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专家咨询、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力量训练学术研究领域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领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资助基金、学科等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了肌肉肥大与力量增长的生理生化基础、抗阻力量训练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抗阻力量训练中的物质补充、抗阻力量训练与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抗阻力量训练对身体成分及骨矿密度的影响、不同肌肉工作方式对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包括各类疾病患者)的力量训练问题研究等7个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2.
屈肘肌群等张离心与向心收缩不同组合方案训练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宏观方面对等张力量训练的合理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了5种力量训练方案,特别是安排有不同比重的单纯大强度肌肉离心收缩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快速离心混合练法效果最全面(包括肌肉体积变化、等张力量、爆发力等方面),比传统等张力量训练和单纯等张离心力量训练更合理;建议在体疗康复、运动训练,尤其是对抗性力量项目中加以推广应用;提出了关于肌肉离心与向心收缩力量比值问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已有的有关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阐述了心理训练与体能、技战术训练的关系;心理训练的种类;心理训练的原则和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训练跟踪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年限、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内容以及身体素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第三时期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训练时间、训练手段以及训练负荷等方面与前两个时期的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任务能力与身心健康一体化训练理论,针对北极恶劣环境条件,从形成任务能力和保持整体健康,满足北极行动任务需要出发,对构建北极环境人类适应性体育训练模式的理论和内容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对训练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基本类型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和延伸训练四种基本训练模式并深入分析了四种模式的重点内容、方法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俄罗斯等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以及43名高级举重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训练的主要任务内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训练负荷的方法手段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演进与研究现状。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项群训练理论、超量恢复理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时空协同理论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作了相关简短的述评,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专家访谈、数理统计、跟踪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前训练大周期的训练课内容、负荷特征进行研究,记录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的相关检测数据,涉及从训练的内容到与之相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及心理负荷检测等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处理,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以期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综合法和访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竞技举重的日常训练中适应性原理的分析,获得了举重日常训练结构模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体能训练,一般爆发力训练,上肢与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拉力与腰力训练,小肌肉群训练。在此基础上分解出18个具体训练子项。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了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水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周期安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具有鲜明的周期性特征,与运动员整个训练周期是密不可分的;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方法在整个全年计划的各训练阶段都是不断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宁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的训练、管理问题和教练员的岗位培训、专业效益等问题的分析,探讨辽宁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于新规则的变化所导致的健美操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2005-2008年新周期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为:1)艺术评分因素、分值调整,体现项目“独特性、艺术性”;2)“难度组合”的出现,体现了技术的“高难化、特色化”;3)难度动作总数减少,动作价值提高幅度大。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趋势为:1)提高动作的规格和质量;2)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新的难度连接动作;3)更加重视音乐的选择与编排;4)“难度组合”和“操化组合”的重点开发;5)成套编排的全面创新;6)成套动作的编排要突出艺术性,增强运动员的表现力并不断创新;7)重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3.
心理定势在当今的健美操运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京世锦赛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的成因进行归纳,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比赛事例,提出健美操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及比赛时期应具有的心理定势和平时应采取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2005-2008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开始对难度组合的使用加以重视并有加分的规定。随后在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和比赛中“难度组合”越来越占有重要的比例,不断提高对“难度组合”的运用与创新就显得极其重要。对已有文献研究进行综述,意为难度组合创新的训练等提供发展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教学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健美操操化动作教学与训练进行探讨,旨在丰富健美操教学理论,促进健美操学科发展。结果表明:身体控制技术是健美操操化动作教学与训练的重点与难点,其中身体姿态控制与操化动作控制是关键环节;学习兴趣是影响健美操操化动作掌握的重要因素,心智能力和身体素质对操化动作的学习也有很明显的影响;感知觉能力的训练是健美操操化训练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协调性是完成健美操操化动作的得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卡特尔16PF 心理测量工具对我国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通过个性特征预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行为特征,从中找出有利或阻碍运动员个性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教学、比赛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竞技健美操这个年轻的运动项目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用新规则审视我国竞技健美操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运动规则既是评分的依据,又是项目发展的标志.通过对竞技健美操新规则主要特点的分析,结合执行新规则后我国最高竞技水平的2001年全国体院健美操比赛的统计与分析,指出我国竞技健美操存在的问题,为各运动队的训练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加速专业化进程,迅速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竞技健美操距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分析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征和发展方向后认为竞技健美操是集体能、技巧、音乐和艺术表现力为一体的综合运动项目,我国目前的竞技健美操训练体系很难达到高水平成绩,必须加速我国竞技健美操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以应对竞技健美操可能加入奥运会的形势,并提出建设竞技健美操专业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竞技健美操规则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对我国自1986年以来采用的竞技健美操规则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历届规则的特点、规则的演变对诸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规则演变的主要内容及趋势等,以促进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健美操世界杯系列赛分析中国健美操现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继2002年在立陶宛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之后,我国的竞技健美操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此次在2003年健美操世界杯系列赛德国站的比赛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笔参加了此次比赛,对中国队及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前六名的队伍进行了分析,从艺术编排、完成、难度等方面找出中国健美操竞技水平快速提高的所在及不足,为中国队在今后能有更新的突破寻找契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