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一项提高效益、实现公正的平衡性机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已不相适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反诉人的合法诉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诉制度中诉讼权能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反诉立法的薄弱、反诉制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审判实务中错误观念的制约、反诉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传统"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笔者以为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确保本诉被告诉讼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自认制度是民事证据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对之均加以详尽规定.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是确立自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制度环境.在推行司法改革特别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我国在参照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对现有的过于简单的自认规则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法院查证     
法院查证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所特有的,由于民事诉讼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种种弊端,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建立举证责任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明确法院查证范围与条件,从而使民事诉讼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民事审判程序中重要的监督制约制度,但司法实践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立法上的缺陷是制约民事检察制度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如何通过立法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民事交易环境是当前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立法评估的研究和实践中,过多地重视立法后评估而忽视立法前评估。立法评估应该既有事前审核,又有事后完善的功能,其目的就是弥补法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日渐完善的今天,立法前评估制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大多是针对立法后评估进行讨论研究,或者介绍国外立法评估的先进经验。在我国构建立法前评估制度,仍然是理论研究的空白,这对当下各级立法机构进行立法前评估的实践探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汗青 《职大学报》2003,3(4):64-66
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具体规定不完备,使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在民事抗诉问题的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民事抗诉的立法和实践均陷入困境。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抗诉的立法,规范民事抗诉的行使内容。其次要对抗诉的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定。第三就是要进行审级改制。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事人举证与仲裁庭查证的关系问题是我国仲裁法学举证责任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争论的焦点。我国民商事仲裁举证责任的配置应当按照现代民事证据制度的一般法理与民商事仲裁的通行做法 ,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正确地划分当事人举证与仲裁庭查证各自的范围并完善相关的保障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认制度在民事诉讼法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也关系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应当不断地从立法中完善自认制度,完善各种诉讼程序中的制度,从而能在司法实践中做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在我国的立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却并未明确规定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范围。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各种可能类型,对检察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和环保社团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类型化研究,可以使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侵权人在诉前达成和解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对节约诉讼资源、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及时保护公共利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面临理论依据不足、启动程序缺失及和解协议缺乏监督等问题,制约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构筑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和解机制,不仅要完善案件审查、听证程序及司法确认程序,也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启动方式及鉴定方法,从而提高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整体效率,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为此,就要在政治组织、宣传舆论、群众性创建活动、舆论阵地、长效机制等宏观层面,牢牢把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动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楷模、理论工作者理论引导、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带动、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科学确定其逻辑起点。近30年来学术界关于唯物史观逻辑起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学者们关注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历史起点是三个因素统一的观点,却忽视了他们同时也阐述了历史起点是五个因素的统一。无论是三因素还是五因素,共同的核心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历史的起点只能是多个因素统一的“现实的人”,或者说是“现实的人”多方面因素的同时展开。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处于多方面现实社会关系制约的“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3.
乡土武术传承实践的历程反思及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乡土武术是植根于乡土中国或传统社会的文化样态,是没有进行现代化转型或正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传统武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现代化转型中遭遇困顿的乡土武术的传承实践进行了反思,对其当下的生存价值进行了寻绎,以及对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为乡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乡土武术的传承离不开国家元场域的影响以及传承人的核心主导,师徒传承应为主轴,师生传承应为主力,技术体系应创新,门户认同应强化;乡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它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与标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其作为民俗活动的复归,是推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途径,同时它还是开展武术研究的新田野;乡土武术在当下的文化传承应推动传承人的职业化,建立和强化政府主导的制度保障,继续推进拳术进校园,重拾和加固门户的集体记忆,以创新发展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纳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竞争性平衡的概念、竞争性平衡衡量方法以及维持竞争性平衡的制衡制度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2000-2015年国内职业体育联赛竞争性平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同时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果上分析探讨了职业体育联赛竞争性平衡理论的现状与问题。并且在此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性、综合性、统一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 ,建立乡镇企业经营状况监测指标体系 ,定期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估。这对乡镇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及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在艺术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应理论教学与欣赏并重、学习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学方法应采用师生双向交流,教师知识结构应既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一般的文化知识和姊妹艺术知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学校主要的行政管理体制,科层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发挥着积极切实的作用.但由于其权力过于向行政偏移,忽视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导致行政权力膨胀,并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大学的学术职能异化,学术人员的积极性严重挫伤.改革这一状况必须转变观念,重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从大学本身学术职能出发,维护并彰显学术权力的作用,保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平衡,实现大学学术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体育课程文化为出发点,重点开发校园足球课程文化的本质、内涵,分析校园足球课程文化路径的建设。研究认为:从宏观角度来说,校园足球课程文化是一种逻辑、一种方向、一种动态的育人文化;从微观角度来说,校园足球课程文化是致真文化、致善文化、致美文化的集合,校园足球课程文化的建设应该大力开发文化资源,完善文化评价机制,形成文化建设系统,加深校园足球课程文化理论研究。旨在发挥校园足球课程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和对其他项目课程文化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健美操教学学生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调查和理论分析,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对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相应的教学实验.在改革和完善传统的健美操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具有选择性、层次性和激励作用,面向全体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评价体系,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