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张祺 《考试周刊》2011,(66):210-211
家庭环境在残疾儿童健康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孤残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怀.其心理及社会化正常发展会受到阻碍。本文就如何对孤残儿童开展补偿性家庭教育这一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早期教育对残疾儿童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特教会上明确指出:"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十五"期间,国家将"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努力使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具体规定了要"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对特殊儿童实施一体化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理论,我们看到正常儿童在心理和认知发展过程中,通常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等相关活动来实现对事物的把握;又通过对游戏在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的特殊作用和孤独症儿童所具有的心理低龄化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学习国内外孤独症教育康复中游戏运用的成功经验,我们设计了通过游戏教学和活动,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残疾儿童干预的一个主要宗旨是帮助他们尽可能参与社会,游戏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成人应意识到残疾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游戏特征,考虑到可以利用游戏干预残疾儿童,促使他们尽可能健康发展。基于游戏的干预策略包括:选择有效策略合理干预残疾儿童的游戏过程、创设适宜残疾儿童的游戏环境、开发适宜技术提高残疾儿童的游戏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残疾儿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身体上或者是智力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残疾,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不及正常儿童,但是他们享有的权利是与正常儿童一样的,他们也应该享有正当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送教上门"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能够保障残疾儿童享受教育权利的重要安置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入学率,那么,就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相关情况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儿童福利机构是为孤儿提供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机构,同时,也是维护残疾儿童健康、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机构,因此,应该对儿童福利机构加强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关注孤残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更加关注孤残儿童的教育问题,因为,在社会教育活动当中,特殊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儿童福利机构在满足孤残儿童生活所需的基础上,还要达到"养、治、教、康"等标准,这就需要儿童福利机构加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工作,为孤残儿童提供最优质的生活和教育。下面本文对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特殊教育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得到自己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机会中各得其所。但目前有的教师只忙于对智力正常学生的教育,忽视了弱智生的存在,随班就读成了随班就坐,致使他们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要真正达到随班就读的效果,教师就有必要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必须针对残疾儿童的个性特点,组织安排课堂教学,在保证正常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让残疾儿童也尽可能提高。那如何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呢?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写在前面 儿童的早期经历与成长将为其一生奠定基础。研究表明,5岁以前是人一生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对于身心残疾的儿童尤为如此。实施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是有效补偿其身心缺陷、开发其内在潜能、促使其生理和心理向快速而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了解新的历史时期视力残疾儿童听力状况,为视力残疾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纯音听阈气导测试。结果视力残疾儿童听力损失的出现率为41.5%;噪声对听力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视力残疾儿童听力发展符合普通儿童听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听阈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是一种听力发育的现象,与听觉系统的机能逐步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使用修订后的中文版CATCH量表对348名四到六年级普通儿童对残疾儿童的外显态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普通儿童对残疾儿童的外显态度为中性;年级和接触水平对态度无影响,但性别有显著影响。文章针对普通儿童对残疾儿童的外显态度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不仅面向大多数一般的正常儿童,也划时代地提出了保护处于困难条件下的特殊儿童的指标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提出90年代儿童工作指标之一是:“大幅度减少残疾儿童出生率,促进残疾儿童的康复与发展,使多数残疾儿童能够入学。”“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特殊儿童教育的问题,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力障碍儿童触错觉规律。方法:选用垂直-水平错觉图 形和缪勒-莱依尔错觉图形对视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错觉对比实验 研究。结果:视力残疾儿童触错觉略高于普通儿童,经差异性显著检验,两 类儿童的触错觉没有显著性差异。错觉因感觉通道及图形不同而存在差异。 视力残疾儿童触错觉、普通儿童的视错觉和触错觉与年龄、性别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将视力残疾儿童康复纳入国家抢救性项目康复体系中,对视障儿童、家庭及整个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从视力残疾儿童的特征出发,以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视障康复教育项目为例,对视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体系展开分析。具体从学习能力评估、康复教学、视力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成效三个方面,剖析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对于视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体系的构建,并做出相应反思,以提高视力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全纳教育”理念,即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学校要接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儿童权利委员会于2006年提出,“融合教育”是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实行包容性教育制度和终身学习,充分发展残疾人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以及智能和体能,使残疾人切实参与一个自由的社会。为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开辟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之路,“随班就读”成为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原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而学前阶段也是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学前期的融合教育,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力障碍儿童首先是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有一样的发展规律。其次才是发展迟缓的儿童,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本质特征进行适当的教育,对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正常儿童学前教育普及率只有24%的1975年,美国即颁布了为所有残疾幼儿提供适当和免费的学前教育的法律,并逐步严格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法律,使得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领先于正常儿童的学前教育。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已普及了残疾儿童的免费学前教育。美国奉行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先行发展的政策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日前,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新出台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要求:全省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当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采取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残疾、脑瘫、孤独症等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通小学学前班、幼儿园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前儿童随班  相似文献   

19.
融合与随班就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了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此基础上指出,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对正常儿童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原则和方法也基本适用于残疾儿童。无论是我国的随班就读,还是欧美等国的回归主流,均是各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哲学观点确定的适合本国的特殊教育安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开展关爱教育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主席2006年在考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指出:“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利用国家、社会、自身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关爱的机会,将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关爱活动作为关爱教育资源,视关爱教育为德育的主旋律,切实做好关爱教育工作,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关爱品质,不但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