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结构不仅影响区域设施空间布局,同时也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市A级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以唯一的5A级旅游景区天山大峡谷为中心,测算聚集维数以及基于乌鸦距离和乳牛距离的空间关联维数。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A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双分形特征,总体上呈现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中心向四周衰减较快,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多中心并存的格局;系统空间结构具有自组织优化趋势,各景区之间关联程度较高,但总体交通通达性一般,交通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据此提出多中心协同发展模式、大力打造主题式景区、开发精品自驾游路线等建议,形成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居住格局是研究民族关系十分重要的场景和变量.国内外学者对于民族居住格局进行了很多研究,国外学者多集中在量化分析上、原因分析;国内学者则多倾向于历史溯源、民族交往等定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港口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1985—2012年间我国港口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局部莫兰指数所作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显示,由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港口群形成我国港口空间格局,其中渤海湾港口群表现为由单个高低集聚向多个高高集聚的演变、长三角港口群是在单个高低集聚向高高集聚转变的同时出现新的高低集聚、珠三角港口群则维持相对稳定的高低集聚状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获得的结果,不仅能从数值角度为港口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提供参考,而且可将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通过地图直观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对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并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依次呈现高、中、低三级阶梯。(2)研究期内,中国各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第一个时期(1982~1997年),人口文化素质提升幅度与初始水平相关;在第二个时期(1997~2005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中国31个省份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协调发展型、素质滞后型、经济滞后型和双双滞后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山地城镇教育设施网络结构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多时段教育设施协作网络模型,计算其强度分布、网络密度、节点强度、网络腹地等指标,反映网络整体性、层级性、核心设施职能结构。结果表明:1)网络整体空间格局由“一核多翼”向“多核多翼”演变;2)不同层级教育设施呈现出“整体破碎-局部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3)核心设施职能分为“结对帮扶型”和“集团核心型”,“结对帮扶型”设施网络腹地受空间距离制约较小,而“集团核心型”设施网络腹地受空间距离制约显著。基于此,结合区位、政策、设施功能等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提炼设施空间格局演变模式,并对规划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长三角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与工业污染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污染密集型产业与污染排放在区域内整体呈现出扩散的过程与态势,总体表现为区域核心城市向非核心城市扩散的过程;行业及污染要素存在差异性,石油行业分布最为集聚,非金属行业反之;COD排放最为集中,烟尘排放最为分散.2)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及演变与污染排放格局基本吻合,主要分布于沪宁沿线、杭州宁波一带,产业与污染份额增加的城市为苏州、宁波、南通等.3)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对污染排放格局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生产技术与政策规制差异.提升清洁生产和加强环境管制等政策是区域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协调与双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1—2019年长三角县域保险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展开研究,并采用SARAR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长三角保险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单核向三核一轴带转变的特征;长三角保险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高高集聚型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南与浙东北地区,低低集聚型主要分布在以皖南为代表的安徽大部地区和浙西南地区,低高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分布相对较为零散,规律性并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人口数量是长三角总体以及中心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人口数量是长三角非中心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强化了对保险业空间分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和第12届柏林田径世锦赛各项目奖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世界田坛实力格局的演变进行客观深入地描述,从而揭示当今世界田坛的实力格局发展变化的特点,借以掌握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方向,以期对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及积极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具有建设性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居住不单体现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国内学者对国际格局问题研究的状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际格局的定义、内涵、类型及其特征;第二,国际格局的演变及演变(转换)的原因;第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及其走向;第四,影响国际格局的因素。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对国际格局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12.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民族关系复杂而典型。用居住格局、少数民族就业与教育、文化的融汇整合、民族通婚四个变量来分析衡量银川市的民族关系状况;民族关系特点体现在经济利益、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关系辐射范围广三个方面;影响银川市民族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差异因素、宗教信仰因素;发展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注重方式方法,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自然灾害会导致经受这种自然灾害的民族对其产生畏惧,并逐渐形成一种灾害的文化记忆,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一个民族产生相关信仰或崇拜的因素之一。蒙古民族居住在北方草原地区,它们和曾经生活在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以游牧作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单一和自然环境的脆弱,使他们的经济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狼灾和雷灾是影响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灾害,因此这也成为蒙古民族及一些北方民族对狼和雷产生崇拜与禁忌的因素之一,在这一点成因上与其他民族是很相仿的。  相似文献   

14.
湟水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在清代以前,湟水流域是少数民族活动的舞台,因而,这一时期该流域的优势语言当是少数民族语言。清以后,附近的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向青海大量移民,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语言也相互影响和渗透,形成了今天以中原官话为主体的一种颇有特色的地方方言。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汉族与维吾尔族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内容,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其特殊的作用。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针对乌鲁木齐市家庭体育消费的研究很少。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说,乌鲁木齐作为首府其城市居民的具体消费水平和结构对整个自治区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文章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研究结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新疆体育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的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为促进乌鲁木齐市的体育消费市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贵州少数民族多元性音乐文化,是贵州各民族在独特的生态环境中,经过多年的对流交叉而逐渐形成的灿烂多姿的一种区域性音乐文化,其多元性、复杂性、开放性和多样性是贵州民族音乐具有的特点。贵州所特有的地理气候因素、经济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贵州各民族音乐的性格和精神,形成了贵州各民族音乐特殊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7.
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关注存续在民间的活形态神话,将文献神话与活形态神话结合起来,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审视,是神话学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神话资源。中国神话学界不仅要从文献典籍中去寻找神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走向田野,到民众的民俗生活中去寻找神话。只有对由56个民族神话组成的整个中国神话进行综合审视和总体把握,才有望拓展神话研究领域和提升神话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至关紧要的事项。在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近70%的铜仁地区,要搞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首先要坚持民族平等,贯彻好民族自治法规和政策,并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各项社会经济事业,还要化解好民族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安定团结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展望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发扬民族文化 ,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 ,加强民族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结合田野考察,站在文化人类学视域对大香格里拉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依附的文化从"食"、"性"、"斗"、"乐"、"信"分层透视。研究认为:其"食"其演绎出"贵柔和谐"、"征服抗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性"映射出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观赏的女尊男卑典型性特质和生育繁衍崇拜特质;其"斗",折射出该区域内人们运用传统体育维系和调控社会的"工具"和"玩具"多元功能;其"乐"所折射出的休闲娱乐因子。其"信"透视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宗教交相辉映不可剥离的外显依附性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