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2.
“叫你家长今天下午5∶00前务必到学校来。”时下,不少班主任,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要学生把家长叫来。“叫家长”似乎成了不少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招“杀手锏”,解决棘手问题的一根“救命稻草”。
  固然,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全面教育。班主任常和家长联系,可以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果无论事情大小,犯错轻重,动辄“叫家长”,过多过滥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引起家长的恐慌与反感。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暗示了“果子”是教师或家长预设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总是会为学生预设“果子”的,书本是“果子”,教学目标是“果子”,价值引领也是“果子”。为孩子预设“果子”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或家长不为学生预设果子,,而只谈学生主动探  相似文献   

4.
赵冬 《班主任》2009,(6):43-44
一忌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请家长,其实这样做极不明智。请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必要”时才请。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请家长”麻木不仁,或记恨老师;家长也会有怨言,认为班主任无能。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退步、考试作弊、课下打架、损坏公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班主任老师就停止学生上课,命令学生回去叫家长,否则不谁进教室。无奈,学生只好硬着头皮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检查、认错,遭到一番“教育”后,才能返回课堂。 逼着学生“叫家长”,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 一、逼学生“叫家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不管我,让家长管,这比打我骂我还难受,让我今后怎么见人?”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我犯了错为什么罚我父母到校,教训我家  相似文献   

6.
姚亮 《江苏教育》2008,(3):40-40
早在2001年,溧阳市实验小学就率先提出了“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了“家长、学生选师制”、“家长、学生投诉制”、“家长、学生投票制”三项制度,以保证“教育就是服务”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获得家访的成功效果呢 ?笔者从教多年的体会是 :教师的家访应以取得与家长一致 ,共同教育、帮助学生为目的 ,以通过心灵的“碰撞”激励学生奔向健康的自我为准则 ,教师在家访时应尽量做到“四多”和“五避免”为好。  一、家访工作中应做到的“四多”是 :   ( 1 )多尊重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家长都必须报以诚恳的态度 ,特别是到犯错误的学生家里去 ,不要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去指责 ,用“你这做家长的是怎么管教的”、“这是做家长的失职”等过激、生硬的语言 ,而应顾及家长的面子。通过实事求是地反映 ,委婉地劝解 ,以求与家长保持…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暗示了“果子”是教师或家长预设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总是会为学生预设“果子”的,书本是“果子”,教学目标是“果子”,价值引领也是“果子”。为孩子预设“果子”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或家长不为学生预设果子,而只谈学生主动探索(学生探索什么?)是没有意义的。我认为教师或家长预设“果子”与孩子主动探索没有什么矛盾,果子是目标,主动探索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主动探索往往依赖于鲜明的教学目标,主动探索的动力也往往来自鲜明、有意义的目标。至于“果子”是怎么预设的,是藏在…  相似文献   

9.
韩延明 《班主任》2008,(11):24-24
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工作繁忙,很少与学校联系;特别是留守学生,他们的家长常年在外地工作,与学校的接触几乎为零。而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如何构建起“学校——家长”之间的“互联网”,更好地教育学生呢?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发现用“三封书信”搭起与家长之间的“连心桥”,效果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下,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把生活搬到了“云端”,支撑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云”空间。一、精准选用网络工具,创建“云”管理推送“告家长书”疫情暴发阶段,教师通过,利用班级多维网络平台推送“告家长书”,推介“疫情介绍”“应对措施”“居家隔离须知”“科学防控方法”,引导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1.
当社会上流传着“家长会上家长像学生一样挨训斥”、“学生不愿老师见家长,怕回家挨打”等议论的时候,西板桥小学的情况却与此迥然不同,学生和家长都愿意开“家长会”。西板桥小学的家长会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崭新的模式———是由家长、教师、科研人员(外请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校淘气、做错了事、打架或学习不用心,有的老师总以“请家长”作为震慑学生的一种手段,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前不久,我见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老师留的作业过多),被老师处以体罚,第二天又请了家长,说这孩子学习不用功,光贪玩,家长要好好“管一管”。学生回到家里,爸爸便大发雷霆。尽  相似文献   

13.
听写签字、背诵签字、作业签字、试卷签字……在我国中、小学沿袭了20多年的“家长签字”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否应该被取消?前不久,一场由学生、家长、教师、专家、学校五方代表组成的特殊“听证会”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展开,大家争论的焦点正是:要不要废除“家长签字”?对此,各方观点不尽相同,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废除“家长签字”呢?E SN■本期话题:废除“家长签字”有必要吗?★观点一:“家长签字”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其实,拥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家长签字”制度,往往是教师全方位控制学生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不少学校,尤其是在低年级,有一种“家长签字”的现象:教师在考试卷上写上学生的分数和在班级排的名次,让学生带回家,叫家长签字。笔者认为,请家长签字易引发许多弊端。(1)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长期精神紧张。(2)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和恐惧心理,不敢或不愿与教师交流。(3)引发家庭矛盾,甚至酿成家庭悲剧。解决的方法: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不妨变简单而消极的“家长签字”为积极主动的“家长参与”,教师和家长一起研究、分析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引导家长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家长会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她起着沟通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家长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寄宿制高中的学生,平时与父母的接触少,家长急切地想通过家长会知道学校的育人目标、教学思路、学校为学生所创设的生活环境和孩子所在班级的氛围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情况等。应试教育下,一切围绕着升学率,许多家长会开成了“告状会”、“报分会”,家长会上家长“胆颤心惊”,家长会后家中“暴风骤雨”,令孩子们对“家长会”痛恨在心,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暴跳如雷地将他扯出教室,大声呵斥道:“去找你家长来!家长不来,休想进教室!”这个学生急忙哀求:“老师,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千万不要找家长,我保证再也不犯了”。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找家长”真有魔力!据这位老帅说,对调皮的学生光靠说理根本不行,你说一句,他顶两句,教师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只好“找家长”。因为家长听说孩子惹  相似文献   

18.
梁小红 《中国德育》2010,(5):65-65,93
【背景】为了保障学生在校内外的安全,促进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学校设立学校门岗“出门条”制度,要求凡是在校内请假外出的学生,家长必须找班主任开“出门条”,写清接走的具体时间、原由、返回时间、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联系电话等,并由家长和班主任双方签字,学校门口保安看到“出门条”后,家长和孩子方可离校。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用“无微不至”来形容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关心得细致周到,对学生关怀得“无微不至”的才是好老师和好家长,似乎已成为定势。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关心无疑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无微不至”,则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科学的教育应给学生留下“空白”。所谓空白,就是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和践行的机会。如果教育者什么都透彻地告诉学生,学生不用观察,不用分析思  相似文献   

20.
一、“封闭式管理”满足了家长的需要首先,“封闭式管理”使学生获得了充裕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从而满足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其次,“封闭式管理”把学生与社会不良环境隔离开来,使学生免受其害,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了学生沾染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满足了家长对子女“即使不成材,也不能受害、变坏”的求安全心理。再次,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客观上学生不能再依赖家长,只能独立自主地生活,因而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二、实行“封闭式管理”也是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