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对电子通讯和网络的日益依赖,传统的阅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到网络阅读,再到时下盛行的"屏读",多元化的阅读媒介,造就了新的阅读时代。如何在新阅读时代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深入发展,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阅读方式是受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制约的,有什么样的阅读介质,就有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等)新媒体愈发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阅读发展史中,阅读媒介起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阅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可将人类阅读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媒介依附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独立于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主宰阅读文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催生出不同的阅读文化发展模式,即以纸质媒介—默读—私人阅读—理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纸质阅读文化;以电子媒介—有声阅读—公共阅读—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电子阅读文化;以数字媒介—默读和有声阅读并存—私人阅读和公共阅读并存—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数字阅读文化.通过对不同阶段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阅读媒介正朝着不断征服阅读文化的方向发展,学界和业界关于阅读危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辩证地看待数字时代的阅读危机,对于正确认识数字阅读、把握未来阅读文化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13次调查数据,从各媒介阅读率、阅读量和阅读时长等方面综合分析后发现,17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总的趋势是,除纸质图书阅读保持平稳增长外,纸质报刊的阅读呈下降趋势,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移动阅读在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飞速发展,微信阅读成为表现最突出的新兴阅读方式.尽管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发展在不断挤压纸质阅读的空间,但从长远来看,纸质阅读将和数字化阅读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5.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时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楚 《传媒》2014,(10)
正自从人类社会开始阅读时起至今,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不断地经历嬗变。从甲骨到竹简,从布帛到纸张,再从传统的电视电影到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以及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只要阅读载体发生嬗变,阅读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改变具有必然性、进步性、革命性的特点。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大多进行深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深阅读是人们为获取文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培养个人修养与思维能力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转  相似文献   

8.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网络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文字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形态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记忆保持层面研究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同一阅读材料,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在理解认知方面,两组对于简单信息的处理加工表现无差别,但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略差;在长期记忆方面,数字阅读表现逊于纸质阅读,内化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弱。研究揭示,在数字环境中读者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获得阅读理解效果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日,阅读自然又是热门话题。在网络和数字时代,用于阅读的媒介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还有电脑、手机、阅读器和其他电子媒介。如今,各类电子器具都以  相似文献   

10.
出版产业融合为新时期数字出版的发展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同时,数字化时代也使传统阅读出现重重危机.新媒体环境对人们阅读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文章以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为分析视角,对阅读调查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阅读调查数据的趋势变化进行解读.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析我国数字阅读作为主流阅读方式出现的拐点以及由此引发国民阅读发展变迁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作为当前信息传播业的发展趋势,已经极大地影响并改变了国民的阅读行为。以新媒体时代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的演变历程为依据,剖析传统国民阅读结构模型的深层变化和新型国民阅读结构模型,指出随着国民阅读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国民阅读必将从分割状态走向情意合一的融合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阅读近年来作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本文拟从新媒体与浅阅读、与功利化阅读,以及与思考力、与纸质阅读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辨析,提出新媒体阅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和阅读过程中的某些负面现象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应客观看待新媒体阅读。并从提高读者媒介素养、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内容,以及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三方面力图对引导新媒体阅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澍 《黑龙江档案》2012,(1):117-117
高新技术的崛起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除了依托纸质载体外,还衍生出一种由文本变化带来的新型阅读方式——数字式阅读。数字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媒介,是声频视频多种交互结合的阅读形式。读者通过借助计算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网络阅读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挤压着传统阅读的空间。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最大业余爱好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阅读花费上,网络阅读超过传统阅读;大学生对网络收费阅读接受度高,但对阅读内容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调查数据研究大学生读者阅读习性规律,重新定义"浅阅读"现象,论述了信息数字时代的媒介传播生态变革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普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纸质图书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公众阅读方式悄悄发生改变,数字阅读开始逐渐普及。面对数字阅读的兴起,图书馆应"随需而变",建立完善的"数字阅读"体系,做好阅读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读者信息获取能力及馆员导读能力培养工作,为读者营造良好的数字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针对新媒体时代读者新兴的阅读方式,图书馆采取对策以满足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为图书馆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国民数字阅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影响着阅读行为,甚至影响到了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文化的传承方式。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国民数字阅读行为嬗变的表现形式及面临的困境作了解读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国民数字阅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阅读的裂变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便是人类文明大厦一砖一瓦之间的黏合剂,它令千年来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成为现实。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后起勃发,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媒介技术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阅读方式和阅读文化的裂变。当发光的屏幕取代反光的书页,当点击与触控取代手指的轻捻,阅读还在延续,但又别有风味。张金《网络阅读现状、走向与未来趋势》一文从网络阅读  相似文献   

19.
传统纸质阅读虽然能满足读者在阅读深度和阅读习惯方面的需求,但数字阅读,尤其是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数字阅读,在阅读广度和阅读成本方面更具优势,能利用科技手段缩小阅读的“贫富鸿沟”,因而成为全民阅读重要的助推力和新阵地。本研究采用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从“用户价值导向”探索个人价值视角下用户从传统纸质媒体到数字阅读媒体转移的动机。研究表明:用户从传统纸媒转移到数字媒介情景阅读时,更多的是受到功能性价值、机会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以及情感性价值的影响,其中,对情感性维度的关注已超过功能性维度;与价值维度匹配的要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类层面,已延伸到环保意识层面。研究揭示,随着读者价值观的改变,阅读行为动机也有了新的变化,需要对数字媒介相关的资源、产品及系统的设计、服务等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图3。表5。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20.
“碎片化”“快捷化”的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纸质阅读却激活了身体的感知,成为不可替代的阅读方式.文章以物与“身体感”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身体感知方式层面的差异,回到身体的维度探究纸质阅读在新的媒介时空如何焕发生命力;从传播形态变迁的历史语境中,梳理人与媒介间交互影响的脉络,以“体物入微”的概念重新阐释纸质阅读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化意义.实体书店的空间也从传统的单一零售空间转变为具有美学价值和交流意味的多功能文化复合体,空间属性的变化重构了身体与客体空间的关系,客体空间通过“身体”的参与具有了体验的意义,身体空间也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及其意义分布不断变化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