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琳  魏杰 《今传媒》2012,(8):104-105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由于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乔治.赫希(J.E.Hirsch)提出h指数用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琳  魏杰 《报刊之友》2012,(8):104-105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由于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乔治.赫希(J.E.Hirsch)提出h指数用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P指数用于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P指数在期刊绩效评价中体现了数量(被引次数C)与质量(平均被引率C/N)的平衡,应用P指数进行学术期刊评价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以法学期刊和教育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P指数在不同学科期刊中与期刊载文量(N),被引次数(C),自被引率(SCR),5年影响因子(IF5)、期刊h指数、特征因子组合(EFS,AIS)等指标的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P指数简洁易计算,区分度好、支持动态变化排名、与多个关键评价指标相关性好,且在优秀学术期刊识别方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4):524-524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5):614-614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3):341-341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针对Z指数不能实现跨学科领域期刊评价的缺陷,文章通过引入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修正不同学科的引用差异,改进Z指数并提出ZCNCI指数。通过分析ZCNCI指数与Z指数、P指数、SNIP、标准化特征因子、影响因子百分位等指标的相关性和差异性,验证ZCNCI指数跨学科期刊评价的效力。结果表明,ZCNCI指数延续了Z指数综合反映期刊数量、质量和被引分布特征的优势,与Z指数、P指数、标准化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较高,且克服了SNIP、影响因子百分位的评价缺陷,在跨学科期刊评价中的综合表现较好。ZCNCI指数具有跨学科期刊评价效力,可用于跨学科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6):801-801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近年来,本刊评价指标一路走高,上升迅速,进步显著。近5年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见表1所列。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2):270-270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近年来,本刊评价指标上升迅速,进步显著。例如,2008-2010年,本刊的影响因子:0.253→O.352→0.447,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2):181-181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对比学科评价中常用数据库学科分类体系,实例分析学科分类差异对学科评价服务的影响,以引起高校图书馆对不同数据库学科分类差异的重视。[方法/过程] 对学科评价中几个常用数据库的学科分类体系进行梳理,并对JCR收录的11 681种期刊进行数据库的学科类别映射,详细阐述数据库之间的学科分类差异。结合图书馆学科评价的内容,以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科为例,分析学科分类差异对学科评价的影响。[结果/结论] 数据库学科分类差异会对图书馆学科评价中科研产出分析、科研影响力评价、科研人员评价3个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提出减小影响的几点建议,为图书馆学科评价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为改进当前图书评价体系在反映图书内容质量方面的不足,将图书评论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应用不同学科图书分析评价体系的适应性,探索中文图书质量评价。[方法/过程] 从传统计量指标、Altmetrics指标和图书评论指标中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以CRITIC方法赋权的中文图书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选取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图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图书评论指标在图书质量评价中的效用,并检验该评价体系在评价不同学科图书方面的适应性。[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中文图书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学科图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评价结果可以对总被引、入藏馆量反映的图书影响力和质量进行补充;图书评论指标可以反映不同学科图书读者的阅读倾向,有助于筛选出具有较高可读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学科图书,为阅读推广、书目推荐等图书质量评价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对影响人文社科领域引进人才绩效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实证研究,有助于考察引进人才在聘期内的学术能力成长效能,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方法/过程]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以高校A引进人文社科领域创新人才为数据样本,从人才引进时人员的基本情况、学术产出、科研资金投入、学术影响力和合作关系等方面构建影响该类人员引进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人文社科领域人才引进效能受到人员引进前基本情况的影响,其学术产出、科研投入、合作情况和影响力逐层对其成长效能产生有效影响,其中以关键作者身份发文数量、依托引进单位发文数量、专著数量、获得该单位资助科研金额、引进前合作学者数量和CSSCI被引次数等变量呈现较好的评价效果。人文社科引进人才的常用指标在回归分析时出现了相互影响,需要对同一数据类型中自相关较高或共线性较高的因素进行选择。多方面考察的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方能有效地揭示引进人才的成长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探讨Altmetrics指标对学术图书影响力进行评价的有效性,为学术图书评价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过程] 获取Twitter提及量、Mendeley阅读量、在线书评数量以及馆藏量指标数据,对数据集的覆盖率、分位数等统计量分析后,将被引频数与Altmetrics指标进行了指标间相关系数检验,再对高Altmetrics指标值的学术图书进行年份分布、学科差异及图书主题等实证分析,探究各指标在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结果/结论] 传统计量指标被引频数与Altmetrics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说明Altmetrics可以作为学术图书评价的一个新视角,不同Altmetrics指标反映了学术图书影响力的不同维度。