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以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首次颁布的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为主线,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经制订提纲、初访交流、正式采访、文字整理、史实考证、文野互补、视频对比、亲身实践等步骤和方法,访谈整理了主要创编者门惠丰和阚桂香教授的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经历及对当今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变化评价,旨在全面真实地梳理与记录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总结其中创编规律,发现当今技术流变问题,促进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本真化、科学化、竞技化发展,推动太极拳全面走向世界。本文内容包括: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动因与申请、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组织与实施、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撰写与拍摄、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规范与流变、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历程、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开展起来,多彩多姿的表演和比赛活动层出不穷,形成了太极拳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使太极拳竞赛服装更好的服务于套路比赛,更加要求我们对它的款式、面料和它所体现出的服饰美学、体育美学,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推动武术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三维影像解析法,对十运会女子太极拳决赛(自选套路)的前6名优秀运动员高难度323B+3进行定量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武术竞赛规则中对太极拳旋风脚转体单脚落地动作转体度数的确定方法及连接难度的分值设置欠合理。  相似文献   

4.
新规则试行后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武术竞赛新规则修改实施后,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状况及其相应的训练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与分析竞技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现状,找出与其相适应的训练对策,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找到相关合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评分标准及其分值比重的分配,结合武术专项班的教学,与常规评分和经验评定方法进行了对比。确定了新的评分标准及其分值比重,使杨式太极拳教学与竞赛的评分标准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高水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平结果表明: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在南拳类项目比赛中影响到最后的总分,演练水平影响较小。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在男子太极拳、男女太极剑比赛中影响到总分;动作难度在男女太极拳和女子太极剑比赛中影响到最后的总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长拳决赛中运动员的技能表现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试行)》在长拳项目比赛中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优秀男子长拳运动员对套路竞赛规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动作质量和难度两部分在男子比赛中的评判效力明显减弱;套路竞赛规则在女子长拳比赛评判中仍具有很强的评判效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及2010年、2011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太极拳、太极剑比赛成绩前16名运动员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完成动+动+静动作的成功率高于动+静动作,失误多为提膝独立的连接难度上,落地时重心不稳是女子太极运动员的主要失误点;多数女子太极运动员在难度选择及套路编排上出现一致性情况较多。对太极类项目中难度动作的创新训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竞技太极拳发展趋势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对太极拳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太极拳的竞技比赛上,还包括太极拳社会民间活动的普及、太极拳国际化的推广。《全国武术比赛竞赛规则》和《全国太极拳剑竞赛规则》这两本规则目标定位不同,两本《太极拳竞赛规则》在修订上还需完善。太极拳的《两本规则》要互有分工、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与方法,对太极拳竞赛套路高难度B级跳跃动作旋风脚转体360°接提膝独立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起跳技术特点及运动学规律,为丰富和完善太极拳难度动作技术理论,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体育舞蹈服饰设计理念和闽南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分析,探讨闽南传统服饰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认为闽南传统服饰文化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备可行性,建议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保留体育舞蹈原有的文化素材,将带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服饰理念融入其中,促进闽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本从舞台服饰艺术作为戏剧艺术整体的一个构成部分着眼,分析了舞台服饰艺术与戏剧艺术各个元素之间紧密的关系,并剖析了舞台服饰艺术的表现性、象征性及超现实意义等,指出其限制和整合的特点对发展、创新舞台服饰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黎平县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至今仍保持着神奇古朴、原汁原味的侗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服饰文化中一颗鲜为人知的璀璨明珠,应及时地研究开发,探求将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尚服装设计,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弘扬侗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4.
裙装是女性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地反映社会生活及社会思潮、流行服饰特点。本文从不同时期裙装与女性美的角度论述裙装这种服饰文化的发展、特点,以期对今天研究裙装的设计,发展服饰文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分析的角度阐述了体育服饰文化的基本特性,目的是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体育服饰,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体育运动,更好地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防御方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4篇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体育专业大学生在3种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得分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不成熟防御方式d-value为-0.15,95%CI为-0.25~-0.04;成熟防御方式d-value为-0.11,95%CI为-0.23~0.01;中间型防御方式d-value为-0.25,95%CI为-0.38~-0.13;掩饰因子d-value为0.10,95%CI为-0.03~0.22。最后得出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女生略高于男生;成熟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角度对艺术体操的编排美、乐感美、服装美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艺术体操项目中,编排因素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服装、音乐因素,得出只有三者同时提高才能促进艺术体操更加完美的融合,才能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城镇居民体育服饰产品的消费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服饰产品消费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朝着“生活品质”型发展,消费场所以品牌专卖店为主流,消费评价的不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刺绣在服装中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不仅在中国传统服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其民族化、个性化等特点对现代服饰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刺绣的起源,在中国传统服饰及现代服饰中的运用,及今后在服装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