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正>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出现了一种竞技性、游戏性的表演,名叫“角抵”,民间也叫“角抵戏”。一般认为,“角抵”或“角抵戏”即为杂技艺术之滥觞。关于“角抵”的来源,一种说法认为与蚩尤有关。据《乐书》(宋·陈旸)记载:“或曰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又说:“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角者,角其伎也,两两相当,角及伎艺射御也,盖杂伎之总称云。”  相似文献   

2.
一、汉代角抵戏的大发展班固在《汉书·刑法志》中说:“春秋之后,火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谣乐中矣”。东汉人文颖的《汉书注》说:“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梁朝任昉在《述异记》中,叙述了角抵戏源出于民间的游戏:“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其后传入宫廷,并有了专业的艺人。“(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优徘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摔跤运动史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摔跤(中国式)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历史上摔跤活动,从轩辕、秦汉、隋唐、五代……直到满清,其风历史不衰。在不同历史时期,摔跤有不同的名称,如:角抵(角觝)、角力、相扑、掼跤、撩跤、争交等。近代叫摔跤。“角抵”这一称谓出现最早,是我国秦汉时就巳流行的一类体育运动。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这种“角抵”是一种包括摔跤在内的习武形式的戏乐。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角抵”和“手搏”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文献资料中还存在有相关“角力”、“角抵”、“角抵戏”、“手搏”等词语混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古代武术典籍的研究。对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竞技活动“角抵”和“手搏”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角抵”与“手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研究古代武艺至关重要,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相扑,在秦汉时称为角抵,或作角牴;牴觳。《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角抵是一种角力的游戏,大概起源于战国,到秦代才称为角抵。《史记》载:“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角觳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赛”事竞技活动。角抵勃发于秦,而盛于汉,其远源又可上溯到商周时代民间的兽角文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兽角是勇敢、力量的象征,在礼仪、民俗、艺术、体育各个领域,都不乏它的形象。角抵传承至唐宋明清一直活跃于国家的盛典和民间的赛会之中,发展至近代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但是,目前的体育史著作中,角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敦煌所遗存的史料仍是空缺。因此,对角抵进行全面的考证,可以推出角抵衍演的轨迹和它所迁移变化的情况。一、兽角与角…  相似文献   

7.
角抵——中国摔跤的鼻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南朝的大文章家梁朝任在所著的《述异记》中记有这么一则远古的传说;“轩辕之初立也,由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耳鬓如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时期一种重要的战斗技术一角抵的最早演变情况。所谓蚩尤氏“头有角”,并非说人头上真的长出了角,而是原始先民用野牛角来装饰自己,为了在相搏中战胜对方。这便是“角抵”一名的来历,也就是中国摔跤最早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百戏”,是我国古代艺术表演、运动竞技的综合表现形式。举凡歌舞乐奏,杂技幻术,角力较武,赛车走马,无不囊括其中。“百戏”又叫“角抵戏”,肇始于先秦时期的“讲武之礼”,经秦代的增广,形成了“角抵戏”。两  相似文献   

9.
据古书中记载的神话,在五千年前的民族部落时代,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部落的人就是善于“以角抵人,人莫能御”。以角抵人,就是在头上戴了假角,向对方冲撞。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徒手格打形式,也是我国最早的摔跤起源。我国古代摔跤最初是摔打不分的。在《周礼》中规定,每年冬月开始,将帅要率领他的部卒习射、御、角力。汉人的注解“角力就是比试力量”。比试力量可以打,也可以摔。据《左传》和《国语》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角力的能手。如宋国的宋万,能够一把  相似文献   

