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藤田丰八是日本史学家,清末至民国在中国工作长达17年。他通过教授课程、编辑杂志、翻译书籍及参与教育改革,为我国引入和传播西方农学、物理学及教育管理模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和农业近代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其目后从事中国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桑原骘藏作为日本近代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从事东西交通史、中国文化史、法制史的研究,并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上也取得过重要成就。桑原骘藏研究视角独特、学术态度严谨,成果丰富,被学术界认可,并对于东洋史学界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经验的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模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全面性、整体性概念,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的产物,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内容,并通过这两个层面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5.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旨在筑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根基,为改革开放凝聚强大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应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信念,以献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体现,以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6.
林福秦 《历史学习》2006,(10):43-43
在现行教材人教版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经常出现“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这样一些历史地理概念,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它们的含义及所指范围不甚清楚。本文对此加以简释,帮助学生理解。东洋:(1)元、明以今南海东部(约自东经110°以东)及其附近诸岛(今加里曼丹岛及菲律宾群岛等)为东洋。  相似文献   

7.
中国英语是中国人使用的,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在词汇、句式和语篇方面带有中国特点的,作为外语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是外语,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英语不可以和作为美国人母语的美国英语相提并论。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和和语篇等方面。作为外语,中国英语不可能像母语一样有其特别深入的发展。明确中国英语的外语性质,可以避免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和中国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8.
足球运动是一种文化,并最终作为一种崇高的力量,促进人类的交流和发展。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足球运动为研究对象,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基本精神以及传统文化下形成的体育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藤湖南东洋史研究各论说间密切配合,形成一种清晰可辨的论说结构。其历史观以"东洋文化"的建构为基础,在"东洋文化"的场域里,肯定中国文化的价值;描绘中国和日本历史发展的部分特征从而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以促进"东洋文化"发展的视角论证日本"天职"的历史正当性;着眼于"东洋文化"变迁大势提出"东洋史时代三区分说"和"宋代近世说"。内藤以历史学方法在不同层面为其现实主张建构论证体系,是其人其说的显然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绘画审美本质入手,阐述写意手法的文化意义和哲学背景,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说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和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在论述写意的内含时以写实作为比照的概念,在论述中国绘画的特质时以西洋的绘画特点作为比照的对象,据此辨析出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具备着全人格的大艺术家”——志贺直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白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浸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调和意识。文体生动简洁 ,格调清新淡雅 ,语言精炼优美 ,在日本近代作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日语好不好学,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虽然不可一言以蔽之,却因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日语当用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开始阶段极为容易,入门学习阶段首先占有一定优势的客观因素,被传"笑着进去"也不为过。但由于日语语法和语感的特殊性,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增加难度。使得学习者慨叹:学日语真是"哭着出来"。因此,弄懂日语是否难学,也许对日语教学定会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静波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1-83,88
日语中的“ティル”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体助词,与汉语中的体助词“在”“着”“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体意义的角度对“ティル”与汉语体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在隋唐时期交流广泛,汉语和日语也就有着很深的关系。日语文字中的汉字大多数是从中国引进的文字,少数由日本创造,在对汉字的理解上是有些许差异的。汉语“给”在日译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有种族、文明、地域、道德(公理、王道)等超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并不是缔造近代国家的唯一的意识形态要素。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民族主义的"想像"(fiction)和"本原"(origin)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的近代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文章在继承了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考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主义话语,试图对亚洲主义与中国的近代性的关系作一概观。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相似文献   

17.
河上肇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初接受马克思学说的中介者之一。晚年的他在中国八年抗战时期隐居转入汉诗创作,并投入对南宋抗金诗人陆游为主要对象的鉴赏与研究。他以汉诗创作与鉴赏的方式寄托了反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心志,同时也汲取了古典汉文学的精神资源。河上肇汉诗堪称是在文化领域坚持深层的反战抵抗,代表了一种曾经被炮声淹没而值得后人静心聆听的声音。河上肇汉诗不仅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日本学者的角度,实践了古典汉诗文的现代价值与跨国意义,而且从一个著名《资本论》日译者的角度,提示了古典汉诗文与现代马克思学说之间的精神相通性。后者是“西马”诸家迄今所乏而未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18.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陶行知积极投身于上海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并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委托,远赴欧美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组织工作.中共在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宣传、报道.<救国时报>关于陶行知抗日救亡活动及其主张的宣传,体现了双方在民族救亡运动上的高度共识.  相似文献   

19.
甲午中日战争后,不少日本学者在中国史研究中表现出了露骨的侵华图谋,他们极力在中国史研究中寻找侵略中国的理论根据,将日本对华侵略合理化、合法化,为侵华献计献策。此类所谓的“东洋史”、“支那史”研究事实上已经堕落为侵华的史学。这些都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研究的主要人物,如内藤湖南、白鸟库吉、桑原骘藏、服部宇之吉、矢野仁一、有高岩、秋泽修二等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其中内藤湖南的“内藤史学”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0.
私小说是产生于日本 ,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小说形式。中、日私小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日本私小说的“自我”是自我封闭、不求进取 ,向内深深的反省 ;而中国私小说中的“自我”却在喟叹感伤中潜伏着进取、反抗、并伺机向外扩张个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作家的个人境遇、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