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的相关篇章表明:当时世俗社群在禅学的理解上的深浅之别,构成了该书之禅学思想的内部层次。《聊斋志异》中,禅学所处的外在层次,则是在佛教内其他宗派的题材和与佛教有关的民间信仰题材的衬托下凸显出来的。禅学思致在《聊斋志异》艺术结构里的布局,可依其存在形式大致分为全体式、部分式、点缀式三类。烛照《聊斋志异》的禅学思致,当有益于古代小说研究境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以描述狐鬼花妖精魅的荒诞离奇的故事而著称,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展现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然而,《聊斋志异》在纪实性文学方面的价值却很少被关注。本文旨在分析《聊斋志异》中的自然灾异现象的篇章,揭示了其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体现了重要的史料学价值和意义,体现了蒲松龄惩恶扬善的因果报应的思想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的众多故事里不乏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因此《聊斋志异》也被称为"孤愤之书"。同时作品也从考生的角度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作了全盘展现,凸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既痴迷又怨愤的复杂情感和心理体验。本文旨在通过作品分析梳理出众多考生的角色特质。  相似文献   

5.
关于《聊斋志异·放蝶》小说本事,朱一玄先生《<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已辑有二则,今检明人文集可知,目前所见关于《放蝶》故事最早的记载应为明末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卷一《王子凉传》。文中对历史人物王山斗生的家世、生平与交游,略作考证,并纠正《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之误载一处。同时,对但明伦等后世读者关于《放蝶》故事的评论,也稍加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艺术上的巨大成功,除了现实生活赋予作家以深邃的思想和作家的艺术天赋等因素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前人优良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本文蒙前人和当代学者的启迪,仅就《聊斋志异》对史家部分文体结构的借鉴,谈几点心得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在行文中穿插诗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传统。在小说中合理地运用诗词,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聊斋志异》就是小说中完美融入诗词的典型。在《聊斋志异》的相关作品中,诗词主要起到了喻示人物身份、揭示人物遭际命运及抒发人物怀抱等作用,通过蒲松龄的奇思妙想使作品具有了新鲜感、陌生化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他的巨作《聊斋志异》中充分体现了他对"百善孝为先"思想观念的推重。《聊斋志异》以孝开宗明义,对孝道进行了反复弘扬,甚至通过描写因果报应来宣扬孝道。为了弘孝他还总结了十二种行孝的方式。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大力宣扬孝道其原因有二:第一,蒲松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第二,现实生活中蒲松龄本人就是个行孝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聊斋志异》充分继承了魏晋以来志怪小说和唐传奇记梦的传统,将梦境描写发挥得淋漓尽致。《聊斋志异》梦境描写有对话式梦境和描写性梦境两种基本类型。对话式梦境具有预示、连接、转折、揭示等作用;描写性梦境具有深刻的象征作用,能够以梦写情,使故事有了更为广阔而多变的叙事时空,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以小说发展嬗变的轨迹而言,清代无疑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高峰,除人们熟知的长篇巨制外,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也收获颇丰,其中最著者当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新齐谐》。因《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趣味与文风相异而代表了清代文言小说的两大趋势,故两书行世后,追摹模拟之风大盛,袁枚的《新齐谐》虽不能说是步趋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但二者的风格取径则大体相当,且其文笔灵活,内容广泛较之《阅微草堂笔记》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宣扬孝道的。蒲松龄的孝道观与儒家传统的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悖之处。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写了各式各样的鬼,学人亦多有品评。但其中的“鬼书生”,做为一个群体,却鲜为人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群体的鬼书生,既有突出的共性特征,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性格。它们表现出的那种“科举情结”,实际上是封建时代广大读书人的悲剧。“鬼书生”们的身上显然有着蒲松龄的自况,它是蒲松龄刺向科举弊端的利剑,也是《聊斋志异》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组群像。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一直流传至今。其内容多以鬼魅狐妖为主,是同类题材小说的鼻祖。一部古典文学著作,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以电视剧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而当把电视媒介传播作为一种仪式来看待时,"鬼文化"的电视传播无疑体现出了它的社会惩戒功能。本文试从传播的"仪式观",解析电视剧版《聊斋志异》中对"鬼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既批判科举制度,又热中科举考试,而后者往往被人们忽略。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所持的双重态度。给予《聊斋志异》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婚姻家庭关系的角度将《聊斋志异》里青年女子分为五类,探讨作者对她们的描写,所持的态度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但明伦的《聊斋志异新评》,从四个方面对其语言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纵向比较了各小说美学家在语言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突出但明伦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慧眼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 ,抓住《聊斋志异》中展现“知己”之爱的男女恋情的篇章 ,探寻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目的与缘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考城隍》为切入点,具体考察了蒲松龄体现在《聊斋志异》中的善恶观,主要从"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善恶标准;善恶有报,因必生果和善恶转化三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深受老庄与佛教思想影响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20.
继承 《阅读》2009,(5):30-31
蒲松龄是清初著名小说家,他的著作《聊斋志异》以及他笔下性格鲜明的鬼怪神狐,很多同学都非常熟悉。今天,小书虫要给大家讲一个蒲松龄教训一老财主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