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旨在通过教育者的“教”和“导”,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与“不教”的辩证统一,达成对象是学生,关键支撑是教师,实现途径在实践。要实现“不教”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建设教师队伍,改革课堂教学,进行课程开发,开展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流行,导致不少人将“不教”作为理想教学的特征并努力追求。叶圣陶先生倡导“不教之教”,意味着能让学生获得发展的“不教”,需要以特定的“教”为前提。教师需要通过“教”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依靠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为“不教”赢得空间。教师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应试”与“育人”统一到一起,带领学生既积极、主动地追求考试分数,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当核心知识被教到了位,其他内容即使“不教”,学生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有着内在的关系,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形象表征,而“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产教融合的指引。实际上,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是一类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教师。从教育与职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传递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指向特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从教育与技术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服务学生技术技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服务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技术大使;从教育与产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向学生传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信息,也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是: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跨界性标准,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双场域联动,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复合型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中,有人是“教者”,有人是“师者”,何为“教者”?何为“师者”?由“教者”转化成“师者”,需要几步?“师者”首先必须是“教者”,但“教者”不一定是“师者”,“师者”是上位的,而“教者”则是下位的。由“教者”到“师者”需要教师把功夫花在学生身上,把功夫花在课堂内外,成为“师者”,不但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教者与教育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者与受教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学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育活动。教者并不必然是教育者,而教育者却一定是教者,因为教学并不必然是教育,而教育却根本离不开教学。一教师是职业化的教者,是学校教育领域教育者的现实承担者,教师教育完成的任务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培训,另一个是教育者培育。  相似文献   

6.
顾名思义,教研包括“教”和“研”,在教育教学中要将“教”和“研”有机结合起来。脱离于具体“教学”实践的“科研”,其犹如空中楼阁,缥缈迷离;游离于理论科“研”基础的“教”学,其犹如无源之水,断流枯竭。由此可见,学校要创造条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打破“教”和“研”之间的壁垒,使教师在“教”和“研”上得到均衡、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以教立研,以研促教”。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反思与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评教”有其合理性,但现实中存在着评教结论的虚假困境、结果应用的惩治困境、最终效果的漠然困境,违背了“以评促教"的初衷.高校“学生评教”中三重困境的出现,既有管理者的认识误区,也有大学生的能力原因,更是教育者的态度所致.走出现实困境,高校“学生评教”必须以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正视学生地位能力、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为价值取向,重新调整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宋萑  徐淼 《教育科学》2022,(3):8-14
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强调循证概念目的在于凸显教师教育者工作的专业性。目前教师教育实践领域存在缺乏本体研究以及未对证据合理使用的问题,因此需要推进教师教育者的循证实践。循证教师教育者因而需要在课程内容、实践形式两个层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最佳证据”,再根据“最佳证据”做出决策,进行实践。这些证据以“教”、教“教”、学“教”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研究调适证据,通过行动研究优化证据,以形成证据的迭代,最终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评教"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开展“学评教”、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应关注教师主体性在评价中的发霹。通过对“学评教”中影响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对策,以实现“学评教”改进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因教而学”的理论归属   近来有学者提出“因教而学”的主张。所谓因教而学,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自觉地认识教师教的特点,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教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因教而学”可以看作解决教与学相互适应问题的一种思路,也是关于在教育情境中如何学习的一种理论。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试图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以备向教育者论述教育活动的规律,培养聪明的受教育者,“因教而学”是值得列为其中的命题。   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一样也是教育中最活跃的因素,不仅仅教…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以教人者教己”。我认为陶先生的话有两层含意:一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因为要教大家,所以先教自己”,“用教大家的材料教自己。”二是提高教育者自身水平的最好办法。因为要把大家教懂、教会,“自己便不得不格外明白”。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师成为"学养教师",因此,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即为智者之教。通过智者之教来达成学养教师的培养,教师教育者在教学中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师范生从表层学习到深层理解,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达成"知识+反思=提高";重视师范生的行动研究,培养"教师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教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良好的教态修养,可以增强知识传播的效果,达到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从教师教态的作用和教师教态的分类,论述了教师教态的不同类型而达到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生“评教”是为了从学生的角度检查教师的工作情况,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目的。学生评教制度运用得当,可以产生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正能量。然而,时至今日,学生评教制度如何实施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仍困扰着众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改革的重任。教师教育者通过教“教”、示“教”和导“教”引领具有职业角色同一性的教师学习者成为优秀教师,是实现此重任的关键。新时代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应以有效教师培养为核心、以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为目标,兼具跨学科的宽度和广度。从新时代所需教师功能视角统整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其构成包括沟通与互动、示范与诊断、省思与创新、专业自主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不教而教     
张巧玲 《幼儿教育》2000,(11):27-27
针对幼儿的认识特点,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越具体形象效果越好。“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的不教而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说的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达到“不用教”“无须教”。这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境界。但是几十年来,能达到这种目标的教师是凤毛麟角。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叶老的话有问题,是我们的“教”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引进人才机制需要创新,教师发展与岗位要求存在偏差,教师发展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要使高职教师健康发展,应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解决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需要指出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的施教,而是为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之效果。因此,科学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