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体育生活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蔓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农村老年人健身活动情况提供理论信息,为更好的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城区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河南省城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城区中、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影响中、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和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及对策,为城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河北省城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动机、积极性与普及程度、健身内容、场所以及健身指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河北省老年人体育的发展策略,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河北省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老年人群健身活动的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等以及影响和制约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乌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特点.关注老年人的体育健身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问题,已成为促进和制约我国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川南贫困县县级领导认识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社会学原理,就川南贫困县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对县级领导进行调查。通过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认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领导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等问题的深入调研,为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吉林省西北部多民族聚居地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方法,对当前吉林省西北部多民族聚居地区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而为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社会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提供理论信息,为更好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访谈法,对武汉市妇女定向群体健身活动前后体育态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对工人、下岗群体、退休群体和家庭妇女等不同职业群体体育态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群体的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相关的问卷、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银川市部分社区和街道的老年人参加健身锻炼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比较广泛,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或闲暇时都会主动参加健身锻炼,以此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老年体育健身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参加健身体育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的社会舆论宣传,加大力度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完善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场所和设施,为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合肥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不同性别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都较高,健身内容与手段呈现多样化,健身活动场所相对固定,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较为明确。但是,在健身科学化上还存在不足,缺乏场地器材、缺乏时间、缺乏指导成为影响参与体育健身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健身处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不同性别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都较高,健身内容与手段呈现多样化,健身活动场所相对固定,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较为明确。但是,在健身科学化上还存在不足,缺乏场地器材、缺乏时间、缺乏指导成为影响参与体育健身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老城区居民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老城区居民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全民健身和体育锻炼具有较高的认识,健身目的具有多种认知特征;体育人口约占37.1%,在年龄层分布上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体育健身的时间和项目具有年龄特征,居民体育健身外部环境良好,但体育消费意识较弱。针对现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制定当地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健身路径使用现状及设计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健身路径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练习者以老年、女性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练习者居多.2)练习者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性强.3)弱势群体是健身路径经常使用者和受益者.4)练习的人际环境呈多样化.5)在设计上应增加对关节疾病具有预防和康复作用的器械、提高全面力量及具有北方特色的器械产品.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湖北省老年人群体质水平影响的差异性,并深入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方式的健身效益,为构建适合湖北省老年人健身指导系统提供参考。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后结果表明: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湖北省老年人BMI、克托莱指数、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身体形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肺活量身体机能指标以及体前屈、握力、反应时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通过点估计公式可得,步行对老年人BMI和克托莱指数身体形态指标的效应最大。武术、健身气功对老年人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体前屈、反应时的效应最大。球类项目对老年人肺活量、握力的效应最大。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群体质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体育锻炼方式,同时深入了解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其体质水平的改善程度,获得增强锻炼的实效性,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荆州市太极拳中老年练习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健康体适能与技能体适能相应项目的相关指标综合测试,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在体重控制等方面,对中老年人体适能存在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征集214名(男111名,女103名)老年人(60~83岁)为本研究受试者。采用Osness等人“60岁以上成人功能素质评定”方法,以及在Duke大学“多项功能评定问卷”基础上经补充和修改的问卷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综合评价。调查结果初步揭示了中、澳、美老年人在社会资源、身体健康状况、体力和智力素质、营养、功能独立情况、日常活动模式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证实了“现场试验”是一组对技术和仪器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老年人口进行身体素质评定的方法。这种“问卷调查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少量修改。它确认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有多种纪律约束的研究课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老龄人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标准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制定老龄人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标准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紧迫任务.1999年,日本文部省体育局颁布了新的体力测定标准,新标准和原标准有了重大的变化,其中把测定标准的年龄跨度延长到了79岁是一个最为注目的变化.根据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体育需求,介绍日本的经验,为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老龄人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标准、促进我国老龄人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献资料分析法对757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的体育现状、坚持体育锻炼后对健康的自我体验及对健身、健康知识的需求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广州市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项目以跑步类比例最高,其次为健身操类和太极类。推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跑步类将仍然是老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2.老年人对健身和健康知识有较为强烈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试论老年体质和运动养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观念,阻碍了运动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章一方面从现代体质理论入手,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理性探讨体质与运动的关系;另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医学理论,剖析老年人体质的特点,阐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养生的机理,指出发展老年体育,应加强与运动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结合,倡导将民族传统体育方法应用于老年健身活动,引导老年人科学地参与锻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从场地设施、经费投入、活动组织、健身指导和信息提供等五个方面对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与需求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老龄化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运动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死亡率高的基本现状以及现今人们对于运用体育活动手段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存在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出较为科学的运动治疗方式,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提高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