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论编辑主体     
在编辑学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只是把编辑过程作为编辑学的对象,忽略了对编辑本身,以及编辑作用于编辑过程产生的实践形式的研究。这对构筑编辑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不利的。实际上,编辑过程在编辑学中作为认识的客体,编辑作为认识的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践形式,这三方面都具有编辑学对象范畴的意义。关于三者各在编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另文讨论。这里,主要是想探讨一下编辑主体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编辑客体是编辑学的核心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引起研究者关注以来,其研究经历了起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其研究具有三个特点:1.深入思考编辑客体的构成因素及其特征;2.从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中动态探讨其属性,并以此为起点对编辑客体予以界定;3.对编辑客体进行哲学层面的抽象思考。这些研究对编辑学理论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而言,其研究状态与编辑客体在编辑学中的地位不相称,有待不断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湖北今年创刊的《出版科学》第1期刊登了胡光清同志的一篇文章——《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向》。其中谈到“关于编辑学的基本内容,他概述了三种比较系统的意见。他说的第三种意见是:编辑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编辑主体、编辑过程客体、编辑主体能动地作用于编辑过程客体产生的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实践形式。研究编辑主体主要探讨编辑的知识构成、思维方式和心理意识三要素,即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是编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有好几位同志在自己的文章中论证了这两个概念,有的文章批评了我的一些看法。读了这些文章很受教益和启发。不揣浅陋,愿就此再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前辈和同好。一、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是编辑实践过程中的两极编辑实践是一个过程,怎样认识和说明这个过程,是认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这两个概念的前提。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对实践  相似文献   

5.
编辑活动特征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编辑之友》1991,(3):8-11
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界对编辑学的界定不下30种。归纳起来,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倾向,即编辑活动是编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研究编辑学,就不能不着重研究编辑活动。所谓编辑活动,就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所赋予的一切行为总和。它是以精神文化产品物化生产为其最基本行为的一种社会文化建构行为。作为主体的一种社会活动行为,编辑活动必然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无论是对于编辑学的建构,还是出版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仅就编辑活动的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以期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哲学角度探讨了编辑活动的一般特点.编辑活动既不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编辑主体对现成文本客体的单向度的操作加工,也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静态的结构系统,而是一种主体交互性、动态生成性和符号创造性的活动,它具有向未来无限开放的价值取向.对编辑活动的这种理解既矫正了静止化、片面化的现成论认识观,又避免了编辑主客体及其存在语境之间的封闭对立,同时还强调了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审美性特点,能够更加深刻和系统地反映编辑活动的客观情状.  相似文献   

7.
周国清 《编辑之友》2012,(2):100-103
编辑客体是指编辑活动中与编辑主体相对的一切客观事物,即编辑主体可能的或现实的作用物,属于精神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范围,而且以精神客体为主;编辑客体始终与编辑主体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编辑主体须适应编辑客体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这样就把编辑客体的范围扩大了、层次提升了,有利于以开阔的视野从广泛与深入的矛盾运动中把握编辑活动及其规律,拓展编辑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1987年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全国图书编辑学研讨会”。笔者提交研讨会的论文,题曰《什么不是和什么是编辑规律》,具体提出了编辑三规律:质量与效益同步规律,求同、求异、求和与求同、异、和互济规律;主体客体矛盾统一规律。那篇论文后来在《...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 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特有的研究对象:现代编辑活动及其规律;它有特定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编辑活动及其规律的揭示来指导和推动编辑活动的发展.但是,编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它是多学科的综合,是理论与技能、逻辑与历史、主体与客体的综合,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它多学科边缘交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认为,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编辑学。可是,当我运用它来探讨编辑学时,有的同志却认为,是在用一种理论研究另一种理论。或许我没运用好,给人留下这么一种印象,今后有待改进和提高。不过,科学研究是允许用一种理论研究另一种理论的,而且在科学史上成果斐然。在《编辑学知识范围探论》一文里,我提出了编辑主体、编辑过程客体、编辑实践形式三个概念,并说这三者都具有编辑学对象范畴的意义。有的同志认为,这三者是我给编辑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期刊编辑学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学者针对这门学科的独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在对科技期刊以往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编辑主体与客体两方面,作为研究主体的科技期刊编辑一定是综合性人才,客体处于发展状态中,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技术。基于此,本文探究了科技期刊编辑学的特点,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本身及工作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谈论,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学学科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就编辑学的特点和框架问题进行探索。编辑学的特点同其它学科相比,编辑学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编辑学的研究客体,不能局限于物,而应扩展及人,并且双方在编辑学的研究客体中应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它学科则不然。它们的研究客体,往往以物为限,或以物为主,兼及于人。作为编辑学研究客体的物,是指著作物,包括文字作品、口头作品、艺术作品、图表、视听资料等。作为编辑学研究客体的人,是指作者、编辑和读者。不管编辑学的体系今后如何建立,在这一点上是意见一致的,这就是编辑学的研究视野之所及,不应该只是产品(著作物)及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编辑学研究大多忽视处于受动客体地位的作品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作品不仅是编辑客体的要素之一,还是维系世界、作者、读者这些编辑客体的纽带。实际上,它的这种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其与编辑客体其他要素相生相衍的互成性网络中。  相似文献   

14.
王妍妮 《大观周刊》2011,(36):22-22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范畴之一,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与纯粹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体意识,开创性地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编辑和编辑学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编辑学的建立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要建立编辑学,应该先把编辑和编辑学的概念探讨清楚。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编辑的概念如果不是对于“编辑”这个词进行字面释义,而是对编辑工作的内涵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各学者的表述差异很大。陈景春认为:“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生产流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它以物态化生产为目的,对精神产品的原稿进行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16.
这个标题乍看有点"另类",似有标新立异之嫌,不过别急,容我道来。当编辑,当然要懂编辑学。我是半路出家,对编辑学的理论似懂非懂,因为有人请我去讲课,为给自己壮胆,只好找来几本编辑学的书看看。这类书,既讲我国古代的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举证释典等编辑手段,也讲当今编辑学新理论,诸如编辑主体与客体、编辑符号学、编  相似文献   

17.
主体和客体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问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8.
略论学报编辑工作中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所设专业的多学科性,决定了学报学术内容的多学科性。作为学报编辑,在编辑学报的过程中,不能不遇到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问题;编辑不可能对所有学科、所有专业的所有知识都掌握得十分精确,因而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编辑模糊性的问题。编辑的模糊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在编辑学中被称为模糊编辑学。学报编辑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编辑模糊性特征来编好学报。1.编辑模糊性的内涵编辑模糊性,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对客观世界中的编辑客体即编辑对象的认识、评估、判断和审定的精确度。编辑模糊性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两大方…  相似文献   

19.
关于编辑客体和编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编辑学以独立的科学形态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立于学术之林,首先要对编辑学理论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有一个大体一致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研究者中产生讨论问题的共同语言。基于这一想法,《关于编辑客体和编辑过程》一文,就“编辑客体”与“编辑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刘红霞 《新闻窗》2010,(2):70-71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