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行统一观”是毛泽东辩证唯物论的认识理论。知行的辩证统一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其基础是实践;知行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知和行统一的过程是辩证的、发展的,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知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二分法”与“三分法”是汉语复句中较为成熟的分类方法。与“二分法”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不同,“三分法”将复句分为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三个大类,以语义和逻辑为基础,注重研究分句之间的关系。“三分法”因分类的独特性、解释事实的逻辑性以及系统性,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汉语复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复句的分类历来有"二分法"和"三分法"两种分类方法,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介绍汉语复句的关系分类,并浅析三分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评、行、结"四环节研修模式,是笔者在研修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这一模式与传统研修模式不同之处:一是研修方式不同,由"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研修方式转变为交流互动式;二是研修过程不同,改变了研修中认识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参与研修的教师在研修中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完整过程;三是研修实效不同,参与研修的教师在提高认识的同时,技能有所长进。  相似文献   

5.
以荀子为代表的由行致知知行观,对现代马克思克主中国化和社会建设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重点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探析了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荀子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认识论深化的本土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古典哲学依据、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知行结合是处理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关系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高职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不断认识、实践、再实践的过程.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对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既是理论课题,更是亟待解决的实践难题,对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剖析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教学矛盾以及知行矛盾,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个主体出发,分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聚焦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探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实践路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①实践先于理论,认识依赖于实践。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不要作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但是,人们在自身的活动中往往把实践和理论分离开来,忽视实践,单纯强调读书和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分为二"形象地说明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事物不仅"一分为二"而且还可以"一分为三",提出用"三分法"取代"二分法".其实这两个概念具有不同层次和意义,不能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是三分法,倡导中道哲学。他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广泛地运用了三分法:三部曲、三类型、三部分、三因素、三要素,以及由中道、中介、中和分别与对立两极构成的三极鼎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结合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理论,以2003—2004年全国公开发表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科学》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共85篇有关体育运动心理学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近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得出结论:体育心理学研究有上升的趋势,有关体育认知心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借此,为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学者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类认识的本源问题和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不难找到答案.从群体或宏观的角度看,人类认识活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从认识的具体过程看,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动的反映).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就个体认识来讲,其认识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对此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被称为图式建构说.为探索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此学说作一评述.一、图式建构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以前的知行观,使人们对"行"(即实践)产生畏惧而裹足不前,踟蹰不进。对禁锢人们的思想,为维护历代封建统治起了很大作用。孙中山提出"行易知难"认识论,强调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对人们产生认识的决定作用。"使中国人无所畏而乐于行,则中国事大有可为矣。"孙中山把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到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传播之前关于知行学说的最高水平。本文最后对"行易知难"认识论的种种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课程的实践教学还没引起相关部门和老师足够的重视。由于成人开放教育"师生分离"的特殊性,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存在不少的难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试图将实践教学渗透于各个环节。在长期的探索中,提炼了"1+2+3+N"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景泉同志的《再论哲学体系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我对其中一些观点还有点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景泉同志。另外,该文对拙作——《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二期)的观点提出了几点批评意见,也在此作简单答辩,並对前文所论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6.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理论建设中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南,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60多年,创立了以主客观矛盾规律为核心的、独树一帜的心理学学术思想体系。本文拟结合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探讨一下心理活动的主客观矛盾规律。一、主客观矛盾规律的基本点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什么呢?刘泽如教授明确指出: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主观矛盾规律。30年代以来,他先后撰写了《行为研究举例》、《运用实践论研究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上必须贯彻反映论》等文章,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其基本点有三: 1、客观决定主观。刘泽如教授认为,“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心理意识而独立存  相似文献   

17.
足球射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从少年培养开始,经过多年系统训练才能达到,客观讲限制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射门意识不强。射门意识是射门能力的主要环节,意识培养的过程,是意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使运动员懂得射门的意义和射门的正确概念,在实际训练中得到认识,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一反复过程,使每个运动员在意识和技术上达到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大幅度上升。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其个体间政治素质差异扩大,良莠不齐。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的问题,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理想信念既是一个理论问题、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既有赖于高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更有赖于研究生自身的努力,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从理论学习中汲取政治营养,从先辈先进的榜样获得力量,从社会实践过程中达到知行统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德才兼备,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 88年5月《求是》刊登了许家屯《重新认识资本主义,自觉建设社会主义》一文。《文汇报》也刊登了陈实《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陈瑞生、董德刚《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再认识》等文章,《经济周报》发表了李琮答记者问。他们一致认为:“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当今的世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世界。……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也不能吃掉谁,只能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认识教育世界和认识教师自己的交互作用,建构和超越教育知识,实现从无知到知,从教育知识到教育智慧两个飞跃而得到的.在这一过程中,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教师获得教育知识,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使教师生成理性教育智慧,这其中又包含两个转化:化教育知识为价值教育智慧;化教育知识为实践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