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调查,中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只有1.4%,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一份调查还显示,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闻,电视成为首选,占到82.8%,这说明电视科技新闻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着严重问题,显而易见.的有:  相似文献   

2.
李星 《新闻知识》2012,(3):17-18,32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成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和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民科学素养与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新 《图书馆学刊》2002,24(Z1):68-69
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一项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状况的社会调查表明:在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了解程度,公众对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了解程度,公众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等方面,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只占0.3%.  相似文献   

4.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的开拓者英克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价值目标。科学素养是衡量人的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众科学素养较低,同时大众媒介又是我国民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公众"现代人格"的"放大器",媒介在培育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的现代化人格养成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担当,因此媒介应努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水平,并开拓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风险社会背景下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感必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但当前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存在较严重的失范、失实、失衡现象,新闻媒体在报道态度、报道内容、报道体裁和话语转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新闻专业主义缺失。对此,在媒体层面应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从业者职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对媒体的外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公众对新闻媒体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①农民工作为在城镇长期或短期务工的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针对的重点人群之一,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较为薄弱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协2010年底公布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落后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这充分显示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该调查还显示,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科学信息是医学与健康,选择比例为82.7%。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公民获取此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由此可见媒体担负着普及  相似文献   

9.
李莉 《新闻爱好者》2011,(10):18-19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电危机接踵而来,中国公众主要通过国内外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获取信息,建立对灾难的认知和反应。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各主要视频网站的传播活动,分析其如何发挥作为媒介组织的告知、表达、解释和指导功能,帮助公众知晓、了解、传递信息,引导公众在灾难面前采取合理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23日,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基本科学素养,不及美国10年前的六分之一。与此同时,网上也公布了一组数字:全国每年的科普作品(包括电视科教节目)达3.2万件以上。中国的科普作品量多质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科普宣传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多的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电视节目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科学水平以及公众的的科学素养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公众对科普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把科普节目做得好看,并为科学找到最适合的电视表达方式,达到广泛传播且有引领价值高度的效果,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档高科技、高质量、高品位的科普节目,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幻科普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李莉 《新闻爱好者》2011,(20):18-19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电危机接踵而来,中国公众主要通过国内外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获取信息,建立对灾难的认知和反应。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各主要视频网站的传播活动,分析其如何发挥作为媒介组织的告知、表达、解释和指导功能,帮助公众知晓、了解、传递信息,引导公众在灾难面前采取合理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精确新闻报道是伴随着社会科学方法的普遍应用和公众调查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80年代以来,社会调查方法被普遍运用于各种学科和领域,也被引入了新闻学领域,并促成了精确新闻报道这种新的报道方式和新闻学流派在中国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的眼睛是标题,标题的好坏决定新闻报道的点击量,微信公众号作为目前新闻报道的重要载体,其推送的新闻报道的标题形式决定了该新闻的点击量和阅读量.本文以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为例,从句式形式的灵活多样、关键词渲染"惊悚"气氛和地域词汇与热点新闻相结合三方面分析了党报微信公众号新闻报道标题的撰写艺术.  相似文献   

15.
近日,从《北京青年报》上看到,2002年北京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调查初步统计结果公布,北京公众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达标率为6.6%。这份调查问卷设计了60多个问题,主要包括北京公众对科学技术和概念的理解、对科研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科技社会影响等三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4):9-10,18
现在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例如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2001年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出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条,比例相当高。原因在于最近100年来,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激增,人们对科学的关注近年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但近年也呈上升趋势:1996年全国第三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时,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0.3%,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的调查中已经上升到1.4%。虽然不令人满意,但上升速度是很快的。根据新华社2001年10月的报道,除了正规教育渠道外,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渠道中…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世纪80年代钱刚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问世,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灾难新闻报道带着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温度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其后对抗洪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昆明火车站严重暴力恐怖事件、马航航班失联等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逐步勾勒出中国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轮廓和脉络,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报道环境和呈现方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灾难性新闻报道既有着常规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和特  相似文献   

19.
提高科学素养公众须要科普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当今,国际竞争已不限于某个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是国家整体素质的竞争.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而科技普及的竞争,就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竞争.专家指出,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树立科学精神,对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20.
刘德寰  傅居正 《传媒》2023,(9):64-67
<正>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在新型运载火箭、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作为一个独特的报道类别,航天新闻报道肩负着展示国家科技实力、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培育公众科学素养的责任和使命。然而,有学者曾指出,航天新闻在顺应新媒体崛起的过程中,虽然对艰深枯燥的框架和单一严肃的形式进行了调整,但依然存在内容碎片离散、报道集中临时等问题。如何拓展我国航天新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当前航天新闻报道改革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