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期以来供热公司的粗放经营使"用户档案"流于形式,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转变"用户档案"的性质及职能,积极借助于"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将其记录和落实工作做具体,才能真正实现供热公司"用户档案"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实现数字出版业由外在推动发展真正转换到内在驱动发展,必须满足用户有效需求。移动媒体时代的场景革命,为数字出版业满足用户需求开启了新思维。场景思维本质上还是大数据时代文化产品的"文化的循环"。本文在分析场景思维本质的基础上,从赋予产品意义、为用户提供精神栖息地、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品位的社群、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和不同场景的个性化服务等四个方面阐述数字出版机构如何真正满足用户需求,从而促进数字出版业走内在驱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韩云云 《兰台世界》2012,(35):17-18
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推崇,用户资源管理已成了档案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用户资源同样存在着"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资源服务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图书馆一方面应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找出自身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差距;另一方面也需借鉴互联网的成功案例,改进和完善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方式。本文着眼于用户体验,展开了一次针对OPAC检索满意度、开架找书体验度和网络交互功能用户偏好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引入"用户年均读书量"这一新的分类指标,根据用户阅读量进行统计分析,将真正热爱读书、高频使用图书馆的用户需求突显出来。调查结果表明,自动化系统固有的面向流程的系统设计阻碍了图书馆业务随用户需求而变,导致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时遇到困难与不便。为了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图书馆可以借鉴互联网成熟应用的"面向用户的开放平台"思想,重新架构内部业务系统,为系统运行机制和流程管理的改革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5.
Web2.0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信息和通信技术用户分类研究>的报告、美国RSS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Web2.0用户参与度的调查以及中国Web2.0的认识渠道、用户感受以及RSS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用户对Web2.0的了解和使用情况、Web2.0网站面临的问题、Web2.0用户的主要特征以及用户的网络行为变化等分析结果,并获得三点启示:即以人为核心、真正地互动与分享、对Web2.0的深度利用.  相似文献   

6.
Web 2.0的出现使信息构建(IA)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IA已进入"信息构建2.0"(IA2.0)阶段。在IA2.0阶段,IA作为一门学科、一种角色和一类社团的协调统一体而存在,它强调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和"丰富的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新环境下的用户需求。Web2.0网站的IA,是IA2.0的典型应用,也是IA2.0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其称为网站IA2.0。文中设计了一个网站IA2.0模型,并进行了简单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户体验影响着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文章提出将大众用户群体访问行为特征研究、集中用户群体验调查研究以及个体用户体验测试研究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机制。以"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网"为例,运用该研究机制进行用户体验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8.
基于用户兴趣的个性化检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检索工具的设计大都面向所有用户,而不考虑用户个人的兴趣偏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兴趣的个性化检索方法。该方法自动学习用户查询的历史记录,构建用户兴趣模型,以此推导用户新提问的真正意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更适宜涉及多个类别的关键词的信息检索,可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准率。  相似文献   

9.
用户需求越来越成为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核心。许多国际数字出版商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分析、运用复杂数据的机构,并在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尝试直接面向用户展开垂直营销、为用户使用提供各种便利、以用户为指向的价格策略、定制出版与按需出版策略。中国的数字出版商需真正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克服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壁垒、加强内容提供商与技术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6):128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过时,进入现代工业2.0时代,乐视TV将全力为用户呈现社会化时代下的工业之美,全新的"CP2C模式+完整生态"代表了未来。"CP2C"模式实现了产品设计、研发、传播、销售、售后和运营,再循环至产品设计闭环的每一个环节均能全流程直达用户,并且用户能够深度参与到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千万人参与、千  相似文献   

11.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主张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2010年,微博用户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具人气的微博产品,这一年被定义为微博元年。而在2013年,微博发展出现转折,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目前微博用户流失、活跃度下降仍是严峻的问题。因此,如何了解用户的行为,发现核心用户,维持用户忠诚度,保持用户活跃度是微博未来发展及各运营账号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献发现荐购是在整合各种文献目录数据、广泛收集和智能发现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仓储、数据挖掘和数据链接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资源、用户服务和荐购信息管理一体化,其设计与功能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真正体现。文章以图书荐购为雏形,合理设计了文献发现荐购系统,为图书馆文献荐购和文献采访开辟一个方便快捷的通道,旨在为改善馆藏结构、提高馆藏利用率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为图书馆文献荐购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南方电网情报用户为例,将公共企业情报系统中的情报采纳方式划分为"浏览或下载"、"购买"、"参考"、"引用"、"收藏"、"转发"、"推荐"、"上传"八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任务性质、职业资历、职业资质、情报依赖四个变量对公共企业用户的情报采纳方式的影响。提出公共企业在设计情报系统、开展情报服务的过程中,应确保用户浏览下载,完善情报系统功能,培养用户情报素养,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并针对不同类别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研究科学网信息用户对价值驱动因素的感知重要度和满意度.发现"信息资源质量"检索功能"信息获取及显示"信息资源数量"和"相关服务"等价值驱动因素的感知重要度依次降低.用户对科学网总体较满意,但对比分析用户价值驱动因素的感知重要度和满意度,发现"检索功能"信息获取及显示"相关服务"3大驱动因素的满意度分值较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互联网时代,有许多相关定义.其中,“用户时代”应当受到传统媒体的更多关注.传统媒体有必要深入思考“用户时代”的真正含义,同时也有必要认真思考,“用户时代”传统媒体将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Ontology的个性化检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检索工具的设计大都面向所有用户,而不考虑用户个人的特殊信息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Ontology的个性化检索方法,该方法自动学习用户查询的历史记录,构建用户兴趣模型,以此推导用户新提问的真正意图,满足用户特殊的信息需求。该方法适用于Internet特定领域或者特定用户群、企业网等智能信息检索。  相似文献   

17.
其实我们谈到“用户”这个概念,就已经超越了“报业”范畴。而我们能否跳出传统媒体的思维局限,确立真正的“用户”理念,是能否能够具备新媒体基因、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媒体“用户”意识的分析,解读传媒业转型困境。并以“橙”精准营销系统为例,探讨用户意识在传媒业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用户需求的类型及用户对创客空间各项服务需求程度的差异性进行研究。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研,基于Kano模型和better-worse指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问卷6个维度均为魅力需求,29项关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用户需求的指标中,"创客空间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一项为魅力需求和期望需求的混合分类,其余指标类型均为魅力需求;根据Better-worse指数,用户对创客空间提供的不同的服务内容的需求程度是存在差异的。根据以上结论,提出若干关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方面的建议,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真正贴近用户需求的创客空间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需要系统的研究方法作支撑.基于文献计量的用户研究主要适用于科研用户的行为分析,其建立在"文献生产反映信息需求"、"参考引文反映信息使用"和"文献刊载反映信息发布"三个认定基础之上.文献计量法在用户特征研究、行为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各研究方法的不足决定了用户研究必然需要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总结探讨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涵义与理论体系,推动将"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准则。[方法/过程]借用天文学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理论,从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践行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服务能力3个维度,阐述和论证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结果/结论]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确立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变革,构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构建与用户需求的变化相适应的新型服务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