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运会的跨文化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证了运动员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行性。同时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国家形象,并对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运动员的国家形象塑造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奥运会拥有完整的符号象征体系形塑认同、以体育竞赛为核心话语体系、提供了多重文化认同的交流空间。在奥运文化场域中,奥运会运动员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具象群体,其媒介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同时拥有塑造国家形象的多维度途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运动员通过赛场内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拥有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行性。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所建构的形象逐渐丰满,其国家形象体现为以赛场规则为行动准则的奥运拥护者形象、以赛场为传播平台的文化使者形象、以个人魅力和率真表达塑造的积极媒介形象。在多元传播途径的情境中,运动员可以从创造潜意识链接点、激发情感认同、完善自身媒介形象等方面改善旧形象,塑造新形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话语生产理论,探索残奥会历史进程中,作为主体的残奥运动员的形象生成及演变。认为,在残奥会从古德曼的康复训练,到残疾人竞技运动的国际化和扩大化,直至与奥运会并行的过程中,残奥运动员被建构为受尊敬的 “凡人”、突破自身 “残疾局限性”的 “病人”和残奥会上的 “超人”。残奥话语体系的演变主导了残奥运动员形象的演变。建议通过社会学研究解构并重建残奥话语体系,消解旧有的残奥运动员形象;注重媒体在残奥话语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塑造并传播更为真实的残奥运动员形象;以教育和休闲丰富残奥话语内涵,让残奥遗产惠及更多的 “凡人”,打造真正 “包容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作为一种直观的影像语言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色,中国题材纪录片承担着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责任。文章以2012—2022年的中国题材优秀纪录片为研究案例,从理念、方式、归旨三个维度对纪录片中国家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转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在叙事理念上,从题材类型、话语体系、文化形态进行了转变;在叙事方式上,从内容建构、叙事视角、视听元素进行了创新;在叙事归旨上,从价值观建设、品牌化打造进行了提升,达到了传播文化价值、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地位和国际公信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统计分析,在国家形象与文化推广、乒超联赛内涵和品牌建设、俱乐部经营管理、外援运动员竞技实践等四个维度对乒超联赛的外援引入效果进行价值剖析.  相似文献   

5.
从和谐的视角下对篮球赛场上运动员不和谐体育道德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塑造良好的运动员形象,更好推动篮球运动能够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曾静 《职大学报》2011,(3):38-42,50
《世说新语》中的贵族妇女形象远比文本所想要表现的要立体和丰富得多。这些重构的贵族妇女形象不是完全脱离于自身的对立物,她们既是被男性塑造的客体,也是自身投入塑造的主体;她们既是被男性观看的表演者,也是自身表演的欣赏者。她们不只满足了男性审美观看的需要,也满足了自身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论职业运动员的形象设计与包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就如何搞好职业运动员的形象设计与包装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了塑造职业运动员形象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形象设计的内容、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形象与荣辱观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必要性,并从道德形象、知识形象和能力形象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塑造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新浪网和凤凰网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事件构建报道分析框架,研究并总结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在塑造国家形象中发挥的作用及优势,讨论了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类报道如何更好塑造国家形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名片是城市的文化形象符号,是城市灵魂最好的象征物,它标志并象征着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时代特征,并以高认知度、强感召力,通过自身的传播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形象,成为城市运营的文化载体。从六盘水城市文化名片的创建、创新、升级、维护等方面入手提出塑造凉都鲜明的文化主体形象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为起点展开探讨,将运动员人格作为竞技表现的结构性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运动员人格中的道德、智慧、意志三要素,继而确立了竞技表现人格塑造的内容体系,以期为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运动员文化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阐述运动员文化生态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运动员文化生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在运动员文化生态建设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运动员文化学习体系,塑造良好的运动员文化生态环境,运动员文化生态体系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生态规律。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被誉为国际间交往的“第一媒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了以体育、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国际化社会交往平台,对北京打造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塑造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模式包括:政治模式、体育人才交流模式、体育赛事推广模式、体育文化创意经济模式等,其发挥着促进中外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与接纳,展示现代中国人文风貌和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体育文化创意的相互影响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形象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形象价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城市乃至社会组织塑造传播自身形象的意义与作用。从运动会形象价值的理性反思,分析了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形象价值,提出了北京奥运会形象价值的创造与传播构想。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中国很难像以前那样毫不在乎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这个声誉资本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它将决定今后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国也都正在构建新的国家形象以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民族体育又能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何种意义,正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符号的功用以及武术文化的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研究。结论: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能很好地标识中国、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形象"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在国家实现"和平崛起"的强国机遇中,在身体文化的领域里选择和确立国家的文化形象,武术应该成为首当其冲的不二之选,武术今后的发展必须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国家形象标志的高度。中国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文化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地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传播学视角,围绕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提出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国家形象定位具有一致性,我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能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塑造我国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根据传播学"5W"模式提出:在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加强传播主体建设是基础,精心打造传播内容是核心,发展产业化、现代化传播体系是高效路径,关注和研究受众是效果保障,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反馈结果是关键.旨在为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进行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和树立国家形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体育旅游形象塑造效果较差,已经制约了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体育旅游形象标识不清晰,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依托于民族文化旅游来进行;对体育旅游形象塑造的重视程度低、旅游宣传力度不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较低;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从业者职业素质较差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一届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因此,奥运会报道不仅是重大体育赛事的传播,同时也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北京奥运会,中国媒体第一次以东道主身份参加奥运会报道,就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奥运会报道对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我们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受众媒介期待、媒介接触、媒介使用与满足等方面,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武汉8+1城市圈的9个城市中,随机抽取了1 000人进行了调查访问.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奥运会,我国媒体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全球公众了解到了中国人民的开放、包容以及对和平的热爱,展示了大国风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收到了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预设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新闻不仅体现了体育文化的价值和观念,而且还是社会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表达,成为一种宏大叙事。在中国,体育新闻包含了民族复兴的话语,成为民族想象的主要手段,并且往往被视为城市与国家形象的塑造者。这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发展前景所抱有的某种希望,也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新媒体的普及及其自身的特性导致网络舆论危机成为当代高校形象危机中遭遇的一种主要危机。高校如何在这种危机下塑造自身的价值理念和形象,如何把握这个充满挑战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力度,以在新的高度通过网络舆论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采取相应的策略塑造高校自身良好的形象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对高校形象塑造因素和价值进行阐述,探讨强化高校的舆论危机管理能力及塑造高校形象的积极有效的策略措施,以期实现高校在网络舆论危机中的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