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强调党性原则的同时,很注意保障党内充分的思想交流。他认为,必须在党章中保证一切少数派的权利。只有进行讨论,通过决议,提出异议,才能形成我们党的真正的公众舆论。他多次论证了"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的原则,三次起草创办党内"争论专刊"的决议。他要求党内思想交流公开,说真话。"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理解了列宁要求的党性与批评自由的关系,才能以平常心来理解列宁时期俄国党的思想斗争史。  相似文献   

2.
卞冬磊 《国际新闻界》2012,(5):21-25,31
新闻与政治息息相关。过去几十年美国新闻思想中,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和公共新闻业的对抗,均可以放置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框架里看待。建立在消极自由基础上的新闻专业主义,面对积极自由框架内的社会责任论、公共新闻业等理念的冲击,虽屡受质疑却始终不倒,其原因乃是在于整个美国社会及其民主政体对消极自由理念的笃信。  相似文献   

3.
邵绿 《新闻传播》2013,(6):19-20
本文从自由主义和公共性的理论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而对报刊理论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进行梳理,最后对公共新闻业与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基石为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分法,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学说也为报刊的公共新闻学理论与公共新闻业兴起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建筑的蓬勃发展根源于图书馆的场所功能和场所精神;阐述了图书馆作为学习和文化传承的场所的意义,以及图书馆作为具有公共领域意义的场所所体现的平等、自由、包容、促进和谐发展的场所精神;指出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与场所是文明与文化的物质写照,是人文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民主与和谐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多元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6.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6,(9):66-66
“自由”,是个神圣的字眼。自由是每个人的,也是全体人的。在“自由女神”火炬下的美国,政府和所谓主流媒体合谋假新闻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掩盖真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别人说了几句真话,就恨得咬牙切齿:“我炸了你!”为了国家政治利益,你有说假话和保持沉默的自由,但你也得尊重别人讲真话的自由是不?“免费”,是个诱人的字眼。在信息技术催生的“信息免费时代”,报业不得不思考:如何面对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期待“免费”服务的读者。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免费”,不过是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的产物。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羊毛出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团结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自由谈》为阵地,关注社会事件,开展社会批评,拓展世界眼光,研究社会问题,倾注人文关怀,建构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黄幼菲 《图书与情报》2012,(1):10-13,82
知识自由是人类智慧生成的源泉与保障。图书馆实现知识自由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是"转知成慧"。公共智慧服务是图书馆实现知识自由的根本选择和高级路径。图书馆作为用户知识需求的嵌入者、客观知识的关联者、用户知识过程的协同者和服务方式上的启发者这一核心定位决定了图书馆必须尽快实现从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切实帮助用户搭建起求索知识并通往智慧的"天梯"。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特有的圣物,个体性与自由总是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论自由》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强调了在天赋权利中实现个体的自由,它是从神学的角度所表述的一种抽象自由。而密尔的自由观中的个体性是强调在自我防卫的限度下实现个人的自由,它是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的一种现实实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9,(10):26-35
马克思有关"新闻出版自由"不是一种"行业自由"的论断主要是针对剥削阶级企图将新闻出版自由牟利化、狭隘化、非现实化的做法,这种做法意在把新闻出版的自由强行扭曲为行业范畴内的权力压迫和资本控制以维护不公正的社会等级秩序。马克思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自由不该是消极、盲目和伪善的,而是应具备刚毅、理性和道德的品质,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还能积极保障真实的社会自由,更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精神约束作用,其高贵的天性远超于狭隘的"行业自由"。  相似文献   

11.
程芸  陶许娟 《新闻世界》2012,(6):170-171
本文试以《申报·自由谈》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将“公共领域”理论引入,探讨《申报·自由谈》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的实践。文章以1932年黎烈丈时期的《申报·自由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上的独立和文字的独立,所形成的开放、自由和平等的言论讨论氛围;并且还能时刻保持着对权力机关的批评与批判。可以说,《申报·自由谈》成功构建起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公共领域。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自由谈》被迫停刊,但这也体现出了副刊在构建公共领域上的局限性,这对我们当前的新闻事业也是有所启示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自由的内涵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具体地说,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收受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电视的传播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以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看知识自由与图书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维护知识自由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中最为重要的原则。知识自由包括表达自由与信息自由;图书馆通过图书馆自由来保障知识自由。知识自由在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中的体现反映了知识自由与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关系。我国图书馆界应加强知识自由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14.
郭志刚 《今传媒》2010,(11):90-91
新媒体时代,网民具有自由查询、自由参与、自由表达的权利。网络自由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人们都在为网络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度而欢呼。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自由的现状,结合密尔的《论自由》一书,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自由,以此对网络自由做出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5.
表达自由:媒体与互联网——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法为视角,在理清表达自由权利内涵的基础上,探讨表达自由与互联网的关系。作为一项受到人权条约和各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基本权利,表达自由包括利用传播媒介的权利。不同传播媒介因为传播特性的不同,会对表达自由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带来不同的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而独特的媒体,它会产生什么样的表达自由问题、政府和法院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李树勇 《大观周刊》2012,(46):97-97
表达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一项综合性的权利或自由是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条约所普遍确认的并予以保障的基本权利。表达自由具有政治自由权科的属性,是精神自由的外在表现。对表达自由的保护不是无限度的,它必须接受某些原则的规制,在与名誉权等权利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进行利益的权衡,以明晰自由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追求真理与争取自由,是理性精神的最高目标。科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活动,本质上是自由、自主的活动。没有理性的、自由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科学的繁荣。理性、学术自由与科学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网上资源自由存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它既是一种理性的权利也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尽管技术、民主、利益和全球化四条主线并不能完全概括网上信息自由存取所面临的困难或成因,但是笔者将之作为一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提出来供大家探讨。最后,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对我国图书馆服务响应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智识自由奖项是图书馆界维护智识自由的一种行动.北美自1969年起,先后设立了11项图书馆智识自由奖项.论文采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基于时间线索归纳得出的研究指标体系为框架,从设立时间、设立宗旨、奖项命名、奖项管理、获奖条件、评奖周期及时间、评选方法、奖励方式、报道和评论的媒体、报道和评论的内容、奖项的影响等11个方面,对北美图书馆智识自由奖项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反映北美图书馆智识自由的观念、体系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自由乃图书馆作为自由民主社会公共空间应有之特质。自由的图书馆是宪法保障思想自由、知识自由等各种形式之国民表现自由之基本权利的必要空间。图书馆自由的理论基础源自于美国的思想表现自由、知识自由的宪法理论,终极目标在于保障国民“知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