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对促进和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后现代主义思潮倡导的尊重个体的主体性,推崇平等对话;崇尚差异性,提倡多元思维;强调动态化,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对学生评价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我们重建学生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所倡导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师生观、教学评价观等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后现代主义主张英语教学应创设教学自组织的良好氛围,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建立多元、人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境域中的课堂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变革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后现代知识观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恩与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后现代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是动态的、开放性的教学方案,它注重学生的“学”的设计,关注问题情境的设计,并且强调在教学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对话理论构成了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学生生命的发展、生命的体验性、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和教学方法的对话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消解了教师权威的角色,教师还应不应该有权威,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教师观动摇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后现代主义教师观颠覆了"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还有没有区分的意义,教师还要不要存在.文章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教师观,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魏敏  张伟平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30-132,58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话教学目前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讨论的焦点。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野去审视有效对话教学的特征,探究其发展价值包括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机化、促进学生知识处理的结构化、推动学生有关能力的生成以及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此同时,促进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及时激发对话需求;强化知识的累积与加工;学习如何掌握一定的对话技能;良性对话教学评价,以期为对话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学生作业变革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而知识观是影响学生作业变革的深层因素。作业长期以来受确定性知识观的影响忽视了知识的动态生成性,窄化了教师作业设计空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作业功能的有效发挥。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绝对客观的存在,知识的不确定性为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开拓了学生作业变革的新路径。在不确定性知识观视域下,学生作业应突破知识的唯确定性,发挥作业育智价值;转变设计思维,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加强师生对话,创建知识共享环境;尊重学习成果,鼓励多元作业评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知识课堂教学而提出的智慧课堂教学,其本质是一种追求创造性与智慧性的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以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的教学目的观,以强调师生情智交流为本体的教学过程观和以关注学生智慧发展过程为重点的教学评价观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评价观等,目前我国教学论研究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培养,从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中我们可以得出四点启示,即解构理性,培养个性;主张开放性和自组织性;强调平等对话;强调多元性,体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学这一活动过程的重新思考。教学目的应由单纯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教学过程由“生活的预备”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向意义建构、生命体验的视界融合过程;教学内容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向多元性、非确定性;教学主体关系由教师绝对权威转向师生对话合作;教学评价由整齐划一转向异质多样。  相似文献   

11.
张晖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1-112
后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后现代主义的登场掀起的巨大思潮,直接冲击着现代主义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出发,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交互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交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后现代主义的登场掀起的巨大思潮,直接冲击着现代主义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出发,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交互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一定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效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则是评价主体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设计教学、改进教学,激励其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依据。并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的理念进入课堂教学领域以来,为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到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深度教学是基于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进行深度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导引、教学评价的导向、学生学习反思力的培养、教与学的载体达成等六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地转变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和教科研观。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影响遍及各个领域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无论是解构的还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强调反思与批判,提倡对话和反中心思想,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这为我国当前新型师生观的构建提供了积极启不。一、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师生观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虽然非常庞杂,但在师生观论述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认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变化的范式中,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在后现代主义中,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反对教师权威,学生通过对话、行动等交互作用与教师一起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猛烈地冲击了传统师生观。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9,(2):46-51
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是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关注重点。文章立足于学习科学视角,聚焦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互动情境,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描述课堂互动中学生高阶思维发生的条件,并揭示其发生路径。文章发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发生在由技术支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中,并需要与教学活动、课堂对话、知识类型进行整体设计。文章的分析方法能够为研究学生的21世纪核心技能提供借鉴,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视域中传统课堂教学的缺失及其改革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反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以应试为目的、教学进程以教案为唯一蓝本等缺陷。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是:教育目的从知识惟上到对生命的关怀;师生关系从布道者到合作者;教学内容从静态封闭到动态开放;教学进程从预先设计到互动生成;教学评价从单一到多元。  相似文献   

18.
教育美学取向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育美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感知、理解、鉴赏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感受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消解评价在教育活动中的功利价值,真正发挥评价对于课堂教学的发展功能。从理解的视角出发观照师生课堂体验,以鉴赏的态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辩证性阐释,以发展为导向回应教育本体,是教育美学取向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立场。在实践中,要求评价者建立教育美学取向的评价观,在评价中弹性把握评价标准,促进教学与评价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阐释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的封闭、保守、灌输、静态、去人格等"碎片化"特征,从哲学、社会学、知识教学本体论方面对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进行反思和批判,并指出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对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的精华在继承基础上的大胆扬弃与修正。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变化,带来了人类知识现的变化,从客观、公众的知识观到个体性的知识观,知识的个人化成为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