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代以后,中国武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开始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在与世界体育接轨的过程中,武术向着"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同源却不同流的发展局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竞技武术的产生是中国武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中国武术的"竞技化"并非武术未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2.
武技到中国武术的历史追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世界武技的产生、发展的历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世界各民族的武技在发展历程中昭显的共同特性及其共同特征进行分析,从文化学角度对世界武技的分野进行论述,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的武技最终形成中国武术的过程.指出中国武技在东方文明与中国文化熏陶下,退却了原始武技的"搏斗"本元之后、在回避了"决斗"功能之后、在淡化了"技击"色调之后,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快餐文化"传入中国,并不断滋生,迅速发展,不仅仅影响着中国的餐饮业,而且波及到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的武术文化在这场波及中也深受影响,使得在农耕文明下形成的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影响。本文通过描述"快餐文化"时代下中国武术的现状,通过分析"快餐文化"的特征,阐述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在文化上具有求道性、形式多样、打练结合三个特点,这是武术与世界上其他武技的区别,武术国际化道路应从此下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国际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针对武术国际化研究现状、武术国际化理论框架构建、武术国际化方式选择、武术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亚洲其他武技国际化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武术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太极拳与奥林匹克运动融合的有关问题及未来太极拳的征奥思路。在解析中国武术进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对太极拳进入奥运会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加快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首届世界武术搏击运动会(简称武搏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优势效应"及龙头地位虽不可动摇,但在个别项目上已无绝对优势可言;奖牌分布越来越广,但发展格局并不均衡。因此,应在"人文困境"的情况下,加大对世界各地区武术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力度,发挥中国武术的"优势效益",走出"人文困境",尽快实现中国竞技武术国际化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代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研究认为:全球化发展引发的武术文化危机、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长期处于尴尬境地的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等三大要素是制约我国武术教育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在"大教育"背景下审视中国武术发现:家庭武术教育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网络信息化带动下正逐渐失色,社会武术教育在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休闲化等时代潮流推动下呈现出衰萎之势,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在学校武术中出现了失衡。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有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武技的影响,使武术面临严峻的危机;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引起的武术文化的争夺、流失、自信和自觉,需要武术界引起注意;武术进入奥运有利亦有弊,利在于文化的融合、对话以及东方文化给奥运会的贡献,弊则在于武术本色的淡化失却;武术教育是当今武术界面临的重点课题,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来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以提升国家软实力来塑造国家的国际形象,从而能够在世界上获得更大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全面提升软实力的背景下,中国武术通过自己独有的文化特性,不仅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国外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开辟了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中国武术为国家软实力提供"民族理念、民族精神、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意义并从人文意义的角度深刻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对我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武术应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发展,最终进入奥运舞台。  相似文献   

13.
李龙 《体育与科学》2012,33(1):35-39
本文在深度考察传统武术的当代历史语境基础上,探究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研究认为,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新历史语境给传统武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域,破解这些问题域,需要为传统武术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本研究依据传统武术在当代语境中的问题域,提出了"一体三翼"的传统武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武术学是研究武术发展规律的科学。武术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人们对武术认识的不同形成了武术学科定位的差异。学科的定位直接决定学科研究的问题领域。文章通过对武术学科定位、武术学科建立所需条件和武术学科发展问题的探讨,指出武术学科的定位问题是决定武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Wushu, also known as Kung Fu,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 It also symbolises the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and their pride in their history. Wushu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nationalism after China's various defeats at the hands of foreign imperialist power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relationship has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through martial arts film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artial arts films helped to construct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the Chinese. They also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making it a symbol of indigenous virtue and strength. From the late 1960s, influenced by a defensive strain of nationalism, Chinese film-makers began to adopt a new approach to the portrayal of Wushu. Martial arts films were endowed with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evolved as a unique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 Several decades later, martial arts films still retain at their core a sense of ‘Chineseness'. From Bruce Lee's Fist of Fury to Donnie Yen's IP Man,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have demonstrated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lace of Wushu in Chinese nationalism, but also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ism on Chinese cinema.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武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武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传播的视角,以武术大省河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施行完善文化体制、引入民营企业的力量、提高大众文化意识、构建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圈、完善文化设施、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等战略措施,共同促进武术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从分析乒乓球运动的规则、器材和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及其从英国走向世界、进入奥运并成为我国"国球"的发展历程入手,揭示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间的差异;指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可遵循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建立传统武术传承和创新的发展体制,提高传统武术的地位,旨在找出新形势下传统武术传承和创新的发展关系,更好地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兵家著作现今存世较多,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兵家的这些辩证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对当时及后世武术影响甚大,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兵家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今以武术与兵家间渊源关系、发展、变迁和分野为考证对象,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本质,为当前武术发展提供充分理论依据,以促进武术可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日本地缘相邻,共处东亚,两国交流自古已有,其中武学交流更是从未间断过,日本武道项目众多,且多师从中国,柔道、空手道、相扑、剑道、箭道等日本历史悠久的传统武道在日本国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日本人积极将其武道向世界推广,在国际上已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其中柔道已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中日武学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为武术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浙江武术发展成果显著。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民国期刊中关于浙江的武术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民国期刊中的浙江武术文献内容丰富、非常清晰,全面地反映了民国时期浙江武术的发展状况,体现了较高的历史文化、学术资料价值和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民国期刊关于浙江武术的文献记录了民国时期浙江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丰富了民国体育史研究的内容;对今天武术的推广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