10.
"五兵角抵"始见于<魏书·乐志>,因为现代人对原文理解不一,而出现两种断句.有的认为当断为"五兵、角抵",表现为两个不同的内容,有的则认为不当断开,而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两种不同断句,使人在对此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了对古代体育文化的研究.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考证,也提出自己对"五兵角抵"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杭东 《武当》2011,(9):37-38
据文史记载,我国早期的摔跤属于"角抵"类的运动,它的本意是徒手互相角力,即用自己的力量(当然又包括机智)来压倒对方,战胜对方。摔跤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角觗、觳抵、角力、角抵、手搏、争跤、掼跤等等,这还仅限于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在少数民族中,又有许多别名,如清代满族叫"布库",蒙古族叫"布克"。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石窟与角抵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赛"事竞技活动.角抵勃发于秦,而盛于汉,其远源又可上溯到商周时代民间的兽角文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兽角是勇敢、力量的象征,在礼仪、民俗、艺术、体育各个领域,都不乏它的形象.角抵传承至唐宋明清一直活跃于国家的盛典和民间的赛会之中,发展至近代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但是,目前的体育史著作中,角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敦煌所遗存的史料仍是空缺.因此,对角抵进行全面的考证,可以推出角抵衍演的轨迹和它所迁移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情况 关于唐玄宗的《禁断女乐敕》说及“角抵”一事。《唐代妇女的体育活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3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活动》)以其中“广场角抵,长袖从风,聚而观之,浸以为俗”等句为据,说“可见,当时民间妇女中盛行广场卖艺的角抵活动。”《几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6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考辨》)则认为,《活动》一文的观点“不免有种望文生义之嫌”,而说,  相似文献   

14.
摔跤史话     
摔跤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在我国历史上,自周代至清朝,这项运动不但为人民群众所热爱,而且历代文献上均有记载。 一、摔跤的来历和名称的演变: 我国古代多称摔跤为“角抵”。这项运动的来历,据南朝梁博昌人任昉在其《述异记》  相似文献   

15.
技巧运动的一些基本动作,如手倒立、鱼跃、下桥、后手翻、侧空翻、空翻以及两人和集体造型等,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手倒立,唐代称为“掷倒伎”,清代称为“竖蜻蜒”,在我国西汉时期的角抵百戏中就已有了。山东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中,就有两个艺人在乐人的伴奏下做手倒立表演。四川出土的汉画象砖百戏图中,有一种“五案  相似文献   

16.
张曙光 《收藏》2008,(4):79-79
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比赛项目之一。可很少有人知道,高尔夫球是由中国古代的“捶丸”演变、发展而来。以字解意,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捶丸是一种以杖击球入穴的的古代球类活动。在捶丸出现之前,曾流行一种叫做步打的击球活动,以“窝”代替球门,参与者不骑马,持杖击球入窝。  相似文献   

17.
历代角力名称变迁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力是中国古代起源较早的一种徒手对抗性体育项目,也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项传统竞技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角力、相搏、手搏、角抵、相扑、蚩尤戏、争交、布库、撩脚、撩跤、掼跤等诸多称谓,今日已经演变成为世界六大跤种之一的中国式摔跤。因此从文化学上对角力的名称变迁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一传统竞技比赛活动的挖掘与整理。  相似文献   

18.
摔跤活动是朝鲜民族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它与其他民俗游艺活动一样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尽管专家们对韩国摔跤的起源问题众说不一,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它源自于蒙古,经由中国传入韩国,并且成为后来出现的日本相扑的基础。由于汉文化的影响,韩国摔跤———戏轮姆(Cireum)古时候也称为“角戏”、“脚戏”、“角力”或“角抵”。朝鲜作家申采浩(1880~1936年)撰写的《朝鲜上古史》中,曾提到过一种类似于现代的摔跤的比赛。从现存的大约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又可得知,朝鲜三国时期(公元前57~667年)…  相似文献   

19.
《体育博览》2008,(7):52-55
相扑最早的名字叫做"角抵",由古代冀州地区的"蚩尤戏"演变而来。"蚩尤戏"曾广泛流行于我国古代的北方农村,带有纪念与皇帝逐鹿中原失败的蚩尤氏的意义。晋代之后,"角抵"有了新的名字"相扑",《晋书》中便有相关记载,由此可见,无论是名称还是运动本身,相扑都是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20.
汉代角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抵",其起源记载纷纭,有的追溯于西汉、秦、三代或三代之前;但是,以始创于战国,推广于秦、西汉的说法较为可信.汉武帝将"讲武"而设的"角抵"戏,演变成宫廷淫乐,到汉元帝时一度被罢废.东汉王朝建立后,"角抵"又得到了恢复,在宫廷内十分流行.自萧梁以后,"角抵"的规格和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宫廷仪卫队的一部靠分,并影响至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作为民间"百戏"之一,蔚然成风,这一阶段是"角抵"项目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