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阅读率下降,责任既在社会,在读者与不读者,也在出版者,总之是责有攸归.有道是:"剧院培养观众,观众选择剧团",同理可证:"出版业培养读者,读者选择图书".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少儿图书馆读书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少儿图书馆读者活动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有必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形势重新对少儿图书馆读书活动进行定位,探索新世纪读书活动的新特点、新方法,以引起同行们的探讨。本文认为少儿图书馆读书活动定位应是:坚持“以书育人”的宗旨,培养读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读者终生阅读的习惯,发挥读者阅读中的主体意识,推进全社会形成“阅读社会”。  相似文献   

3.
止庵 《中国编辑》2004,(4):28-29
一本书畅销,本身并不是普通读者读或不读这本书的理由。对读者来说,读书纯属一己之事,自有取舍标准;即便与别人所读相同,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读书不是凑热闹,所以无所谓“畅”,只要“销”就行了。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图书馆的基层工作中兼管读者遗失图书我赔书工作、发现有些读者的赔书,实际上是在“买书”。因为图书并没有遗失,而是读者想占为己有,不原归还了,于是向我们声称:书已遗失,原来赔偿。为什么会出现读者“买书”现象呢?据分析,不外乎有这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华读书报》上有一份关于读者买书的调查统计表 ,题目是“哪些因素在决定读者买书” ,影响程度分别是“最”“很”“比较”“有点”“一般”“不太”“很不”。这份调查的结果契合很多买书人的心意 ,从中可以看出 ,读书市场、读者心理的逐渐成熟正在呼唤着编辑意识的进一步成熟与更新。作为一名读者 ,我在买书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支配 :一是专业的需要。由于长期不断地关注这方面的书 ,对有关研究的新动向和出版的新书相对比较了解 ,对作者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所以易于把握 ;二是一般性阅读的需要。购买这一类书通常比较谨慎 ,我会从很多渠…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在《出版广角》撰文说:图书出版和阅读的“黏性”正在消失。何谓“黏性”?就是单本图书“黏住”读者注意力,并将其转化成购买力,进而将其再度转化成阅读力(阅读)、传播力(共享)和第二度原创力(表达)的潜能。把单本书的读者转化成系列读者,把系列读者培养成某一个出版品牌或出版社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国内     
《新闻天地》2006,(5):52-53
中国报纸出版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国家版权局:网络转载付费将有答案;《青年周末》再度“问鼎”江湖;《南方周末》首开读者短信评报先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报纸媒体中,没有哪个版面或专刊,会像“读书”专刊那样,离出版行业如此之近。本文结合多年从事读书专刊工作的经验,从图书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的环节出发,论述读书专刊编辑在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图书过度“炒作”现象,为读者提供权威、公正、及时、可读的主流图书信息中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以"读书诗"劝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发展需要看,或同美国与俄罗斯公民读书情况比,当前国人的读书热情亟待提升。图书馆员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纽带,有义务帮助读者培养读书兴趣。借助古代读书诗促进馆员与读者互动,激发读者读书热情,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在大多数中国读者印象中,蕾切尔·卡森也许是一个殉道圣徒般的人物:卡森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发出“旷野中的一声呼喊”;之后两年,在药业公司利益集团的诅咒声中,卡森自己死于癌症;之后6年,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成立;之后10年,  相似文献   

11.
高欣 《记者摇篮》2006,(6):38-38
就报纸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由“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和“读题时代”,“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这不是对新闻出版人的挪揄,而是人们多年形成的一种阅读习惯定势,是我们必须直面并要认真作答的一张试卷。在“注意力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报纸一往情深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闻标题当然不可能肩负这么沉重的担子。因为这与一张报纸的历史、现实、操守、口碑、综合实力……等N个元素正相关。但新闻人还是有将自己的“孩子”——新闻产品一一打扮一番以示人的责任和义务的。不管你的孩子是“浓眉大眼”…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强化职业理念,自觉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内涵。并从以下五方面阐述了如何自觉为读者服务的问题:在服务中溶入参考咨询;在服务中做到换位思考;在服务中坚持一视同仁;在服务中自觉用心服务;在服务中注意交流沟通。为保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对内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注意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同时,要引入“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读书型社会的过程就是人类摆脱学习的实用功利行为而逐渐走向阅读愉悦、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享受过程;图书馆在读书型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信息文献中心,也是保障公民信息公开享有权的最好场所;构建读书型社会是图书馆的自觉追求,并大有可为,倡导读书、吸引读者到图书馆读书是图书馆最日常和基本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路线,紧紧围绕“送书下乡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普及与提高的这两个龙头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杨荣 《军事记者》2002,(7):29-30
和平时期,战场硝烟散尽。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场“战火纷飞”,成为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热点”。作为军队报纸唱主角的军事训练报道,其在军外读者(少部分军事爱好者除外)乃至不少的军内读者中都不十分受关注,因为它与读者关注的“热点”相距甚远。笔者作为一名负责军事训练报道的编辑和记者,一直在思索和探索,和平时期军事报道与读者兴趣的“共振点”有哪些?找到了这些“共振点”,也就弄清了和平时期军事训练活动的素材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是读者关注的,哪些是读者不关心的?避免就事论事,努力揭示训练活动的意义,总结规…  相似文献   

15.
打造新闻策划 走出同质化迷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都市报间竞争激烈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办报的老总焦灼,看报的读者郁闷。缘何?因为随便搜罗同一城市的几份都市报就会发现,报纸承载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可谓“千报一面”,“你有我有全都有”。读者的俗话是“内容差不多”,业界的术语是“同质化”。  相似文献   

16.
傅卫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6):105-109
通过对“阅读沙龙”的实践探索,结合“文津读书沙龙”、“文澜沙龙”、“影像读书·沙龙”等品牌读书沙龙的调研,对图书馆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在组织人才培养、主讲人遴选、读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场地的选择、形象识别、读者交流、协同创新、读者调研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期刊编辑出版中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优化,不应该只局限在出版团队的内部,还必须以读者为重心。以研究读者价值内涵为出发点,探讨了读者价值与出版团队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出版团队核心能力的培养和优化也应围绕着读者价值而展开,找准期刊定位,寻找读者需求的价值所在,为出版团队构筑自身的核心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书与我     
我是一个不用功的人。“不用功”自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不过,我不愿因为它不光荣.就向不知底蕴的人假装用功与渊博。但是,如果说.我真的不喜欢读书.却又与事实不符。我很喜欢读书。“读书”和“用功”可能是两回事。用功的人不一定“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人也许不一定是用功。这分别大概就在于前者全凭感情.而后者却要靠理智。凭感情读书的人.全靠自己的好恶去选择.因此,他所读的书,范围就比较狭小。尽管也许在这狭小的范围之内.他有精与深的可能.但他只能“渊”而不能“博”。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图书市场的读者群体日益分化、细化,形成了专业读者群体、传统读者群体和新兴读者群体的差别.“读者功能”从最初纯粹的读者转变为图书出版流程中各种行为或活动的参与者,即为包含选择、评价、接受、参与、推广、交流等行为的立体的鲜活的个体.“读者群体”就此成为集作者、译者、出版者、销售者、读者五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这正是翻译文化出版的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就“新闻核心期刊”这一话题,回答一下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新闻核心期刊”的“鉴定专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来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现将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评选的,每4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评选“中文核心期刊”的目的在于供文摘刊物选择文献源、图书馆选购期刊和为读者导读、教师和研究生查找资料及选择读物、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