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的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显示了乙醛具有还原性.最近有关对该反应实验条件、反应机理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不时见诸报端,一个基本的共识是该实验勿需强调氢氧化铜浊液的"新制"而应控制在"碱性"条件下即可.  相似文献   

2.
对新制氢氧化铜的成分,新制氢氧化铜参与反应的本质,乙醛、葡萄糖分别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不同现象以及含醛基物质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乙醛不仅能被银氨溶液氧化,还能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成乙醛。只是这里所用的氢氧化铜必须是新制的,否则,实验就难以成功。原因是新制的Cu(OH)_2絮状物结构疏松,悬浮在溶液中与乙醛分子接触充分。若用久置的Cu(OH)_2,沉淀物  相似文献   

4.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实验,但对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大多数人未做过,对其反应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于是有人根据逻辑推理得出,其现象应当与乙醛的反应基本相同,应当有砖红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以下实验探究结果。一、常温(20℃)条件下实验【实验1】取一支试管(直径为15 mm),加入2 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 37%~40%的甲醛溶液、4滴  相似文献   

5.
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此法是检验醛基存在的一种方法。要保证本实验成功必掌握两个条件:1反应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从而使醛的氧化加快。2避免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铜沉淀。按课本要求用量,由于氢氧化钠用量...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目的: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中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又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但是在反应过程中很难看到红色氧化亚铜生长,更多的情况下只能看到黄褐色浑浊物。这种黄褐色浑浊物是乙醛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的产物,不是氢氧化铜的还原产物。羟醛缩合反应在乙醛还原氢氧化铜的反应中是一个有很强干扰作用的副反应,只有消除羟醛缩合反应的干扰,才能看清红色Cu_2O生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一、实验原理新制氢氧化铜在强碱性环境下被乙醛还原: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二、课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本实验出现在人教版选修5的第57页,课本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实验污染较大。乙醛易挥发,具有刺激性,并且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了解氢氧化铜的分解温度,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来新制氢氧化铜,然后从多方面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新制氢氧化铜沉淀的分解情况,并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朱芬蓉 《教师》2012,(14):106-106
如按现行教材的方案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实验,学生往往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而是一种类似红褐色的沉淀,有的学生甚至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为此我组织学生重新对该实验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教材中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的实验问题,对教材实验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再设计正交试验探究NaOH溶液的浓度、CuSO4溶液的浓度、CH3CHO溶液的浓度三种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优选出短时间内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湖南醴陵市一中(412200)何立琳一、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教材演示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NaOH溶液2毫升,滴入2%CUSO4溶液4~6滴,振荡。然后加入乙醛溶液0.5毫升,加热到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多年...  相似文献   

12.
1实验成败原因分析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式是: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 ↓+3H2O,反应中有无红色Cu2O沉淀生成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修五第三章在谈及醛基检验时,沿用了旧教材的2种检验方法,即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检验,其中关于新制氢氧化铜的检验,教材上是这样描述的:“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人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氢氧化铜,振荡均匀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  相似文献   

14.
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 ,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为乙酸 ,而氢氧化铜则被还原为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但在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却不一样 ,红色、黑色、黄色、绿色都有出现。这跟选择试剂的用量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操作要求 ,选用 1 0 %氢氧化钠溶液 2mL ,滴入 2 %硫酸铜溶液 4~ 8滴。 2 %硫酸铜溶液很稀 ,且用量才几滴 ,很显然是控制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量。若是硫酸铜溶液用量多 ,生成氢氧化铜的量自然多 ,在加热时 ,氢氧化铜部分分解为氧化铜而出现黑色沉淀。1 0 %氢氧化钠溶液要用到 2mL左右 ,跟2 %硫酸铜溶液的用量相比 ,碱液明显要过…  相似文献   

15.
伍强 《化学教学》2016,(1):55-57
设计了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实验没有生成银镜、红色沉淀.设计了用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和不加甲酸钠的空白对照实验,实验均生成光亮的银镜,但反应液中未检测到碳酸根离子.故认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甲酸钠均不能反应,由此得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均不能鉴别甲酸根离子的结论.同时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实验事实,切不可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内容所无法取代的。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特别是“实验研究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本文就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质与同行们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醛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乙醛的银镜反应,另一个是乙醛被新制的Cu(OH)2 氧化.下面笔者对新制的Cu(OH)2 氧化乙醛的演示实验,因出现操作失误而引发的争议与探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醛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乙醛的银镜反应,另一个是乙醛被新制的Cu(OH)2氧化。下面笔者对新制的Cu(OH)2氧化乙醛的演示实验,因出现操作失误而引发的争议与探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中学版)1989年第2期上,刊登了刘斌老师的题为“为什么要用新制 Cu(OH)_2?”的文章,文中从 Cu(OH)_2絮状物结构表面的疏松和紧密,活性表面的多少,以及久置 Cu(OH)_2易分解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乙醛氧化实验中要用新制Cu(OH)_2的原因,读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通过有关实验发现,“氢氧化铜”不一定要新制的,关键是溶液的碱性要强。〔实验1〕取2%CuSO_4溶液2ml,然后逐滴加10%的 NaOH 溶液,并在不同 pH 值时加0.5ml 乙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常被用来引导学生判断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的结构,是一种醛糖。其中,苏教版《化学2(必修)》教材设置的具体实验方案为:"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我们在实验时发现,葡萄糖与新制Cu(OH)2混合得到的深蓝色溶液用酒精灯微热时生成绿色浊液,继续加热时绿色浑浊会渐变为黄色,至沸腾时又出现砖红色,甚至暗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