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常在旧书网上浏览,今年春天,突然发现有一些香港在“文革”(1966-1976)中出版的署名茅盾的书,引起我的好奇。因为,据我所知,“文革”中的茅盾虽然没有受到游街批斗等冲击,但基本上是被政治遗忘、社会遗忘、文化遗忘的人,怎么会在香港出版作品集呢?据《茅盾日记》记载,“文革”开始时,  相似文献   

2.
在类分图书时,常常有人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等书归入1217.1,将《郭沫若选集》、《茅盾文集》、《臧克家文集》等书归入1217.2,即将“全集”入中国文学各时代作品集的总集,将“选集”、“文集”之类书入别集。究其原因,说:全集者乃是听有文章的汇集,故入“总集”;选集者则是其中部分文章而不是全部,故入“别集”。显然把“总集”,“别集”的概念搞错了。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的“触发点”来自2月28日河北日报社内部小报《党报人》上的一篇“读报评报”。文章说的是:2月23日《河北日报》上刊出了一则新华社电讯稿,用了这样的标题──上副题:我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事发表谈话指出;主题:美方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这个主题有毛病:既可理解为美国的行为“别有用心”,又可理解为中国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同日《经济日报》此消息的标题──上副题:美称我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主题: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别有用心。这就不会产生歧义。《党报人》的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图书馆、上海作协、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茅盾生平图片展”3月5-9日在上海图书馆新馆第一展览厅隆重举行。展览采用编年形式,展出图片400余幅,全面反映了文学巨匠茅盾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和革命活动。展览还陈列茅盾部分手稿如《子夜》、《虹》、《锻炼》、《清明前后》,以及茅盾著作的早期版本和研究资料等。  相似文献   

5.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5,(10):38-39
“学而优则仕”——大概稍有一点文化的人,对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劝学名句皆了然于胸,耳熟能详。可《论语》中的另一句名言“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第十九》),恐怕不光孤陋寡闻者觉得眼生,就连有几分学识的人也未必能像前一句名言那样烂熟于心,开口能吟。细读《论语》,就可以发现,“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这两句话,是《论语》——这棵根植于中国文化沃土的不朽巨树上两片常青的绿叶。树根睡了,可树叶醒着;历史睡了,可典籍醒着;孔子睡了,可《论语》醒着。所以,“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从阐述“学”与…  相似文献   

6.
周必勇 《新闻界》2004,(3):60-61
在近期《中国经济周刊》所登出的“感言2003:中国2003十大经济失意人物”评论中,杨澜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位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与她身后的“阳光文化”终于从当年万人仰视的神坛回到了人间。连续三个财年的亏损,已经让“阳光文化”的理想主义旗帜渐渐褪去了颜色,而寄托着杨澜“感情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2004,(2):29-29
《中国记者》2003第10期发表陈回四的文章《“隐私倾诉”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端文 《新闻记者》2001,(10):54-54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与听众 ,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获得许多知识 ,却也产生不少疑问 ,常见的有 :一是“孩”有多大?“孩” ,在《辞海》和《实用汉字字典》中说得极干脆 :幼儿。《现代汉语小词典》说 ,孩即“孩子” ,“小孩儿”、“女孩儿”。虽然 ,没有一本字典对“孩”的年龄作过“规定”。现实生活中不过延伸到小学生、中学生 ,无论如何不会达到或超过《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但是传媒却常有“创见”。前不久 ,黄陂路、淮海路口一工地发生一起金属架从高空坠落事故 ,一篇报道说“一个看上去20多岁的女孩已经倒地死亡”。还有一篇报…  相似文献   

9.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选择用“优美”“宏壮”分别评价“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对于其中出现的扞格难通的状况,不宜过分执着于概念的文化归属,而是有必要先回到《人间词话》的论说语境,通过“了解之同情”的方式,考察两组概念的演绎情况,辨明王国维的问题意识。如此才能回答概念的对应何以可能的问题,即“优美”“宏壮”对词的感悟方面不足的问题具有补偏救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耳朵图图》为文本,分析了成人群体性“文化考古”行为,对于成人“儿童化”现象进行反思并给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责自负”与“文责共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责”应该“自负”还是应该“共负” ?这一问题在编辑出版界曾经有过争论。《“文责自负”质疑》一文 (见《中国出版》 1995年第 12期 )的作者主张“文责”应该“共负”,我读后感到作者提出的观点有新意,颇能引发人作进一步的思考。   该文阐述道:“‘文责’到底谁负 ?文章发表后,一旦产生负面效应,文责问题就相伴而生。要追究责任,出版社编辑部自然首当其冲。显然,‘文责’首先要由出版者负。当然,作为文章的创作者,对文章的内容是要负责的。因此,文稿一旦发表,就拥有了社会属性,作者和出版者之间就构成了命运共同体,风…  相似文献   

