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简要介绍轻游戏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教学游戏开发流程,包括主题定义、教学设计、游戏设计、文档编写、开发实现与试用评价等环节,并结合小学多学科内容开发一款教学游戏“暑期旅行记”。  相似文献   

2.
使用网页设计制作软件Dreamweaver和网页特效语言JavaScript实现了网页版的简易老虎机游戏.在技术方面,结合使用JavaScript中的文档对象、数学对象、窗口对象等的属性和方法.在页面设计方面,采用了Dream-weaver中的表格进行网页布局.通过两者的结合使用,实现了网页版的简易老虎机游戏.  相似文献   

3.
轻游戏是具备主流游戏特征的教育软件,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其在公众教育中的传播效果更为出色.本文在社会学习理论、木桶效应等理论指导下,提出面向公众教育的轻游戏理论模型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轻游戏案例,从游戏结构、设计文档、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阐释,期望对同行研究者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轻游戏是具备主流游戏特征的教育软件,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其在公众教育中的传播效果更为出色。本文在社会学习理论、木桶效应等理论指导下,提出面向公众教育的轻游戏理论模型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轻游戏案例,从游戏结构、设计文档、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阐释,期望对同行研究者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要着眼孩子、落脚教师、放眼家长,不断从时间、幼儿园环境开发与利用、研究成果固化为教学常态、跟进儿童发展等维度设计游戏.对幼儿游戏设计的认识为:游戏设计应该具有本幼儿园的个性特征;游戏变化的落实,决定着幼儿游戏兴趣的持续投入;高结构课程对低结构游戏的有益补充,能实现大班额前提下游戏质量的有效提升;游戏的精细化管理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游戏是新型的教育资源,是寓教于乐的完美体现.但就目前的开发现状来看,教育游戏设计者始终未能摆脱"教游难融"的尴尬境地,常常陷入怎样将学科内容、课堂知识融入游戏这一难题之中.本文在分析了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瓶颈,以及教育游戏较之娱乐游戏的本体缺憾的基础上,试图从多样化设计游戏任务、反复迭代冲突和竞争、采用非线性方式叙事游戏、重视游戏激励机制等方面阐述教育游戏中"教游相融"的可行性设计策略,以期提高教育游戏的质量,做到教学与游戏的有机互融.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入游戏化的理念,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游戏的趣味性有机融合,变"学数学"为"玩数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有效化解小学生思维直观性和数学知识抽象性之间的矛盾.针对数学游戏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地融入游戏元素、设计游戏活动、创设游戏情境,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味、有意义、有创意.  相似文献   

8.
实现"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有效融合是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难点。学习品质作为学龄前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儿童发展的关注点从"学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强调要从"完整学习者"和"主动学习者"的角度看待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为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学习品质的相关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儿童学习品质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从情感/动机和行动/行为两个维度呈现了学习品质各个要素在儿童游戏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关系和发展过程。根据该框架设计了针对3-6岁儿童的"唐诗咏流传"教育游戏并进行了实践。初步应用表明,该游戏对儿童的兴趣、快乐、动机等要素有明显影响,对坚持性、灵活性和自我调节的促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7,(6):45-50
文章在游戏乐趣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游戏规则、机制和乐趣三者的因果关系,对游戏机制同游戏乐趣组成元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在对简单规则的游戏进行设计时,将游戏机制分解为空间、目标和行为、属性三个组成元素,结合游戏乐趣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可有效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运用该方法以"石头剪刀布"游戏为例进行论证。通过探索简单规则下游戏的乐趣设计,旨在为教育游戏的设计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需要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教育的奠基阶段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教师游戏设计的能力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陈龙安"爱的"(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为培养幼儿教师游戏设计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们应重视培养幼儿教师"爱"的能力、观察和感受幼儿的能力、创设游戏问题情境的能力、灵活多变地设计游戏的能力以及制订游戏目标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将电子游戏融入到教育中,是当前数字化学习领域的热门话题.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的普及,为数字化学习的新分支——移动学习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该文详细地阐述了移动学习游戏——"加法战机队"的整个设计过程,包含游戏的创意、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然后用相关开发工具完成了游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游戏"为内容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富有游戏的教学是有效的、必需的、可控的,及富有游戏的数学教学需合理设计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语文教学缺乏游戏,表现为"无游戏"、"假游戏"和"滥游戏"。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游戏的加入,这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呼应课标的精神,回应编者的意图。理想的语文教学是:在"教学即游戏"思想的观照下,培育游戏精神,让学生"自由"游戏,"规则"游戏;塑造游戏伙伴,将自己、同伴、文本人物、教师塑造成游戏伙伴;优化游戏的整体设计及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要创造出包含伟大故事的游戏,那么故事之中就必须包含一些刻骨铭心的角色.游戏角色作为一个虚拟体在游戏中代表着玩家,体验着游戏世界中的各种情节.游戏角色设计是将策划文档中的文字描述通过图形图像的形式设计成可视的形象,因此,从具象的形象到抽象的形象或是从现实形象到虚拟形象,游戏中的角色设计同样具有多样性和巨大的跨界性.在游戏设计中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塑造一个有灵魂的游戏角色形象对于玩家与游戏之间的交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取材于真实的形象还是杜撰的形象,其最本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将人本主义理论融入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中,探讨学习者、教育和游戏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EGL)。该框架认为,人是教育游戏设计的核心,人的个性特征、心理需求等是游戏设计与开发的前提。教育游戏以满足玩家的心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将玩家预想要达到的满足感的那种欲望转化为对教育内容学习的动机,将学习效果作为实现心理需求满足感的通道,是一种心理需求与学习动机转换的过程。基于EGL框架并凭借Unity3D引擎技术开发的3D版的"护林小熊"英语单词学习游戏,其实验效果较好,说明EGL框架对教育游戏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指导作用,但仍然需要对框架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人类活动灵性存在的基本方式.游戏既渗透于教育的全部过程,又以平等、自由、和谐的精神力量赋予同为游戏者的师生生命成长的完整意义.由此,倡导游戏主体公共立约、游戏样态形真意远、游戏落脚启智悟情,有助于教育中师生游戏状态的意义寻回,从而指向师生双方"完整的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成人对幼儿游戏与教育的关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过多的游戏会占据受教育时间.这种错误认识造成幼儿游戏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事实上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游戏是真正的教育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二者可以有机地融合,发挥合力作用.本文提出了几点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具体构想:1.真正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2.构建游戏中心课程;3.将"游戏精神和游戏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园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休闲类手机游戏在整个游戏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3D效果的休闲类手机游戏更是深受用户喜爱.设计一款基于LayaAir引擎的3 D休闲闯关游戏,该游戏从功能上分为资源加载、场景管理、撞击系统、道具系统和数据处理5大模块,在此基础上细分为模型建模、角色动作、场景数据管理、游戏节奏控制、碰撞监测、道具、本地存储7个子模块,并详细阐述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经测试证明:游戏功能正确无误,游戏性能流畅,现已在微信平台发布.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游戏应摆脱独立个体,摆脱俗称对"游戏"的定义,而成为课程活动的关键。好的游戏不但具有调动气氛的作用,而且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层层渗透,帮助教师真正做到游戏教学。这时,对游戏的设计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所以游戏便被纳入教育的视野.但游戏一旦成为教育者手中的工具,试图运用它去实现某种教育功能时,立刻就被赋予了功利目的.当游戏必须符合教育的目的性时,游戏者的自由意志将被大大削弱.对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既受制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制于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既要"寓教于乐",更要"寓学于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