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图书馆学领域孜孜追求的青年人─记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陈传夫教授宋和平(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古往今来,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宝库、大学的心脏,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管理规律的学科——图书馆学,吸引着...  相似文献   

2.
程磊 《图书馆》1994,(3):13-17
关于文献情报事业建设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续)程磊五、专业学科理论建设与发展(一)文献情报学是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的根本学科虽然黄宗忠教授早就呼吁: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一体化;虽然吴宝康教授在1988年为《文献工作研究》创刊号上题词:图书、情...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社会科学情报学家陈誉先生,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为现代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构建社会科学情报工作理论体系,推动我国社科情报事业的发展;创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为图书情报事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这是先生取得的出色成就和对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宗忠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学教育家,以他的学术成就饮誉海内外。他潜心学术研究,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图苑里的老树新苗。他是图苑的一面旗帜。他担任武大图书馆学系、图书情报学院领导长达30余年,为图书馆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贡献。他心系中国图书馆事业,为它的发展竭尽辛劳。他的逝世是图书馆学界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孟广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家,他从业四十余年,见证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四十余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图书情报工作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第一线,广泛参加各项业务实践活动,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兢兢业业,不断开拓进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当之无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项由中央书记处正式通过的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政策,<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是"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图书馆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总纲领,它对恢复和兴办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确立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体制、以及建立图书馆协会和开办图书馆学刊物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近3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乃至整个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津图学刊》1993,(1):164-164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南开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自1993年起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相似文献   

8.
<正> 本刊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九月份在长沙正式开学.该校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中等专业教育的空白.近几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和科技情报书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发展也较迅速,除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外,设立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有关系,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近二十所,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中高级专业人员,尤其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函授教育、专修科、夜大学、短训班等教学形式的出现,为在职专业干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常规中等专业教育层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繁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发现和扶持人才,经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支持,华东师大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决定在1987年6月在上海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发达国家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现状,并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进行比较,借以分析原因,提出我国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必然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已有图书馆学学术成果的系统整理出版,一方面是对有价值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系统编纂和保护,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学学科自尊和学术自信的体现,反映了图书馆学学科的历史发展和图书馆学人的学术贡献。进入新世纪,图书馆事业日渐繁荣,图书馆学人认为有必要对已有的图书馆学学术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先后整理出版了百年系列、文库系列、史料系列与其他个人文集。通过系统整理已有图书馆学学术成果,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促进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的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图书馆学家叶继元投身图书馆事业30余年来,建树颇丰,成绩斐然,尤其在图书情报学科发展及其相关期刊学术评价领域的研究可称为重要奠基人之一。为了图书馆学及其期刊发展能够在新时代谋取更多的创新,本刊特对叶继元教授做了采访。文章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叶继元教授多年来对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经验及感悟,主要包括图书情报学科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期刊工作与研究、学术规范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文章试图揭示出2019年以数据驱动为学术热点的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年度学术发展特征,并分析反映这一特征的多种学术新主题、新方法和新形态。[方法/过程]分别从数据驱动、数据引导、数据计算、数据服务、数据素养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结论]2019年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最显著、最重要并对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产生重大推动力的无疑是"数据",主要表现在这一学术研究点的热度持续升高,研究更为聚焦、更为深化、更为拓展,影响力也更为扩大、更为跨界、更加国际化,呈现出许多新的学术亮点和学术研究新命题,对于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开新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对象与学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并提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的研究对象要坚持以下原则:保证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科研究对象不能以所属事业领域来划分;学科研究对象不能等同于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将学科的研究对象表述为一种社会行为。据此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基于信息组织的信息开发;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面向信息利用的信息保存。三学科的研究对象揭示了信息资源管理流程的主要环节。图1。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15.
刘虹  李煜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3):87-96
[目的/意义]揭示2002年以来图情领域重要国家在学术论文产出的总量、引证、研究主题、学术合作等维度上的学术贡献与特征演化,为图情领域的学科建设及相关研究者追踪研究主题与前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近15年WoS数据库收录的图情领域86种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运用TDA、Ucinet、VOSviewer等数据分析工具,从学术论文的总量特征、引证特征、主题特征三个角度对图情领域重要国家的学术贡献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计量模型考察空间距离及学术能力对重要国家之间学术合作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美国在图情领域的科研实力强劲,中国的学术贡献增速最快,荷兰、芬兰、比利时三国则在归一化被引比率指标上表现突出;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信息检索、互联网、知识管理、社交网络、计量学、用户研究、研究方法8个主题范畴,英国、西班牙、中国、美国的研究主题最为广泛;空间距离与学术能力都对国家间的学术合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研究的机构共被引、关键词共被引和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图谱表明:1993~2010年国际上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力量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中国等,而国内主要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国际上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信息科学、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而国内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比较研究,为国内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浩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1):6-9,82
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研究,旨在促进图书馆学学术的健康发展。论文一方面从学理上分析了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内涵和原则,其原则体现在新颖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批判性四个方面。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实现,涉及创新思维、技法、环境、人才等因素。图书馆学学术创新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美华 《图书馆论坛》2012,32(3):181-184,171
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是反映一个国家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的工具书,研究它有其现实意义。文章从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的学术价值、获取方式、使用体会及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近五年来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开展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开展继续教育和科普工作、提高馆员素质和公众图书馆意识 ,以及加强学会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 ,要把握机遇 ,保持发展态势 ,充分发挥会员积极性 ,不断创新 ,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图情档学科和专业发展的主要趋向进行评析。[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对2020年度发表的图情档新文科建设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立足于社会认识层次论,对图情档新文科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理论解析,并解读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课程模块。[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图情档新文科建设的基本趋向是:积极对接数据科学、数字人文,进一步培养从业者在文化服务中的人文情怀,扩大对数字记忆工程的参与度,提升对传统文化资源保存、组织与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