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锻炼与针刺组合对退行性膝关节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针刺组(单纯针刺)和锻炼组(站桩与针刺组合),对其实验前后疼痛程度(VAS)、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及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MBPU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局部温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锻炼与针刺组合可以明显缓解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疼痛症状,降低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提高皮肤温度;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
下肢骨关节炎是导致残疾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对患者及家庭、医疗系统及社会带来最大影响的运动系统的主要疾患。骨关节炎是包括 关节力学变化(如下肢骨骼力学轴线排列异常,关节负荷分布异常,活动过程中关节力矩异常)、韧带走向异常、软骨退化或软骨成分降解和肌肉神 经控制功能异常等复合因素引起的全关节疾患。尽管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关节生物力学在其发生和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已为大量的前瞻性 研究和持续数10年之久的长期追踪研究所证实。综述骨关节炎生物力学及病理机制的研究状况,生物力学干预在骨关节炎治疗康复中的应用,以 及太极拳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其在骨关节炎治疗康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目前上述领域和太极拳生物力学特征的科学研究状况分析,以及 美国风湿病学会在2012年发表的最新骨关节炎非手术和药物治疗指引中将太极拳列为膝骨关节炎运动干预方式之一所带来的国际影响,为了深入 探索太极拳在下肢骨关节炎治疗康复效果的机制,以及发展有科学研究事实支持的太极拳运动干预康复方案,未来此领域的研究需要致力于研究 骨关节炎患者身体活动时的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典型太极拳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以及骨关节炎患者在太极拳运动干预过程中下肢关节力学的变 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功能锻炼对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评价,探讨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的疗效和作用,旨在建立膝骨关节炎功能锻炼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锻炼组30例,对经基础治疗的患者予以康复保健操锻炼治疗;对照组30例,只给予基础治疗。连续两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膝关节症状改善以及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计分评定比较。结果:两组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疼痛、缓解晨僵、局部压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锻炼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对改善膝部骨性关节炎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腰痛发病率高,医疗支出代价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腰痛的康复治疗研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腰痛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40名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太极拳组,一组为核心稳定训练组,这两组每周早上锻炼三次,每次60分钟;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进行任何规律的体育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运动治疗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下背痛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与弯腰拾物功能测试。结果:12周运动治疗后,发现太极拳组在治疗后下背痛功能障碍失能程度显著小于核心稳定训练组,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弯腰拾物测试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太极拳锻炼可以改善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弯腰拾物的活动能力,太极拳锻炼是腰痛患者运动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刘鸿友 《武当》2012,(9):19-20
太极拳能健身能养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腿部的锻炼。通过柔和缓慢、分清虚实的腿部运动,改善腿部各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维持人体平衡的支撑能力,促进腿部淋巴、血液循环,特别是远端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延缓衰老。但反常的是,常听一些太极拳练习者说,练拳后有膝关节疼痛的现象,有的医生也劝膝关节痛的人不要练太极拳,练太极拳会伤膝关节。抛开医生的无知,分析膝损伤产生的原因,发现许多人并没有按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6个月的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干预是否可以改善老年女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方法:招募46名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太极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干预。实验前后,通过等速肌力测试仪和动态平衡测试指标,测量所有受试者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结果:6个月前后,太极组下肢肌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动态稳定性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新型太极拳康复干预可促进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稳定性,简易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分析法和逻辑法,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竞技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进行梳理,探讨了人们对太极拳锻炼价值的需要,提出了坚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研究和弘扬太极拳锻炼价值时,既注意到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全面性,又注意突出锻炼者在太极拳价值观方面的个性差异。认为以“以人为本”发挥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关键在于以锻炼者的需求确定价值取向、以价值取向引导太极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0,(4):323-326
目的探讨长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下肢静态平衡的改善效果以及不同锻炼水平对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挑选长期太极拳锻炼的专业锻炼者、短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练习者以及无太极拳经验但保持步行锻炼习惯的步行锻炼者各23名进行研究。利用Tecknobody PK252平衡测试系统对静态平衡功能进行测试。结果与结论长期太极拳锻炼能够改善姿势控制和维持静态平衡的能力,在熟练掌握太极拳要领后平衡功能改善效果最明显,持续3~5年太极拳锻炼后,练习效果会维持并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苏州地区48名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的运动处方,探讨长跑和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各组锻炼前后比较,发现长跑和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均有积极的意义;其中长跑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而各组间锻炼效果的比较表明,长跑二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将18例EH(轻度10例为A组,中度8例为B组)患者经三个月的运动(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治疗,进行诊断和疗效判定;A、B两组的疗效以及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经诊断11例血压达到正常,6例轻度,1例中度:按疗效标准判定,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治疗后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结论: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轻、中度EH患者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降压疗法;轻度EH患者的疗效更显著,更适合运动疗法;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运动组合是一种治疗轻、中度EH有效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高血脂症老年人群高脂血脂以及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对40名患有高脂血症老年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干预。