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将关系专用性投资引入企业间合作研究中,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企业间信任、关系专用性投资和合作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并提出假设.以京津冀生产型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和AMOS软件分析数据,检验假设.结果表明,计算型信任对合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关系专用性投资在关系型信任影响合作满意度的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制度型信任影响合作满意度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信任、感知风险和创新开放度理论为基础,构建影响中小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的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予以论证。以324家宁波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信任(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对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对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供应商信任与科技服务感知风险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情感信任维度相关性更高;创新开放度对供应商情感信任、感知风险与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信任、感知风险和创新开放度理论为基础,构建影响中小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的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予以论证。以324家宁波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信任(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对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对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供应商信任与科技服务感知风险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情感信任维度相关性更高;创新开放度对供应商情感信任、感知风险与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信任动态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供应链协作关系层面出发,研究提出了描述动态供应链协作信任的阶段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阶段制度信任与供应链协作信任、合作意图之间动态差异性的作用关系.通过43个不同行业与规模的供应链企业的问卷调查,收集了318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制度信任对供应链协作信任、合作意图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企业间基于信任的知识获取和合作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16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引入知识获取这一中介变量对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合作绩效分为主观合作绩效与客观合作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知识获取、主观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与客观合作绩效、主观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信任与客观合作绩效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制度的供应链协作信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茗  赵嵩正 《科研管理》2006,27(4):98-103,137
研究提出了一个描述基于制度的信任与供应链协作信任之间关系的综合理论模型.选择不同行业与规模的56个企业,收集了327个样本数据;以AMOS4.0和SPSS11.0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拟合优度评估以及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制度信任的五个因素对供应链协作信任有正向的差异性影响。这五个因素包括监控的有效性认知、反馈的有效性认知、认证的有效性认知、法律契约的有效性认知及合作规范的有效性认知。  相似文献   

7.
雷岁江  孙荣 《软科学》2012,26(10):76-81
针对业委会制度实施以来,住宅小区治理状况表现不一的问题,研究了业主信任与业主合作之间的关系,业主信任对业主合作与业委会制度绩效的中介效应,并对业主合作与业委会三个方面的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在业委会治理过程中,业主之间良好的合作对业主信任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业主合作对业委会绩效中的治理过程和治理能力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与治理结果绩效相关性不显著;(3)业主合作是通过业主信任的中介来影响业委会过程绩效和能力绩效的,而业主信任对业主信任与结果绩效的关系没有中介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代工企业如何在外包中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实现先进知识的转移,并最终提高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外包中的知识管理包括获取、吸收以及应用,以上步骤能否有效实施,与合作双方的沟通程度、信任水平以及企业自身的学习意愿和能力密切相关.有效的沟通、信任和组织学习有助于知识在企业中的内化发展,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吴翠花  李慧  张雁敏 《情报杂志》2012,31(7):121-127
信任是影响联盟网络效率及效益的重要变量之一.在理论分析联盟网络中信任三维度与个体和群体两类知识创造活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和作用路径之后,探讨了两类知识创造活动在信任三维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学习在两类知识创造活动之间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950家联盟网络企业的有关信任与知识创造活动状况调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验证上述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过程信任、制度信任与两类知识创造活动正相关关系显著,人际信任与两类知识创造活动的正相关关系微弱,两类知识创造活动对信任三维度的中介作用明显,而组织学习在两类知识创造活动之间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阮燕雅  李琪 《软科学》2017,(2):113-116
社交购物中,产品功利价值感知和基于社交平台的享乐价值感知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最主要因素.而卖家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会随情况不同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当消费者与卖家的关系亲密程度较低或消费者已有购买意愿较弱时,信任能显著提高购买意愿;但在买卖双方社会关系较好或消费者已经形成较强的购买意愿的情况下,信任的影响作用会消失,即信任会影响最初决策过程的购买意愿,但不会影响立即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阐述信任在企业-大学(U/I)合作创新中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信任在U/I合作中的来源及影响信任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信任的产生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试着建立了U/I合作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2.
阮鸿鹏  池仁勇  张军 《科研管理》2022,43(5):104-112
管理者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管理好组织间信任模式,继而提升企业合作创新绩效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战略决策视角分析不确定环境下组织间信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组织间计算信任与关系信任对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组织间计算信任能显著提升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组织间关系信任与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且关系信任的合作创新激励效应强于计算信任。进一步,市场不确定正向调节关系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负向调节计算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行为不确定负向调节关系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正向调节计算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本文丰富了供应链网络下组织间信任与企业创新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为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管理合作信任模式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李丹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8,39(6):103-111
本研究基于双边层次,构建企业间关系状态,企业间信任,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327份来自国内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的检验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关系公平性、持久性带来更多的经济型信任,并通过其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而关系强揭示了双边关系质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匹配关系,为多维度带来更多的情感型信任,且通过它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经济型信任与突破式创新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而情感型信任与渐进式创新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明确了双边关系质量的状态维度和内容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合作关系特征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延展性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关系的不稳定严重削弱创新输出。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不同维度通过信任对关系稳定的影响,并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对290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正向影响关系稳定,适度的创新网络规范共识促进了企业间的关系稳定;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有利于情感信任的提高,创新网络规范共识有利于信任水平的提高;信任在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与关系稳定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22,43(1):114-123
    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影响在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间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相互性理论,基于245个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承诺感知视角嵌入,探讨了KIBS企业承诺感知与组织顾客承诺感知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和KIBS企业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合作创新中企业间的承诺感知存在显著的相互性影响;(2)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在其承诺感知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其承诺感知与人际信任交互效应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KIBS企业承诺感知对其专用性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组织顾客承诺感知对KIBS企业承诺感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旭梅  陈伟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65-1874
 以供应链企业间知识交易为视角,构建了信任、关系承诺、知识交易与合作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关系承诺、知识交易与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承诺对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对知识交易的影响并不显著;知识交易对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告诉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重视供应链企业间高水平信任与关系承诺的建立,而且要通过加强知识交易以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转移,从而实现供应链合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合作创新是相互独立的技术供需方分担创新责任,分摊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收益的合作过程.合作创新有助于缓解组织内的资源约束,有助于促进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创新实力.实践中,合作创新的失败率一直高居不下,合作创新伙伴间缺乏信任就是其内在缘由之一.以信任作为切入口,探讨合作创新中信任的作用、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和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谢庆红  崔兴文  付晓蓉  魏琴 《科研管理》2017,38(10):102-110
信任修复是企业间冲突发生后关系修复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在理论研究中尚未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渠道成员冲突后的信任修复过程,分析不同的修复策略(合作策略和竞争策略)对信任修复的影响,检验感知公平(程序公平与分配公平)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合作策略和竞争策略对能力信任修复和善意信任修复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感知公平的中介效应产生作用。其中合作策略对能力信任修复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对善意信任修复的影响;竞争策略对善意信任修复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对能力信任修复的负向影响。本文丰富了渠道关系修复理论,为企业管理渠道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吴光芸  赵昕宗 《学会》2014,(2):5-11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依赖于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一是基于村庄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信念、价值理念、信仰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二是由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及政府促成的组织网络等组成的制度型社会资本.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一是制度型社会资本的不足.政府往往过多地介入到农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忽视了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二是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弱化.乡村社会中尚存的传统社会规范、民间舆论、熟识信任、身份认同、父老权威以及乡村社会纽带等基于血缘和地缘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日趋弱化.因此,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依赖于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政府要培育制度型社会资本,加强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引导和利用乡村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关系型社会资本促进关系型社会资本与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等制度型社会资本的融合,推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