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体育院校大学生体成分及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揭示黑龙江省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规律与特点,为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及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体质测试等手段,对普通高等院校贫困男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状况及其与体质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男大学生与普通男大学生比较,贫困男大学生趋于内向,较为成熟.2)体质健康状况处于较高的水平的贫困男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具有外向倾向及情绪稳定特征.人格特征具有内向倾向及不稳定特征的学生,其体质健康状况多处于较低水平.3)应根据贫困男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之间关系密切,建议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大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4.
湘西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湘西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获得的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9年1—4年级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对2006级学生2009年与2006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纵向比较,从而探讨湘西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该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名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加强大学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白、汉族部分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统计整理,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的细则及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白、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旨在全面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研究、掌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异同点.通过研究发现: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都属于正常体重,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无显著差异(P>0.05),白、汉族男生身高标准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体质各异造成,汉族男生体重接近正常标准体重上限,提示汉族男生需加强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12所高校2 900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有氧耐力等素质下滑明显,体质健康水平成为大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国家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高校体育改革,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十所高校为例,探索重庆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其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6所高校273名大学生体育体质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状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论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其总体幸福感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处于体质健康状况中等以上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比较接近,大学生间不存在显性差异。而体质健康处于低水平的大学生与其它大学生人群之间相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在其所追求的需求层次上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成因及健康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四川省5 326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并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比较,初步分析大学生体质变化的成因,掌握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今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规律,作者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和体育行为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一、二年级体质健康明显上升,三、四年级逐渐下滑,但与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前比较,下滑趋势有所减缓;(2)随年龄成长,大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逐年增长,身体素质逐年下滑,特别是耐力下滑最快,反映大学生缺乏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体质下滑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随年级增长,大学生体育人口迅速减少,体育人口三项指标中锻炼频率减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年增长值、年增长率、青春突增期的变化作15 a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湘、青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和掌握贵州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变化规律,科学评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其形态发育和生理机能发育水平及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贵州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处于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7730名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健康认知、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与学生健康水平的相关影响。指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营养不良现象突出,存在健康认知差、学习压力大、睡眠质量低、体育锻炼缺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有效控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导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等针对性建议,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干预。为国家远程监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受传播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冲击,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今“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就如何通过体育教学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在健康体育教学中得到贯彻,改变单一的体育技术教学模式,增加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传授,从而使中小学生即能得到贯彻,改变单一的体育技术教学模式,增加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传授,从而使中小学生即能得到一定的体育锻炼,又能获得相关的健康适应知识指导自己的各种行为,体育教学必须立足于健康教育,即健康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尤其是运动频率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某普通高校二年级女生共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每周运动三次组和每周运动五次组,每组各20人。运动方式:由同一体育教师带领运动,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强度,即平均心率为140-160次/min,每次有氧运动1h,持续16周。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以及心肺功能,且高频率的中等强度运动使这些素质及功能指标提高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近20年来持续下降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监测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近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机能素质除少部分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增长外,大部分指标呈下滑趋势,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基于以上观点提出研发针对于地区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的系列评价工具,并对地区学校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运用结构功能理论和时空观理论,分析高校体育系统各要素的结构与功能,从宏观层面着眼于整个高校体育的系统,构建基于“大体育观”的普通高校体育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互动、互认的生态模式。研究认为,体育课主导体育规律认知与智力支持的功能;体育社团主导运动体验,提升身体素质的功能;运动会与体育节主导参与体验,繁荣校园文化的功能。该模式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与体质健康主体,摈弃学科课程观的片面性,倡导做强高校体育各要素的核心功能,拓展传统高校体育理念中的时空范畴,形成体系多元互联、互通、互动、互认,从体验与约束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动机,为扭转高校体育学生体质持续下滑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已经成为全社会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旨在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通过设置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评价体系,研究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