从各个指标的变化来观察太极拳对高脂血症以及骨质疏松起到的预防作用。结果:锻炼前后老年人高脂血症、骨密度值均发生了显著性的改变(P0.05或P0.01)。即太极拳运动对高脂血症老年人骨质疏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太极拳运动可有效改善血脂异常,提高骨密度。可作为防治高血脂老年人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心肌自由基生成的影响,将16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采用跑台力竭运动模型,运动后即刻取样,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心肌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含量。结果:力竭运动后,心肌中ONOO-和MDA显著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NO含量有一定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竭运动诱导心肌ONOO-的大量生成,其机制可能源于力竭运动导致心肌超氧阴离子的大量生成与NO的过量生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太极拳锻炼后的老年人与基本不锻炼的老年人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对各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探讨太极拳锻炼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太极拳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建议在社区体育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4.
段卉  韩尚洁  高明 《体育科技》2013,(6):69-71,76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情绪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太极拳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连续12周的实验干预,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测试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的情绪状态,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男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波动较大,较正常男性人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女大学生情绪状态波动很大,较正常女性人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实验后,实验组男大学生情绪状态近似于正常男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状态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特质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相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男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干预效果优于女大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其还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醛染毒对运动大鼠骨骼肌的毒性及刺五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0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士10)g,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刺五加组进行动式染毒,甲醛剂量分别为0.8mg/m3,2.4mg/m3。每天染毒30min,每周6次,连续4周,刺五加的灌胃剂量为104.17mg/kg,测定运动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中CAT、GSH-PX、SOD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刺五加组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中CAT、GSH-PX、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O.05),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O.01)。结论:甲醛可以造成运动大鼠骨骼肌组织的氧化性损伤,而灌服刺五加可以有效缓解其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有氧运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CRP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其余为高脂血症模型组,高脂血症模型成功后再将高脂组大鼠随机分成高脂血症安静对照组(HC)、高脂血症1小时有氧运动组(HE1)、高脂血症2小时有氧运动组(HE2)。酶免法测定血清CRP。结果:HC组大鼠血清CRP的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HE1组显著低于HC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NC组(P<0.05);HE2组与HC组相比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HE1组相比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上升趋势,仍明显高于NC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大鼠血清CRP水平有升高现象,提示高脂血症大鼠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慢性炎症反应;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减轻高脂血症大鼠机体慢性炎症反应的作用;仅就循环CRP水平而言,并非运动时间越长,对高脂血症越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陶胜国 《精武》2013,(35):7-8
观察盘坐对大学生运动员膝关节内佣副韧带损伤康复疗效。方法:将52例膝关节内例副韧带损伤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前期均采用针刺、推拿、TDP灯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待症状好转后,均进行15天的康复训练,实验组26例采用盘坐法康复,对照组26倒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改良Lysholmscale评分积分值98.89,对照组分值8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盘坐较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对膝关节内佣副韧带损伤彻底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7天力竭运动及恢复期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研究对象为8周龄健康雄性大鼠36只,随即分为6组(C、E0、E12、E24、E48和E72),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电镜观察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力竭后以及恢复期间骨骼肌超微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力竭运动组(E0、E24)骨骼肌内部结构明显遭到破坏,肌节紊乱、肌间隙增宽,部分线粒体出现变形、扭曲、肿大;大鼠在7天力竭训练后,骨骼肌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发生变化,其中安静组内的PCNA含量很少,而力竭运动组的E12组-E72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显示此时大鼠内由于损伤导致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的增加,大鼠内自体修复过程在E24达到峰值(P0.01)。结论:7天力竭运动及恢复期,大鼠骨骼肌内部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骨骼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力竭运动后明显增加,在E24组达到顶峰,表明增殖细胞核抗原可能加快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