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纵然很多,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形传情,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以情传情,以教师之情感染学生之情;以声传情,以自己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当然,赞美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庄春华 《考试周刊》2011,(66):78-79
新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讨论、交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应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信息的交流。本文所说的“两级交流”其基本活动结构应该是:个人独立探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结果—一级交流(小组分享)-二级交流(嗣绕学习任务展开交流讨论、归纳优化)一拓展、应用、内化。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目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在现阶段,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活动”的状态.而尤其要重视师生互动,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强调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忽视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关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英语教学中则表现在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常常陷入一种毫无生气的状态,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对英语缺乏兴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强调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忽视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关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英语教学中则表现在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常常陷入一种毫无生气的状态,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对英语缺乏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节目主持人”,把“舞台”还给学生,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自然是英语课堂这幕舞台剧上演不可或缺的载体.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颇有感触,一些具体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辅导上,却忽视了对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及师生间情感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这些小细节无所谓,有一种“树大自然直”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成为教育研究与改革的热点,具有高度控制性的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师生缺乏交流,本拟从知识、时间、学生三个维度去阐析课堂教学的本质,进而建构师生交流的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堂师生对话是数学交流的一种方式.师生对话受教师内在法则的支配,对话开始远离“官僚式的绝对主义”,趋向于“观念共享”.课例中的师生对话具有“双基”教学的特征:在课堂上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数学教学的效率,强调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对话中缺乏主动性,极少主动提问和质疑.  相似文献   

10.
“学做导合一”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学生实践和师生交流为主要特征,融认知活动、行为养成和品质形成为一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文章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时如何促进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努力挖掘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潜能,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已成为当今教学的重点。但目前由于受舆论宣传的影响,呈现出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主导与主体本末倒置,师生在教学中职能模糊不清,教师缺乏对教学环节的总体把握,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因此,我认为主体参与教学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亮 《考试周刊》2010,(1):48-4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舞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4.
时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已经少见,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活动景象。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创作表演……学生有了很多说话的机会,再也不是等待填食的鸭子了。但课程改革倡导的“对话”不只是“让学生说话”这么简单,它更强调师生交流中彼此心灵的敞开与接纳。这样看来,很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似乎仍潜伏着严重的话语霸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哪一门学科,师生互动都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间的互动看似很多,但通常都属于无效的互动,缺乏实效。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都是随口问一些问题,学生可答可不答,或者就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如此互动,哪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切实采用有效的互动方式真正为课堂注入活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方式。课改强调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发展性功能。我们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  相似文献   

17.
何项麒 《上海教育》2013,(27):73-74
二期课改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其中不仅包含了知识技能授受的要求,也包含着师生情感交流的要求。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虽然是一门注重技能操作的学科,但由于教师与学生间“阻隔”着计算机显示屏,所以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情感交流与渗透,提高课堂活力。那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是教与学的源动力,是师生幸福的源泉.本文结合多年师生交往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对师生交往地位不均等,教师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缺乏与学生顺畅沟通的能力等方面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从学生观、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同理心等方面着手构建和谐师生交往关系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彰发 《贵州教育》2011,(22):32-33,41
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就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