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各地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通过产业集群战略,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立足实际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以利益机制为纽带依托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以统筹发展为指导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着力点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产业发展、财政支出和对外贸易为切入点,运用2015-2018年相关统计数据,从区域化、特色化和具体化角度,实证分析影响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多重因素,并得出研究结论:安徽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产业调整有序进行;财政支出体现"安徽特色",注重科技创新;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以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21日,"首届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稳致富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论坛由重庆工商大学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主办,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产业经济研究院、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及"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博士点培养办公室等单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优化重庆市安全培训机构的空间布局,在对当前重庆74家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结合全国安全培训机构数量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以及重庆总量稍多的现状,未来重庆安全培训机构总量仍可适当缩减;(2)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安全培训机构为分布密集区,未来发展应以优化整合、扩大规模、构建体系、凸显差异、挖掘资源为主,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型;(3)在"渝东北"和"渝东南"的两翼区域,安全培训机构发展应以稳定目前数量、提高培训规模为主。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研究,对推动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升、向外延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河北省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现状不尽人意,表现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办学特色不突出以及协同创新实力不足等方面。为此,河北省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不断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一要建立高职院校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二要突出办学特色、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三要利用区域产业、科研平台,有效增强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6.
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统一市场实现资源自由流动以提高效率,培育核心企业带动集群适时跳出低质竞争的怪圈实现产业升级,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使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上述公共政策都能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协同创新的视野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匹配区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市场岗位。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依附产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之实现,关键在于人才。为应对新的战略,江西省地方高校要根据鄱阳湖生态区的自然环境、产业特点和人文生态等地方特色,并结合自身的特色,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双轮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建立起江西高校人才培养与环鄱阳湖经济区建设的区域经济战略发展良性互动关系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继大连、深圳、天津滨海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之后,2009年2月,国务院又确立重庆为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根据面临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依据区域创新理论,重庆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应"植根重庆,面向西部;立足保险,服务社会经济",需要在保险资金运用、涉农和责任保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动发展、制度创新、保险功能实现五方面有所突破;要按照"先做基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思路,加大重庆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产品、服务和渠道创新,创新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模式,以"五个重庆"和"三区一中心"为重点促进保险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积极探索社会保险、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并构建区域差异型统筹城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在其集聚区内所产生的集群效应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功能,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产生持续的区域创新能力,使得本地区在区域间的竞争中呈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培育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有区域竞争优势战略已成为我国各地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探究构建上海市体育产业战略联盟的意义与方式,研究表明,以国家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企业为主,围绕产业创新,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有助于上海市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可以划分为利益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和其他动力。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重庆城市化水平,需要对推动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各种动力进行分析。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重庆直辖以来各城市化动力在其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城乡间存在的经济利益势差是其城市化最主要的动力,区外的拉力作用强于区内产业发展的拉力作用,农村推力作用显著,而非经济利益动力,特别是教育环境的吸引也起一定作用。应健全重庆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由外流向内化转变,同时还要加快农村发展和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工业发展正面临着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工厂+研发基地”的转变。在比较与分析了苏州市和国外先进国家从“制造型社会”到“研发型社会”的数据资料后,可以看到在培育社会自主创新体系中政府大有可为,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供政府决策时参考,如增大政府研发投入比例,构筑区域创新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二元工业化及其协调发展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不能脱离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同时并存的二元工业化背景。消除二元工业化引起的不良经济后果,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协调城乡工业的发展,其途径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推动城乡工业合理分工;促进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行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地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探讨了国内外技术创新的趋.势,并立足重庆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重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促进重庆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是在国内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空洞化、对外贸易严重逆差以及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不是要步回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而是开展对制造业材料、工艺、技术、动力能源、管理、服务形式、生产模式的一场创新活动,是对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预示着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尽管面临经费投入多、结构性成本高、就业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人口老龄化以及工程师不足等困难,通过立法重振制造业、建立制造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与贸易保护等措施,"再工业化"已经对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就业状况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美国利用国内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低廉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被削弱,技术差距拉大。为此,中国必须重视这场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动向,借鉴其研发、投资经验与模式,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新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历程与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改革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和发展现代世界体育宝库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安徽省立志成为自主创新型省份,并运用税收激励有效促进安徽省企业的创新投资。从行业看,安徽省六大行业中的五大行业和创新投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城市看,安徽省重要城市中只有三个城市和创新投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安徽省的部分城市创新能力是不足的。从行业和城市的交叉角度看,对取得显著成效的区域和产业,如合肥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加大税收激励力度。  相似文献   

19.
环太湖地区,可以在区域行政协调体系制度的保障下,以产业集群为依托,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中介的发展,以建立一个以长三角为背景的、开放式的环太湖区域创新体系,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