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克服工业文明时代因资本逻辑及其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确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应当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秉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凸显人—自然—社会共生共享的生态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劳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将"生态人"培养作为其教育目的 ,为通向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目标图景.  相似文献   

2.
教育发展合生态性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多元的主体观、差异发展的本质观、和谐共生的结构观、价值平等的伦理观是教育发展合生态性思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发展合生态性思想的理论是建立在整体有机论基础之上的生态哲学,其逻辑依据是通过主动控制形成的教育生态系统智慧体的特殊性,其理想的实现形式是形成合理有序的生态位模型.  相似文献   

3.
<正>"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共生课堂"的生态,是多元聚合、动态发展,再平衡的教学生态,师生生态、课程生态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课程与教材,技术与环境,共在共生,共荣共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困惑的检视,从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互动共生的复杂关系入手,剖析了信息社会教育文化生态的四种悖逆性特征信息冗余与知识匮乏、虚拟实在与真实虚拟、多重自我与认同危机、价值多元与文化冲突;进而从教师教育的视角提出信息社会转换教育理念,需要加强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开放性多元自我的成长空间,让教师在真实体验中感受信息文化精神,涵育多元文化视野、提升教师的文化判断力.  相似文献   

5.
价值多元共生时代道德教育的新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时代不仅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而且是一个"价值共生"的时代.我们既要看到多元价值的"差异",还要看多元价值的"共生".价值的多元共生,要求道德教育既要维护价值多元,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又要进行普遍价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其双重任务,缺一不可.价值的多元共生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要树立一种开放的道德观念,确立协商、对话的教育方式,发挥教师在道德协商、对话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拥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文化生态场域,大学历史演变的逻辑就是大学文化治理的变迁逻辑。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是大学文化生态场域中"人"的要素,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是"物"的表现。大学文化生态场域乃生产、传播文化资本之所,基于"师"、"生"的二元主体将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分化为"教学文化场域"、"学术文化场域"和"管理文化场域",彰显为平衡联系、互利共生、有机聚合,表现为整体谐动、互动共生和资本转化。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正是通过位置形塑更新不同群体的惯习,循环影响群体行为策略,推动实现权利资源再分配和结构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西南民族共生教育是在西南民族教育中处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自然与人文的互融和谐是共生教育的生态伦理。走向多元共生的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力量的参与助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家校社”应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性动力系统。实现家校社多元生态共育是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多元共生,生态共育成都市金花中学基础条件薄弱,社区教育生态环境不够好,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较严重。学校立足区域实情,逐步建立起“教育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扩大校社教育功能,让学校与社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家庭、学校、社区的“多元共治”融合为“多元共生,生态合育”的新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9.
深层生态文明教育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范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是浅层化的,本质上是一种浅层生态学指引下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浅层生态文明教育。在深度反思浅层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再以深层生态学为思想基础,以实现人和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生态公民为目标进行深层生态文明教育,同时立足“自然—人类—社会”系统,倡导践行人与人多元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及人与社会绿色共享的发展共同体理念引领深层生态实践,实现全机构推进、全领域拓展、全过程贯通的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可靠路径,也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共生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重内生逻辑发挥作用。目前,民族地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面临共生单元发展不完备、共生关系尚待改善、共生环境不友好三方面的困境,而优化共生单元、改善共生关系、培育共生环境是民族地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王依 《海外英语》2013,(16):205-206
William Faulkner is one of the most imaginative and intelligent American novelists who enjoys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His novel The Sound and the Fury is one of his most famous novels that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is organized to analyze the bitterness and tears of Compson family throug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相似文献   

12.
13.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杰作。主人公的"硬汉"形象为众多的评论家所青睐,而小说中的"男孩"和"狮子"却很少受到重视。这两个形象对老人"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使老人"硬汉"形象更为丰满,而后者则使"硬汉"精神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4.
有关《狼来了》的道德劝诫故事虽然已被讨论过,然而其中有些模糊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及时澄清。这个故事的劝诫逻辑是从一个对行动者自身利益有影响的坏的后果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遵守道德的约束,人们往往直观地把这种逻辑归结为功利主义的道德逻辑,进而对其展开批评。其实,功利主义也许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这个故事。作为功利主义道德哲学的后果主义伦理学能够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和<年月日>同是反映"硬汉"主题的小说.此文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分析小说产生的地域差别的同时,考察两位作家关于时间、空间及理解生命的差别,列举出两位作家在历史文化意识、家园意识、生命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并探究造成它们差异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狼和狮子     
《双语学习》2013,(3):18-19
一只狼在山坡下徘徊,正值阳光照在大地上,他看到自己的影子变得又长又大。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这/厶硕大的个头,难道还要害怕狮子吗,7我不该被公认为百兽之王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