13.
参 加新闻工作多年 ,我已养成了逆向思维的习惯 ,凡事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可能吗”。1996年12月 ,新华社发了一则《15亿件衬衫谁来穿 ?》的新闻统稿 ,各大媒体纷纷刊播。我当时一边看这则消息一边算帐 ,结果吓我一大跳 :如果中国有15亿件衬衫积压 ,那么 ,全国的所有生产衬衫的厂家即使全部停产5年 ,中国人也不会没衬衫穿。于是 ,我开始打电话到“雅戈尔”等衬衫生产厂家 ,求证这“15亿件衬衫”之说的准确性。在得到这“15亿”的数字可能有假的初步答案之后 ,我又向中国服装协会、中国衬衫专业协会等权威部门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假新闻”是一个怪现象。《新闻记者》杂志连续多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给人提供一个反面教材,有关比尔·盖茨遇刺、“小”百万富翁抱得美人归、施拉格是中国姑爷、“中国印”设计专利被抢注、“武汉大学女生卖淫成风”等等假消息都曾风靡一时。有趣的是,该杂志将“假新闻特别奖”授予搞“非典”不实报道的某大报,每年还为当选的“假新闻“提供丰厚奖金,但至今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厚颜无耻地去领奖。  相似文献   

15.
《岭南新闻探索》2007,(4):14-15
近期《中国新闻出版报》发文点评京、沪、穗、深媒体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报道“得意之笔”时说,《南方日报》大型系列报道“紫荆龙情”,通过对话见证人与亲历者,解读回归十年来的变化,传递历史的感受;用镜头透视“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影,叙述“我爱香港”的情怀,捕捉粤港一脉的搏动,自始至终,“爱”字成了报道的主线。  相似文献   

16.
石岩 《中国新闻周刊》2011,(7):I0011-I0012
选矿对于提高矿业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地质等原因,中国国内所拥有的矿山一般品位较低。对于这类矿山,如何变“贫”为“富”,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一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书铁券”是古代遗留至今、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属独一无二的特殊载体的档案文献,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现藏于青海省档案馆。何谓“金书铁券”,不妨先从“书”说起。所谓“书”,一是指“在铁的质料上刻字过程”,近似今天的“书写”;二是指“金书铁券整体文字内容”。所谓“金”,一是指“涂在字体上的黄金粉末”;二是指所有字体涂完后,“铁券通体金光辉煌”。所谓“铁”,是指“载体的质料”。所谓“券”,《辞海》释义:“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此正符合金书铁券的特征与作用)。”如将这四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海南档案》2006,(1):40-4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晋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十恶”最早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决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令人疑惑的“爱恨情结”《国际新闻界》今年第2期发表了方汉奇先生的《美国记者的爱恨中国情结》一文 ,回顾了百年来美国记者有关中国的报道。方先生对来华的美国记者大部分历史时期(1949年以前)的作为是持肯定态度的 ,认为他们是“爱”中国的 ;而近二十多年来 ,美国记者是“妖魔化”中国的 ,是“恨”中国的 ,由此构成了百年来美国记者对华的“爱恨情结”。从这篇文章来看 ,美国记者的“爱恨情结”是继时性的 ,是先爱后恨的 ,而不是共时性的 ,不是爱恨交织的。读至此 ,不禁令人生疑 :上个世纪前五十年 ,中国四分五裂、兵连祸结、政劣…  相似文献   

20.
二00五年一月五日下午三时许,天津市藓县上仓镇有农民看到五群大雁从南向北飞去。《今晚报》一月十日第十一版在报道这一奇事时,用的标题是《数九隆冬大雁北飞,怪》。笔者认为这“隆冬”用得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