未来的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建议结合学术图书的年份、学科等特征,将传统的引文与Altmetrics指标相结合,探索更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科研合作角度出发,学科知识流动是指科研学者在共同的科研过程中,将相同或不同的学科知识融合、最终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论,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设定恰当的计量指标,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以独著论文中的学科知识流动表现为基础,对比分析科研合作视角下的学科知识在学科内与学科外的流动表现及其变化。最后对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在此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流动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各个国家药物化学领域的学科知识流向及其研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在科研过程中,知识流动的内容是多样的,而学科知识流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从区别于基于引文的学科知识流动分析角度,从科研合作角度出发,期望从合著论文中分析出因科研合作过程而产生的学科知识流动特征。[方法/过程] 基于合著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学科分布确定此论文的多学科共现属性,并根据此属性构建合著论文的多学科共现网络,即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通过网络的整体特征和网络的节点特征两个方面对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进行特征分析。其中,网络整体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广泛性、学科流动的有效性、学科流动的新颖度、学科流动的流通度;网络节点(即学科节点)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核心性、学科流动的连续性、学科流动的一致性、学科流动的差异性。[结果/结论] 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通过前后5年各个指标的数据对比,得出在科研合作中"药物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流动趋势是逐渐增加的,其流动的质量也是不断提升的,学科间的交流在不断地加深。同时,中美日3个国家在此学科的不同时间段均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运用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反映科研合作中"药物化学"学科知识流动的情况,但是需要研究论证此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学科馆员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以定性分析和规范研究为主。文章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构建学科馆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BSC-AHP模型,衡量各指标的评估权重,提出了学科馆员绩效评估的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构建多维指标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为不同层次挖掘高价值文献提供新途径。[方法/过程] 选取临床神经病学、化学与物理、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学科,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经济学、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代表学科,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集引文指标数据,在Altmetric.com平台中收集Altmetrics计量指标数据,通过指标覆盖率和指标间相关性进行指标筛选,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不同学科的论文综合影响力指标模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不同学科的差异使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采用的指标有所区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中共同保留的指标为被引频次、Mendeley、Blogs。在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中,学术影响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影响力的测评研究发展迅速,两者结合的定量评价能挖掘出综合影响力较高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的科技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科研绩效的量化评价,如何利用文献计量的新指标和新工具更好地为科技管理服务便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文章从科研管理人员的视角出发,将文献计量和可视化技术结合在一起,介绍并探讨了一系列文献计量的新方法和新工具。为科研管理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机构科研现状,对比与国际平均基准的差距,洞悉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深入剖析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和学科渗透影响力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和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为更加客观地进行科研评价,激发我国科研创新,遏制学术不端,本文从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科研评价维度应多元化发展,并尝试提炼出创新力、影响力、传承力3个维度。[方法/过程] 首先,论述3个维度的产生机制、重要性、评价困境与进展、相互关系。其次,选取能够表征3个维度的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不同维度指数的相关性,不同维度指数关联评价的结果类型及发生概率,维度与扩散阶段融合评价的作用。[结果/结论] 得出的结论包括: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应确立不同的评价维度,且每个维度下都具有丰富的指标;应明确每种科研指标所表征的维度;评价时宜综合采用多种指标;重视区分创新扩散阶段的融合评价。并对"创新力-影响力-传承力"的评价维度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多维评价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包括增强科研评价的灵活性、针对性、客观性和解释力;对于潜在人才和创新的发现;为评价指标从基于数量到基于网络结构的跃升提供广阔空间;避免"评价陷阱";鼓励深层次研究和创新发现,匡正学术风气;引导学术出版和写作规范;增强同行评议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