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荀子为代表的由行致知知行观,对现代马克思克主中国化和社会建设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重点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探析了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荀子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认识论深化的本土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古典哲学依据、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知行结合是处理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关系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知难行易”学说,扩大了阳明哲学中“知”的范围,更强调“行”的作用.在知行关系上,孙中山先生认为知比行难,主张行在先,知在后,是对阳明先生知行合一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知行统一观”是毛泽东辩证唯物论的认识理论。知行的辩证统一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其基础是实践;知行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知和行统一的过程是辩证的、发展的,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知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苟况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思想家,朴家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根据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建立自己的认识论体系,在“天人相分”的思想上,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题,第一次对精神和形体的关系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并初步探讨了感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建立了以“道”为标准的认识论和“虚’壹而静”的思维方法;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提出重行的知行观。把古人的朴素唯物论  相似文献   

5.
墨家认识论与西方哲学认识论相比,有其独有的特色。古希腊哲学家普遍注重对事物原因的探求,只有苏格拉底独辟溪径注重认识自我。中国墨家则既注重对事物本身原因的探求,更重视对主体自身认识能力的分析和把握;既注重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同时也特别强调理性认识的突出作用;既重视理论,更重视实践。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对欧美民主政治学说的吸收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在吸收借鉴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研究分析欧美民主政治学说对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影响以及孙中山对欧美民主政治学说的吸收和改造,对我们深刻认识民权主义的实质及其学术价值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欧阳康副教授撰著的《社会认识论导论》,作为优秀博士论文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库》,1990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第一部关于社会认识论的专著,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引起了全国哲学界的重视。通观这部著作,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主要特点:首先,立意新颖。长期以来,研究认识论的论文多如牛毛,其中联系社会现象者也不乏其例,但以人们认识社会的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把社会认识论作为人们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学说进行专题研究,却是罕见的。作者勇于探索,扑向认识论研究的前沿,力图解开“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这个千古之难题,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研究途径,具有填补这方面研究空白的意义,其理论的和实践的价值不可低估。随着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对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以《社会认识论导论》为开端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必将日益为人  相似文献   

8.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但两者的分离却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在理论自身发展的进程中 ,两者却陷入了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在这一意义上,它属于认识论问题,它必然要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规律,即思想理论认识来源于客观实践,又必然要回到实践中检验,理论认识才能真正获得并巩固和发展.实践教学正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认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检验、巩固和发展理论认识,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纠正对实践教学的错误认识,廓清实践教学的界域,精细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优化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作用,才能激发实践教学效能,推进学生理论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意识。旧心理学采用三分法,叫认识、感情、意志。。潘菽同志提出二分法,叫认识和意向,认为二分法是合于辩证唯物论的,三分法是不合于辩证唯物论的。他在《漫谈心理学》一文中作了如下一个图解(见《教育研究》79年,第2期75页): 从这个图解的整体看,是从感知到行动的过程,也就是知行过程。关于知行关系,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是这样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  相似文献   

11.
"虚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理论范畴,最早是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的.虚静是认识主体以其独有的心理体验方式,对其自身精神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达到一种理想的审美人生状态,从而实现对世界的认识.这为探讨和指导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和接班者,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功与否。大学生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可以通过"对话——体验——生活"的环节来实现,基于此,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路径可以从情感契合的叙事对话、真实情境的个人体验、知行统一的生活熏陶三个维度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人们对认识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了解,特别是在大脑微观结构和功能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其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大脑的结构及其功能作用同实践的结构及其功能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关系呢?这不仅涉及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问题,而且涉及如何概括和总结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实践只是认识的宏观机制,而不是它的微观机制;或者说,实践只是认识的外在能动性,而不是它的内在能动性。这些看法的产生,似乎都同忽视大脑与实践的联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实践的宏观结构与大脑微观功能的联系和关系,以期进一步说明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对"两课"教学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培养目标入手,提出要理顺虚实、教学、知行、师生等四种关系,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手段和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重新审视和评判了"两课"的功能及地位.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道家的"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是华夏文明内在的本质和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本体论上主张万物阴阳和一,系统自然有序,认识论上主张辩证认识万物,追求动态平衡,自然观上主张自觉天人合一,强调道法自然。产生于后工业社会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也具有"和合"意蕴,本体论上主张人与自然共生,重视整体有机,认识论上反对划一思维,倡导尚和文化。自然观上主张正视宇宙之链,重构天地人关系。二者尽管时空相隔甚远,但契合了认识和解决天地人关系的"和合"思想,找到了共鸣点。本体论重整体倡协调,认识论尊重同异结合,都能辩证法地看待科技。二者的古今呼应,有助于为人类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难题提供更多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对于人的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大学生中开展经常性的社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创新、拓展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视角和内容,挖掘、彰显"身体"之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重点对基于"身体"视角的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学理依据、现实基础、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未来研究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身体"视角的缺失势必会造成其认识和研究上的局限和盲区,亟待反思与创新;2)"身体"之于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不仅具有深刻而充分的学理依据和坚实而可靠的实践基础,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研究最后进一步展望了基于"身体"视角的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4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美学发展之途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既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又存在对实践美学的某些误解,有些论点本身也存在争议。美学发展的突破途径在于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认识论引入了兴趣的范畴,建构了围绕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新的认识论,这一认识论的基本结构就是认识与兴趣的二元互动。他的认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重新审视理性,重视价值理性,二是对唯科学论进行批判,三是探求价值和理性的内在统一,四是建构实践和理论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然而,就现今而言,哈贝马斯认识论的观点需要与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进行比较评析,增加新的内容,进行新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近代科学研究对对象的认识都是从严格的决定论开始的。在认识论上就是主体完全由客体所决定。它要求过去直线地、唯一地决定未来。因此,经典科学的认识论是被动的反映论。这种反映论不仅过去,而且现在还对自然和社会科学有较大影响。而选择论则认为,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能动的、创造的,其本质就在于选择。选择论不仅在认识层次高于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