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叶黎祖 《湖南教育》2005,(13):10-11
学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都要涉及到“留人”的问题“,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成了当前各行各业的留人主题,“政策留人,机会留人”等管理口号似乎也成了学校的留人之道。这些留人之道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可能导致与管理目标偏离。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留人,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习惯上的留人观使校长忙于留人,而忽略了管理目标,往往把事业、感情、待遇、政策、机会等手段全派上用场,也将加薪、评积称等诱饵都抛出来,但最终的结果,该走的还是走了,还带着学校给他们的种种光环。换个角…  相似文献   

2.
质疑“留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已经成了各行业人才战略的主题。有专家建议,应当将人才战略调整为“一稳定、二发展、三招募”,把稳定人力资源放在人才管理工作的首位,并且认为,感情留人是有中国特色的“留人之道”。[1]现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及 “政策留人、机会留人”等管理口号,在学校逐渐流行起来。然而笔者认为,这些管理口号所反映出来的“留人观”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科学的,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副作用。以留人为根本,造成了管理目的的旁落不论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还是政策留人、机会留人,其核心都…  相似文献   

3.
《师道》2009,(1):62-62
我国校长留住骨干教师的策略无非就是三条:一是“待遇留人”,二是“感情留人”,三是“事业留人”。(见《中小学管理》,作者:冯大鸣)然而这三条策略在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同区域内教师待遇不一致的情况下,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美国特许学校的经验是——经历留人。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大链条,其中教师管理是这个链条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思想中,感情留人虽然排在最后,但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是同样的,所获得的待遇悬殊不大,那么,真诚的、无私的情感投入无疑将是教师队伍稳定和优化的隐性动力。我们运城向阳学校正是在教师管理上投入了足够的情感,才使得教师队伍在短短三年内呈现出“黄金结构”。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垂范作为校长,其高尚的人格、优良的作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我十分注重自我形象的塑…  相似文献   

5.
2000年年初,中组部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了“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的要求,以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三个留人”体现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要求,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多年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对教育行业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具体到一个学校来说,要做一名好校长,就必须努力做好“三个留人”工作。 一、坚持正确导向,做好“事业留人” “事业留人” 就是要充分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校长,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周围的教师和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力奉献、务实的群体精神和一流的群体意识,努力营造起一个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作为一所好的学校,必须加大力度营造“名师工程”,通过“乐教、爱生、奉献、自律”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大力倡导敬业爱岗,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我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实绩评价制度,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制度,鼓励教师业务上冒尖。学习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校长留住骨干教师的策略无非就是三条:一是“待遇留人”,二是“感情留人”,三是“事业留人”。然而这三条策略在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同区域内教师待遇不一致的情况下,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8.
校长资格制度是校长专业特有的职业准入制度,是有志成为校长的人士获得校长工作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香港校长资格制度在申请条件、评审程序、证书管理和制度保障方面都较完善,有效地促进了香港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我国内地实施的是不完全意义上的校长资格制度,校长凭“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而不是“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因此,借鉴香港的校长资格制度,对加强内地校长管理,提高内地校长专业化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统一理念 立校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办学理念就是“校长之魂”、“学校管理之魂”。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一校之魂,办好学校,校长是关键。校长要治好校,进行“硬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所谓“硬管理”,即通过管理者的职权,实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产生带有强制性的职权影响。但治校工作是复杂的,单靠“硬管理”,工作常常不能做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有些学校工作之所以徘徊不前,他们不是没有“硬管理”,而是忽视了“软管理”。所谓“软管理”,即通过校长个人品质、学识、才干、能力、作风、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非职权性影响,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因素,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奋发上进、感情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气氛。 教…  相似文献   

11.
时下,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管理文化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自觉行为。其中,习惯于“制度上墙”的有之,将各种制度分门别类地制成牌匾,统一规格、尺寸,统一悬挂,旨在即时约束和督促师生行为;喜欢“汇编成册”的有之,不是统一汇编成一大本,  相似文献   

12.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破解校长发展中的管理困境对乡村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重庆市校长国培班得到45份管理典型案例文本,利用Nvivo11.0质性文本软件分析,发现乡村校长发展中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师生管理、教师培养与外界支持四个方面。破解校长发展中的管理之困,要以“思想引领”创新特色制度、以“专业引领”助力师生成长、以“价值引领”稳住优秀人才、以“团队引领”构建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超越——校长的掌校之本,学校发展是学生生存的逻辑之“魂”。 思想力——校长的理政之本,管理思想是校长的权力之“魂”。 创新能力——校长的成就之本,开拓创新是校长的权威之“魂”。 ——校长题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调研和自己的管理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管理的秘诀:在经营中强化制度的执行,在引领中提升管理的品质。“经营”之道在于制度和执行力校长的管理就是一种经营,校长要有经营之道。科学而人本化的制度是校长管理学校的根本,是高效“经营”的保证。首先,经营来自于和谐,和谐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和谐来自于科学、民主、公正的制度,来自于制度的执行力。只有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把制度管理做实、做细、做精,才能有突出的管理效益。制度是学校意志与教师民意的高度融合,不仅仅是校长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需要“官本化”的统治,需要齐心协力的…  相似文献   

15.
校长不等于“老板” 现在,许多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这种“老板式”“校长负责制”严重扭曲了教师管理的“促进、改善、提高”的本质。其实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全权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主人”与“法人”是什么关系?校长应是教师权益的“代官人”。换言之,校长应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根据制度的规定办事,并接受教代会负责对自己拟定的条件、计划及重大事项进行质疑、审议和民主评议,使教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过程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有入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也有的校长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制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我想,最适合我的管理应该是“用文化管理学校”。它是一种微观文化,是一种管理精神、管理氛围,是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人文精神的积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史峰 《四川教育》2008,(1):9-10
管理,是每个校长绕不开的坎儿,可以说,校长的一举一动都是管理。管理境界有高下之分,制度管理是“底线”.是“外在”的要求.它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情感管理和文化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是“内在”的、潜入心灵的管理,它所包含的凝聚力、认同感.共同愿景等是一个组织高速运转的动力系统,所以,在制度保障下的“心灵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海尔集团执行总裁张瑞敏说:“作为企业领导不仅要作管理者,还要做布道者。”由此,我们领悟出作为校长应有的思维定位——“理性的管理者+积极的布道者=校长”。所谓“理性的管理者”.是说校长应对教育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学校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有效的管理、科学的制度保证,使之落实为扎实的实践探索.从而确保学校不至于在前行中偏离航向。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中,校长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靠物质刺激进行的管理已不再是灵丹妙药;靠制度规范进行的强制性管理虽然能管得住教师的脚,却管不住教师的心;唯有文化引领才是管理之“上上策”,它是一种高境界的校长管理方式,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由之路。一、物质刺激:不再是“万能膏药”曾几何时,一些校长将金钱看成“万能膏药”,他们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奉为至尊,以为要使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就得靠金钱开道,以“胡萝卜”为诱饵,让教师规规矩矩地在金钱面前“俯首称臣”,受其摆布。于是,一些校长通过“教学成果质量奖”的层层…  相似文献   

20.
现在,许多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而教代会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内部的矛盾、问题一大堆。这些“老板式”“校长负责制”严重扭曲了教师管理的“促进、改善、提高”的本质。其实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全权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主人”与“法人”是什么关系?校长应是教师权益的“代言人”。换言之,校长应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根据制度的规定办事,并接受教代会负责对自己拟定的条件、计划及重大事项进行质疑、审议和民主评议,使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过程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