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2.
鲁西南地区与炎黄文化许庆山(上接1994年第4期)四、黄帝《史记·五帝本纪》曰“轩辕之时,神农氏衷”。神农氏第八代炎帝榆罔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神州大地经过一番血与火的洗礼进入了另一个辉煌的时代─—黄帝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又解:“黄帝。有熊国君...  相似文献   

3.
伏羲既在中国古史传说系统中位居三皇之首,又是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其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表现出荜路蓝缕、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追新逐奇、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以及道启鸿蒙、开天辟地的创史精神。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主源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伏羲文化更是一种寻根文化,研究伏羲文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伏羲居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其伟大的创世之功受到人们的尊崇,历代文人颈扬之辞更是绵廷不绝.这些赞扬之辞既有对伏羲功德的肯定.也有针对社会问题对上古淳朴世风的怀念和理想化描述.从中可充分体味到伏羲在历代文人心目中崇高形象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三皇之一的伏羲氏 ,是太昊的称号之一 ,又是古代“五大族团”的祖先之一。伏羲是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母系氏族繁荣阶段 (仰韶文化时期 )的代表人物 ,世代相传几千年 ,传说遗迹甚多。在旅游文化热兴起后 ,大体确定伏羲故里在甘肃省天水市 ,葬在今河南淮阳市。全国各地的伏羲文化研究 ,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振兴中国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为"三皇"之一。关于羲皇故里,过去学术界曾经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近年来濮阳、郑州等新说纷起,有的学者更是主张陕西平利为女娲文化的发祥地。经过认真考证和全面辨析,我们认为伏羲生地在成纪,甘肃天水是公认的"羲皇故里"。而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不在陕西平利,也应在甘肃天水。  相似文献   

7.
伏羲文化与楚辞作品——从"伏羲驾辩"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羲文化对楚文化及楚辞创作的影响,一是楚辞中多言伏羲及与伏羲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二是楚人对伏羲时代音乐的继承,三是伏羲文化中的龙文化特征在楚辞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至其影响的产生,除了伏羲文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外,也与两者共同来源于昆仑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伏羲、女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考古发掘的大地湾遗物,天水境内不少的地名和名胜,以及史料记载分析,天水地区是“两皇故里”,因而伏羲文化也起源于此.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天水境内出土的遗址文物和名山名水,探讨“两皇故里”,开发伏羲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伏羲氏是人文初祖,位居“三皇”之首,是中华文化英雄,为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历来受到人们崇敬.近年来,为发展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借此东风,伏羲文化的研究也发扬光大.然而,研究伏羲文化,不能不研究伏羲氏的出生地成纪.现将几个与成纪有关的问题,论述如下,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古今人类一直期盼的美好社会,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八卦符号是在“卦爻象”的基础上构筑的感性时空系统,它的包容性有着“弥纶天地之道”的生命力,是“合天人、通物我”的“生生”之象,它立足于“人于天地相参”,以效法天地变化规律为准绳,推天道明人事,奉天人同构为最高追求,它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源头。太极图体现了“中华和谐第一图”的美学效果和现实社会价值。伏羲文明是和谐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以伏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5个方面论述了伏羲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其一,“天人合一”思想有利于树立并践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其二,伏羲文化的和谐精神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三,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信心.其四,伏羲创世传说是民间社会和谐的道德文本.其五,公祭伏羲庆典仪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纽带.总之,伏羲文化中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产生的基础固然不同,却颇多相通之处.充分挖掘伏羲文化的和谐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祖,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也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对于黄帝部落最早的发祥地,多数学者认为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的黄土高原的溪谷中.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在甘肃天水.因为天水有一条河叫轩辕谷。而轩辕谷、轩辕溪、轩辕窑、三皇沟、羌水这些与黄帝事迹有联系的地名,均在今天水清水县境内,所以称清水县为“轩辕故里”是比较平实稳妥的。关于黄帝的祭祀.在中国各地并不一致.各地祭祀的节期互有差别。清水县选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与九月九日作为民祭与公祭黄帝轩辕氏的节会.自有其深刻的内涵存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通病就是千篇一律、互相雷同、缺少个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失城市精神。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一座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伏羲文化对天水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物质及精神价值,其精神实质可概括为“创新、团结、踏实、变通”四个词。充分利用伏羲文化这一先天优势,借助文化生产力,对培育天水城市精神,提升天水城市品位,把天水建设成为炎黄子孙熟知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名城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自 194 2年闻一多发表《伏羲考》奠定了以后 6 0年图腾论解释的基本思路。“图腾”在人类学上本来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用它解释中国文化更是方凿圆枘 ,中国神话理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中求得解释。伏羲、女娲都是战国文献中新出现的人物 ,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证明他们的故事传自史前社会。伏羲、女娲和洪水神话是大禹治水的派生或翻版。西南少数民族关于羲娲兄妹相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并非所谓血缘婚残余 ,而是在道教传播中“种民”之说的神话表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不仅运用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理论来探讨体育领域的法律问题,还十分关注文化哲学的理论影响。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哲学的方法,以文化哲学介入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生活、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1)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实在”的社会活动;2)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基于“文化规则”的模式建构;3)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4)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5)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体现。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先王”指伏羲、尧、舜等上古有为帝王。“法先王”是针对当时反对法古的观点提出来的,它效法的是“先王之道、仁义之统”;“后王”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法后王”即效法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制度,但又偏重于周代的政治制度。荀子极力主张既“法先王”又“法后王”的大儒思想,肯定“法后王”的雅儒思想,批评“略法先王”的俗儒思想。同时荀子不但法古,而且也肯定霸道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法、逻辑法,从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对“女排精神”的产生条件和时代任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女排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女排精神”产生的根本途径;“女排精神”诞生的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诟病的抗议精神;“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女排精神”的弘扬应注重“践行”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8.
天水夹板舞是伏羲祭祀乐舞,是羲皇故里民间传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夹板舞的挖掘与整理、夹板舞的功能解读及社会特征的研究,旨在张扬伏羲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9.
伏羲祭祀乐舞是天水伏羲祭祀庆典活动中具有标志性的传统表演,也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整理伏羲祭祀乐舞,研究其现代文化价值,旨在弘扬并发展伏羲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理论命题进行了学理上阐释。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武术研究理应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强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明的新理念;从“文武兼修”的价值出发,重拾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教育意义;从“健康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主体功能。而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武术的本真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务必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重新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从“提振精神”的意义出发,重新采撷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惠民”的价值出发,重新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