重“美”的追求倾向。对此 ,从文化逻辑和美学传统出发可以找到形成这种倾向的一些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济慈的诗中,"真"和"美"的探索贯穿始终,这不但体现了济慈的美学思想,更体现了其哲学倾向。"真"是浅层的,表面的,其意义主要指向情感层面,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美"则是更深层次的,代表着审美作用下强烈的欢愉。本文主要通过济慈诗歌的创作及诗人济慈简介、诗歌外延美与内涵美的唯美主义诗歌表达及其恋诗情节和审美风格分析其审美心态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5.
从大生命观的视角看,审美发生不存在主客对象的对立,解构此主客关系后,也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而是生命本来面目之空性显化在一切现象之中的和谐不二之存在美。一切美学现象,就是由这种本性自然显化的。美,是人类思想的界定,当思想从人类意识中生起,美丑也就建立了。在此视野下,为表述的方便,当首先辨清"本质"和"本性"的差异。随之,对审美发生的理解,就可以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提升到"审美发生是本性力量的显象化"。  相似文献   

6.
由于思想渊源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与背景、语言文字与文艺实践等不同生成原因的影响.中国美学主要是生命体验与超越美学、生态与意境论美学以及抒情美学,具有智慧美学、宇宙生命美学和和谐美学精神;西方美学则主要是审美知识与经验美学、艺术与典型论美学以及叙事美学,具有知识美学、人的生命美学和对立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上来说,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为“生生美学”。  相似文献   

10.
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理论将艺术作品的一般研究和审美经验相融合,实现打破传统美学主客对立的重要突破。了解作品的实际知识和研究一系列特殊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构成美学一个领域的基础,而且构成读者客观理解文学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可能性的基础。其中"实际知识"在艺术作品"四个层次"中得以充分展现,而"特殊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则聚焦于文本"不定点""具体化"等理论中。通过重读卡佛短篇小说代表作《严肃的谈话》,在深度细读中体验个体与作品的联系,进而廓清作品本身层次结构和认知过程,在作本质分析的基础上使读者意识到特殊的艺术问题的存在及进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它的萌生、勃兴、鼎盛期,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体验品味茶的芬芳,或为生活实用,或为怡情养性。它由文人雅士发掘升华,与儒道释三家思想相结合;又走向寻常巷陌,追求真善美的和谐,主张天地人的统一。在雅俗交融中贵和求真,这正是中国茶文化雅俗共赏的魅力,也是它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体育蕴于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溶入了中国人文文化精髓,以造就真、善、美和和谐的社会为指向,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揭示了我国传统体育中所体现的道德情操、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等人文精神,为促进体育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套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具有的"虚拟化"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作为一种通过艺术化的形象表现攻防格斗技艺,也兼具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普遍特征——"虚拟化"的艺术特征,其表现为"虚拟化"的武术技击景象、"虚拟化"的武术技击对手、"虚拟化"的武术技击技法。通过"虚拟"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方法,中国武术向审美主体展现了中国武术的艺术之真和艺术之美,彰显出中国武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生命道德中“真善美”价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得到了完善性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生命道德精神赋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追寻生命真善美的意义。生命本能的自然体现与自我超越、生命权利与生命价值的伦理维护和生命力量的丰盈与美的展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得到了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求索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直观与美     
主体与客体具有多重关系。有认识关系,有价值关系,还有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主体心灵与客体形式间的蝓快或不蝓快的情感关系,它与认识关系,价值关系是不同的。直观是审美的基础。直观具有三个特点和三个层次。在真、善、关的世界里,美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连贯前二者的桥梁,人们通过审美,从必然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体育审美教育理念的解读,将体育划归于审美教育轨迹之中。并分析了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价值和功能等内蕴,认为体育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体育中的美,通过体育美的感受,从而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动机,最终,为健康身体带来精神自由活动,养成健全的体魄。体育审美教育价值是以美启真、以美扬善。通过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保证体育审美教育的功能实施。  相似文献   

17.
林山  席扬 《职大学报》2013,(6):43-47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用大量"以诗写诗"的诗行记录下创作过程中心理情绪的细微颤动,其价值不在于高深的思想,而在于独异的想象和曼妙的文字,以感性之美点亮了智性之光;反映出冰心早期文学写作多排拒现实干扰,注重自我心灵启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学精神指引下,醉心营造晶莹剔透、如梦如幻的文学小天地,呈现出独语特征和单纯之美。  相似文献   

18.
彝族作家普飞的儿童文学是童心对真、善、美的再现,它以追求真、善、美为作品主调,有着独特的作家个人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研究其儿童文学对把握我国当代儿童文学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梅里美原作为基础,对歌剧《卡门》和电影《芳名卡门》进行对比,结合美学原理对真善美的多角度解读,重新探讨了卡门角色中的复杂意义。通过对卡门个性、命运的分析,揭示出卡门角色中善恶、美丑交织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