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作为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是傈僳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了傈僳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发扬了傈僳族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但随着傈僳族的不断流动和迁徙,特别是当他们迁徙到保山的腾冲、龙陵一带后,刀杆节从起节日源传说到活动形式,从祭祀的对象到目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尼扒是生活在傈僳族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一些年纪较大的男性组成,他们平时用自己的巫术为人驱鬼治病,消灾解难,参与丧事办理,节日期间“上刀杆”、“下火海”,祈福纳祥.在长期田野调查及其结合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描述了腾冲猴桥傈僳族尼扒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文化、社会功能、现状,及其人们对尼扒和巫术的看法、态度等.  相似文献   

3.
傈僳族民间故事是傈僳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傈僳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还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傈僳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了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思想。傈僳族先民正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民间故事教育后辈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可以为深陷生态危机的当代人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傈僳族人口分布主体在云南省,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20世纪上半叶基督教传入境内傈僳族地区以来,对傈僳族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傈僳族的跨境居住格局及境内外基督教的互动传播深刻改变、重组着傈僳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尤其对族群文化认同与口头传统传承提出了严峻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探究滇西边陲刀杆节传统仪式中的文化认同与体育价值。认为:傈僳族刀杆节仪式中的文化认同包含自我认同、互动认同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傈僳族刀杆节仪式具有特色文化价值、社会功能价值、激发体育正能量价值、健身休闲娱乐价值和体育经济价值;其既有傈僳族民族的特性元素,又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7.
傈僳族是我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时期,经过多次大规模迁徙,形成了今天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大杂居的情况,与此同时,傈僳族内部小范围的迁徙也是频繁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迁徙无常",成为对傈僳族的准确评价。文章复原了傈僳族从唐到清的迁徙过程,分析了其迁徙的特点,并找出了其迁徙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历来就重视音乐的传播沟通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通常教会仪式中的主要程式。富能仁利用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使傈僳族人改信了基督教。富能仁的宗教传播策略是一种隐蔽性的文化置换策略。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泰国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泰北地区,是泰国的六个主要山地民族之一。近年来,因受泰国主体民族泰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泰国傈僳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经济、婚恋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结构、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发展与演变,简要阐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对傈僳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重点从战争与冲突、寻觅经济资源、宗教因素以及政府政策等四方面内容深入分析傈僳族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而揭示其人口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希望能够从理论上为实现这一民族人口的空间合理分布及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的英语教育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逐步提升,但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时又对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性,提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积极寻求适应本校实际的教学改革之路,探寻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新策略,才能适应大学教育提出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2.
傈僳族的地域分布促成其民族文化的形成,傈僳族的生存境遇的历史变迁促成了其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民族体育的发展、繁荣与变化都根植于自己的文化母体,这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前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实际状况 ,应该采用A、B、C三级教学模式。三级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是 ,打破行政班级 ,分精英级 (C)、跃进级 (B)和提高级 (A)三级开展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因人施教。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学科。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现在还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因为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上,许多研究者认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下的原因是跨语言、跨文化教学,由于汉语作为教学的中介语,在双重语言文化转化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就更加困难。本文拟从学习策略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下的原因。以原籍贵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为切入口,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学生的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时代和社会赋予他们多于常人的社会规则要求。就个人而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的转型期,他们面临着从学校到社会环境的过渡,规则的恪守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极其重要。而大学生个体特征、已有的规则教育的缺陷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规则意识的建立。只有多层面共同致力于大学生规则教育,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使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对36名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水平等级不同的大学生英文阅读过程中的主要眼动指标加以考察。结果发现:未通过四级的学生,通过四级但未通过六级的学生和通过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随着英语水平等级的提高,阅读过程中的注视次数和每个兴趣区平均回视次数越来越少;阅读时间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8.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石化"现象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非常普遍,很难消解。本文从相互作用论的角度分析中国大学生的英语"石化"现象,找出造成"石化"原因,进而找出消解"石化"的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学生对词的运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国明显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将二者进行结合,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还有助于他们自主创业。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途径,如采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将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以及引入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实验调查了16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研究了学生性别和英语水平是否对学生的态度造成影响。最后对如何改善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